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沈泌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泌娘,攝於1930年前後

沈泌娘印尼語Siem Piet Nio,1907-1986)是一位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語作家、雜誌編輯、記者和婦女權利倡導者,筆名Hong Le Hoa。[1][2][3][4]

生平

[編輯]

沈泌娘於1907年出生於荷屬東印度群島中爪哇省普巴林加的一個土生華人家庭。[5],就讀於當地的伯特利教會學校(印尼語Sekolah Betel)。 [4][2]十五歲畢業後,她創辦了平民女子會(英語:Association for Women Masses)。[2][1]

20世紀20年代末,沈泌娘搬往中爪哇省Banyumas攝政區,並開始於《自由》和郭德懷主編的《全景》兩雜誌中發表文章。[6][4][2][1]其中,沈泌娘還在《全景》擔任助理編輯一職。[6]她的作品鼓勵女性通過寫作來提升其他女性的文學素養,並主張女性實現自我解放。[2][1][6]

1928年8月,沈泌娘成為在蘇加武眉出版的印度尼西亞語雜誌《印尼華裔婦女聯合會之聲》(印尼語Soeara Persatoean Kaoem Prempoean Tionghoa Indonesia)的主編。[4]該雜誌是該聯合會的主要發聲渠道,由來自爪哇各地的土生華人婦女運營。[2][4][6]由於該雜誌免費發行且沒有收到過外部投資,所以篇幅普遍很短,通常每刊總共不到兩頁。[1]儘管如此,該雜誌仍被認為是印度尼西亞首個馬來語中文女權雜誌。[2][1]根據當時的評論,該雜誌描述了聯合會的業務的同時,還包括教育、家庭生活和文學版塊。[4]

1930年,沈泌娘嫁給了商人Liauw Seng Toh並繼續在蘇家武眉生活。[4][5]在之後的數年裡,她還為Menara雜誌撰稿,但由於需要撫養孩子,她的寫作活動已經逐漸減少。[4][5]第二次世界大戰日占期間,她丟失了很多她以前出版物的收藏。[1]之後不久,沈泌娘完全退出了寫作,轉而在蘇家武眉經營一家商店。[4]1986年,沈泌娘在蘇家武眉去世。[2]

參考內容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Suryadinata, Leo.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ume II: glossary and index.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2: 977–9. ISBN 978981434521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Suryadinata, Leo. Prominent Indonesian Chinese : biographical sketches 4th. Singapore: ISEAS Publishing. 2015: 253–4. ISBN 9789814620505. 
  3. ^ Woman and literature in China. Bochum [Germany]: Studienverlag Dr. N. Brockmeyer. 1985: 486. ISBN 9783883394527.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Salmon, Claudine. Literature in Malay by the Chinese of Indonesia : a provisional annotated bibliography. Paris: E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1981: 182–3. ISBN 9780835705929. 
  5. ^ 5.0 5.1 5.2 Salmon, Claudine. Chinese Women Writers in Indonesia and their Views of Female Emancipation. Archipel. 1984, 28 (1): 149–171 [2022-11-15]. doi:10.3406/arch.1984.1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2). 
  6. ^ 6.0 6.1 6.2 6.3 Chan, Faye. Chinese women's emancipation as reflected in two Peranakan journals (c.1927-1942). Archipel. 1995, 49 (1): 45–62 [2022-11-15]. doi:10.3406/arch.1995.30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