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波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恩
Bonn
波恩老市政廳
波恩老市政廳
波恩 旗幟
旗幟
波恩 徽章
徽章
波恩的位置
地圖
坐標:50°44′07″N 7°06′08″E / 50.7353°N 7.1022°E / 50.7353; 7.1022
國家 德國
聯邦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
面積
 • 總計141.06 平方公里(54.46 平方英里)
海拔60 公尺(200 英尺)
時區CETUTC+01:00
 • 夏時制CESTUTC+02:00
郵政編碼53111–53129, 53173–53179, 53225, 53227, 53229
電話區號0228
政府地址Berliner Platz 2
53111 Bonn
網站www.bonn.de

波恩(德語:Bonn),官方稱波恩聯邦市Bundesstadt Bonn),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南部萊茵河畔的一個城市,前科隆選侯國西德的首都,位於科隆以南約30公里,科布倫茨以北約60公里,人口將近34萬,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至今仍是德國重要的政治中心。

擁有2000年歷史的波恩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770年12月16日作曲家貝多芬出生在這座城市。

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聯邦德國(西德)首都,直到兩德統一之後政府所在地遷移到柏林為止。當前波恩還駐有6個聯邦部門,其他政府部門在此也仍有辦事機構,這使得波恩成為德國第二大政治中心。1996年開始聯合國的環境和發展事務組織也駐在這裡,2006年11月「UN-Campus」在前政府區正式落成,成為13個聯合國駐波恩機構的辦公地。除此之外,前政府區目前還設有一些德國大型跨國企業的總部,例如德國電信德國郵政,以及德國對外公共媒體德國之聲DW波恩國際會議中心

地理

[編輯]
View over central Bonn as seen from the Stadthaus, including the Siebengebirge, a hill range on the east bank of the Middle Rhine.
波恩城區圖

波恩城區位於萊茵河兩岸,錫格河(Sieg)與萊茵河交會處南十幾公里的地方。距離科隆市約40公里,距離北威州首府杜塞爾多夫不到100公里。波恩南部是丘陵,北部是平原和谷地。

波恩最高點是Ennert的Paffelsberg,海拔194.8米,最低點是錫格河匯入萊茵河的河口,海拔45.6米。城區範圍最大南北方向15公里,東西方向12.5公里。城市邊界長度61公里

城區

[編輯]

波恩分成4個大城區,每個大城區下面還有很多更小的部分。每一個城區都有獨立的行政部門和長官。

歷史

[編輯]

古羅馬時代,羅馬軍隊曾在此城設立兵營,為古羅馬要塞,而「波恩」則意為「兵營」。

至13世紀起,為科隆選侯國首府長達500年。1786年,波恩大學成立,是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

1794年被法國佔據,後於1815年併入普魯士

二次大戰後,於1949年9月成為西德首都,至1990年10月德國統一後,柏林再次成為德國名義上的首都。然而,這一決定並未強制要求共和國的政治機構也發生變化。一些人主張將政府所在地遷至柏林,另一些人則主張將其留在波恩——這種情況大致類似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首都,而海牙是政府所在地。柏林作為統一德國首都的歷史與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以及更不祥的納粹德國和普魯士有著密切的聯繫. 人們認為,一個新的和平統一的德國不應該由一個與這種戰爭色彩有關的城市來管理。此外,波恩距離歐洲經濟共同體總部布魯塞爾更近。前西德總理兼西柏林市長維利·勃蘭特在辯論中聲稱法國在解放後不會保留維希政府席位,這對西方盟國造成了極大的冒犯。[1]

由此引發的激烈辯論僅在 1991 年 6 月 20 日才由聯邦議院(德國議會)解決。聯邦議院以 338-320 票[2]投票決定將政府所在地遷至柏林。投票在很大程度上是按地區劃分的,南部和西部的立法者支持波恩,而北部和東部的立法者則投票支持柏林。[3][4] 它也打破了世代界限;對柏林過去的輝煌記憶猶新的年長立法者青睞柏林,而年輕的立法者則青睞波恩。最終,德國東部立法者的投票使天平傾向於柏林。1991年6月20日,德國議會作出決定,把議會和政府由波恩遷往柏林。

徽章

[編輯]
波恩徽章

波恩市的徽章上半部分是一個銀底黑色十字,是原科隆城貴族的象徵,這說明歷史上波恩受科隆貴族管轄,是科隆望族的領地。下半部分為紅色背景金色獅子。紅底金獅是以前波恩法院的標誌。

獅子雕像從中世紀到侯爵時代晚期矗立在明斯特廣場,也就是現在的貝多芬紀念碑所在地。這個廣場是以前波恩市民集會的地方,獅子雕像現在放在波恩議會大廳。

經過科隆政府主席1971年7月8日授權,波恩獲得該徽章。


氣候

[編輯]
波恩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4.7
(40.5)
6.1
(43.0)
9.9
(49.8)
14.1
(57.4)
18.6
(65.5)
21.8
(71.2)
23.2
(73.8)
22.8
(73.0)
19.8
(67.6)
14.7
(58.5)
9.0
(48.2)
5.8
(42.4)
14.2
(57.6)
日均氣溫 °C(°F) 2.4
(36.3)
2.8
(37.0)
6.3
(43.3)
9.7
(49.5)
14.0
(57.2)
16.7
(62.1)
18.8
(65.8)
18.3
(64.9)
14.6
(58.3)
10.5
(50.9)
6.2
(43.2)
3.1
(37.6)
10.3
(50.5)
平均低溫 °C(°F) −0.6
(30.9)
−0.4
(31.3)
1.6
(34.9)
4.5
(40.1)
8.1
(46.6)
11.3
(52.3)
13.0
(55.4)
12.5
(54.5)
10.0
(50.0)
6.4
(43.5)
3.2
(37.8)
0.6
(33.1)
5.9
(42.5)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61.0
(2.40)
54.0
(2.13)
64.0
(2.52)
54.0
(2.13)
72.0
(2.83)
86.0
(3.39)
78.0
(3.07)
78.0
(3.07)
72.0
(2.83)
63.0
(2.48)
66.0
(2.60)
68.0
(2.68)
816.0
(32.13)
月均日照時數 51.0 76.0 110.0 163.0 190.0 195.0 209.0 194.0 141.0 104.0 55.0 41.0 1,529
數據來源1:德國氣象局 (Bonn-Rohleber, period 1971– 2010)
數據來源2:Climate-Data.org, high and low averages (altitude: 64m)[5]

宗教

[編輯]

基督教

[編輯]

基督教是波恩的主要宗教。波恩市擁有為數不少的教堂。早於16世紀初期,波恩是宗教改革最早的城市之一。到1543年路德教會已經占據主要地位,但是之後不久在Wittelsbacher支持下,天主教會重新掌權。通過反宗教改革運動,天主教重新完全控制了波恩。教會在那時規劃了今天波恩的4個城區:Bonn-Mitte/Süd, Bonn-Nord, Bad Godesberg和Bonn-Beuel。市區天主教主教堂是明斯特教堂。天主教徒的數量從數十年前,在1960年代世俗化後開始持續下降。1999年有45%的波恩市民是天主教徒,遠遠少於1925年,那時有甚至超過80%的居民是天主教徒。

世俗化運動後(1803年)不久,1816年一個普魯士地區屬於萊茵省教會的新教教會建立起來。1895年波恩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區,就是今天的萊茵地區新教教會。在這個教會把所有波恩城區的教會統一起來。波恩教區除了波恩市區的會眾還要管理Bornheim和Hersel的會眾。1945年後隨着聯邦政府大量雇員到來,新教教徒數量有所上升,現在穩定在大約25%(1999年)。

除了這兩個大教會之外,在波恩還有如Freikirche等其他的基督新教團體和教會。

猶太教

[編輯]

波恩猶太教會的歷史可以回溯到中世紀。希伯來文塔木德經書和詩集《Efraim bar Jakob》是波恩猶太人生活的見證。過去猶太人在波恩並不受歡迎。1288年另一場屠殺導致100名猶太市民被殺。19世紀猶太人在波恩人口中占到多於2%,1879年在萊茵河岸一所新的猶太教堂建成。此教堂在納粹時期被燒毀。現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地基。

超過700名猶太人在納粹黨統治下慘遭殺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只剩下很少的猶太人。1959年5月26日在現在的Tempel街一所新的猶太教堂建成。1970年的猶太教會有159名成員。這一數字因為從前蘇聯返回的部分信徒而顯著增加。到2001年接近900人。

伊斯蘭教

[編輯]

在波恩有約1萬8千多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等來自中東的移民居常住。(來源:波恩每月數據- 5/2003)作為穆斯林,他們占到約1/3在波恩生活的外國移民,比例略少於全部德國穆斯林的6%。他們大多作為原中東國家駐西德首都領館工作人員來到波恩或為在波恩工業區的勞動力。波恩共有4座清真寺(2005年3月)供他們禱告、布道。

政治

[編輯]
2004年起的席位劃分
2004年起的席位劃分

波恩市議會由66名議員組成。直選產生的市長擁有表決權,主持所有會議。

2004年地方選舉當前波恩議會組成如下: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25人)、德國社會民主黨(19人)、德國綠黨(11人)、德國自由民主黨(6人)、波恩市民聯盟(3人)和無黨派(2人)。

經濟

[編輯]

企業

[編輯]

駐在波恩的主要企業:

人力市場

[編輯]

聯邦政府遷至柏林以後波恩的勞動市場經歷了很大的結構變化。到上世紀90年代為止,波恩還是以行使政府職能為主,現在則轉變為重點發展服務領域、科研領域和通訊領域的就業機會。

總體來說,波恩在經濟和人力市場的轉型是成功的。多年以來,波恩都是北威州失業率最低的城市之一(2006年10月:7.7%)。

文化和古蹟

[編輯]

狂歡節

[編輯]

波恩該算作萊茵狂歡節的中心,儘管人們一直只把它當成更大的科隆狂歡節的影子。萊茵狂歡節開始於每年11月11日11點11分,在波恩明斯特廣場會有盛大的開幕儀式。從這天開始大家除了準備聖誕節,也開始着手明年的狂歡節了。另外聖誕節市場差不多在這個時候開始賣東西了。

婦女節是在玫瑰星期一的前一個周的星期四,另外還有婦女節星期六。(註:狂歡節的婦女節跟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沒有任何關係,而且各個國家的婦女節一般不在3月8日這一天。)在婦女節這天,婦女們聚集到Beuel的議會大樓,把裡面的所有男人都趕出來,然後婦女們會得到議會大樓的鑰匙,這一天的執政工作就跟男人沒有任何關係了,另外婦女們手裡都有剪刀,見到如果有人打着領帶就會上前把領帶剪成兩截。婦女節這一天夜晚在Beuel的議會樓洗衣公主會掌握大權。波恩舊議會樓在「狂歡節星期日」會被城市士兵占領。

波恩狂歡節的高潮也是玫瑰星期一。這一天會有十分盛大的遊行活動,裝扮鮮艷的花車和各種角色沿着街道緩慢前進,向路邊圍觀的人扔各色的糖,小禮物。很快就能收集到很多東西。各個行政區都會有遊行活動。區域內的更小城鎮都有自己的遊行隊伍,樂隊。在隊伍行進期間演奏大家十分熟悉的狂歡節歌曲。

劇院

[編輯]
  • 波恩Kinemathek
  • 波恩麵包廠劇院
  • Contra-Kreis-Theater
  • 歐洲戲劇中心
  • Junges Theater Bonn
  • Bad Godesberg小劇院
  • 貝多芬音樂廳
  • Pantheon劇院
  • 波恩劇院(歌劇,表演)

在波恩Endenich的Frongasse聚集着比較著名的私人小劇院,這裡是德國試驗戲劇的重要舞台,好幾部著名的戲劇都是從這裡誕生的。

  • Rex電影院
  • Ballsaal劇院
  • Springmaus劇院

博物館

[編輯]
學術藝術博物館(波恩大學)

波恩擁有很多重要的博物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藝術和展覽中心(聯邦藝術大廳)和德國歷史博物館自從開放就是德國最主要的十個博物館之一。對面每年都要輪番舉辦很多展覽的聯邦藝術博物館每年吸引超過50萬人訪問。這兩個博物館與市立波昂美術館和有悠久傳統的國王博物館在1980年代就被合成為博物館區。

聯邦德國歷史博物館展示德國1945年以來的歷史。展覽包括自二次大戰以後德國被分割為東德西德及有關柏林圍牆和1990年兩德統一等等的歷史,是德國遊客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很多著名人士曾經出生生活或者去世的地方都變成了博物館。例如貝多芬故居August Macke故居和音樂家舒曼故居。

波恩大學作為波恩市最大的綜合大學擁有不少博物館和收藏。

  • 學術藝術博物館就是大學的考古收藏,裡面陳列了很多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塑複製品,對學習藝術和繪畫的學生免費。
  • 計算博物館是一個講述人類從手工計算到機械到電子計算發展歷程的博物館。
  • 植物學花園位於波恩前選後宮Poppelsdorf宮附近,在這裡模擬熱帶雨林氣候,種植了世界上最大的泰坦魔芋花
  • 波恩大學埃及博物館則展示了該大學埃及考古和研究的發現和文物。
  • 波恩大學麻醉博物館位於大學附屬醫院,展示了人類麻醉學的發展歷程。

建於1981年擁有30年歷史的婦女博物館是第一個名字與主要展覽對象一致的博物館。婦女博物館致力於展現婦女在社會中、藝術上等方面的貢獻。至今婦女博物館已經舉辦超過400場展覽,他的主題和內容引起世界的關注。

1995年至2003年改建的萊茵州立博物館-波恩展出萊茵地區自早期的藝術和藝術史。1995年開放的德意志博物館波恩分館專注於1945年以後德國技術和科學研究。

建築

[編輯]
老市政廳
  • 波恩大教堂
  • 舊海關,Altzoll - 是萊茵河邊以前的一個防禦工事
  • 老市政廳,建於1737 洛可可風格,城市象徵
  • 選候宮,現在是波恩大學的主樓。
  • 泡波爾斯多夫宮Poppelsdorf Schloss -科隆選候修養地,與波恩大學主樓-城市宮通過一條林蔭大道遙遙相望
  • Doppelkirche建於1151年,地點在Schwarzrheindorf
  • 星星門(Sterntor) - 原來位於通向和平廣場的星星街上,因為1900年左右修建有軌電車路軌被拆除,在市民強力的呼籲下,從殘餘的舊城牆到Bottler廣場幾十米這一段被重建。在菜市場東南角上的街上有一段紀念文字和說明。
  • Remigius教堂 - 也就是Brüder小巷裡的Brüder教堂。廣場上的老Remigiu教堂被燒毀後,Brueder教堂就開始用這個名字了。
  • 舒曼故居,是音樂家舒曼逝世的地方位於波恩Endenich,現在是波恩市音樂圖書館。市民可以從那裡借閱CD和錄音帶。
  • 舊公墓 - 很多歷史人物的安身之地,如貝多芬的母親、舒曼和克拉拉·舒曼
  • 十字山朝聖教堂 - 由Christoph Wamser建於1627/28年,靠近Poppelsdorf前選帝候的行宮。主教克雷門·奧古斯特(Clemens August)於1746-1751年擴建聖階(Heiligen Stiege),此聖階由德巴洛克建築師約翰·巴塔薩·紐曼所設計。
  • Godesburg城堡遺址,位於城區Bad Godesberg的山頂。
  • Godesberg議會樓 - 6個相連的建築,179波恩2/3由Kurfürst Max Franz為短期訪客作為客房建造。
  • La Redoute位於城區Bad Godesberg - 前小劇院,建於1790-1830,今天是藝術博物館的特別部分
  • 聯邦大樓 - 前教育學院,1948起先後由聯邦德國國會參議院、聯邦議院使用。80年代晚期被新建築代替,政府搬遷柏林後由國際會議中心(IKBB)使用。
  • 自來水廠 - 歷史中的自來水廠在兩德分離時期,在聯邦大樓改建期間作為議院大廳使用。現在屬於IKBB
  • Schürmann-Bau - 德國之聲廣播大樓,原計劃作為備用辦公樓,但在建造期間遭遇1993年萊茵溢洪嚴重破壞。
  • 郵政大廈,德國郵政總部,北威最高的寫字樓。
  • 西德廣播電台(WDR)在波恩維納斯山的發射台-提供數字和模擬無線廣播

其他休閒場所

[編輯]
從波恩遠眺Sieben山脈
  • 萊茵公園 - Rheinaue,休閒和節日用地,除了大片的綠地、人工湖以外,萊茵公園還有一個供極限運動愛好者練習的小場地。萊茵公園是波恩比較著名的文化活動場所。除了每年4月-10月的跳蚤市場,和復活節後的萊茵焰火節,很多活動也會在這裡開展,例如夏季的音樂節,周末個人組織的燒烤活動。
  • Siebengebirge在波恩郊外,這個天然公園提供很很多美麗的漫步小路和眺望城市的地方。

定期舉行的活動

[編輯]
  • 貝多芬音樂節
  • Biennale Bonn
  • Rheinauen跳蚤市場 - 4月-10月每月第三個星期六萊茵河西岸,肯尼迪大橋南
  • 萊茵焰火節 - 5月第一個周末在Rheinaue
  • 萊茵文化節 -"Umsonst und draußen"露天音樂節在Rheinaue。一般7月第一個周末
  • 跳蚤市場年市 - 每年的年市-9月第二個周末

體育

[編輯]
  • 羽毛球俱樂部Beuel - 德國冠軍2004/2005賽季
  • BG Rentrop波恩 - 籃球全國女子聯賽
  • 波恩足球運動俱樂部(乙級隊)
  • SSF Bonn - 波恩最大的俱樂部
  • 波恩電信籃球隊 - 籃球-全國聯賽

交通

[編輯]
波恩區域內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A59,A555,A562,A565貫穿波恩,另外國家公路B9和B56連接全國公路網。

波恩火車總站是德國鐵路公司在萊茵段(科隆-波恩-科布倫茨-美因茨)的遠程站。Siegburg/Bonn火車站(萊茵河東岸)位於新建的城市快車線科隆-法蘭克福段上。66號線每10分鐘發出一班,從波恩火車站需要20分鐘到達Siegburg火車站,但是從Siegburg到法蘭克福機場只需要39分鐘。波恩範圍內有6個火車站,它們是波恩火車總站,Bad Godesberg,Beuel,Duisdorf,Mehlem等,連接着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每一小時往科隆方向萊茵河左岸有5趟車(區域快車Emerich開往Koblenz的RE5,區域火車科隆Deutz開往KoblenzRB26,區域火車Wuppertal開往波恩MehlemRB48,一趟IC,一趟ICE),右岸有2趟,科不倫茲方向左岸右岸各右2趟。除此之外還有南部線路經過Remagen開往Ahrtal.還有15分鐘一趟的經過萊茵區間車開往小城Euskirchen。

波恩城市公共事業公司(SWB)運營的城市鐵路/有軌電車網有6條線路,差不多每10分鐘就有一班,夜間線路2002年也建立起來。除了市內線路以外,波恩城市鐵路還能到達周邊城鎮如Siegburg,聖奧古斯丁,Königswinter和Bad Honnef(66號線)。每隔差不過20分鐘就有從波恩開往科隆,一條(18號線)經過Brühl,另一條(16號線)經過Wesseling。

波恩還有一個有大約30個線路的稠密的公共汽車網,最長每隔20分鐘發出一班車。某些站點每個5分鐘就有一班車經過。經過2002年的聽證會,晚點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除此之外還有條線路在午夜時間以後按小時發車。夜間公交網以贊助商的名字命名,也就是說每一個線路都有一個贊助商的名字,全天運營的公共汽車就成了承載活動廣告的媒介。

1994年到1999年之間波恩自行車線路網大規模改建,一些自行車線路在此期間被取消,儘管如此波恩還是冠以北威州自行車友好城市之名。

波恩的公共汽車與科隆地區的統一編號,他們同屬於一個大公交運營區——VRS。大學生憑學生證可以免費乘坐,在公共假期和工作日19點以後,憑學生證或者工作月票還可以免費帶一個成年人或者2個14歲以下兒童以及一輛自行車同行。

媒體

[編輯]

日報

城市雜誌、畫報

  • Die Schnüss - 波恩的城市雜誌- 月刊

廣播

公共教育

[編輯]

教育和研究

[編輯]
波恩大學主樓
  • 波恩大學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 Bonn)於1777年成立(建制為學院),1798年關閉。1818年重新開放之後成為德國最大的大學之一。加上大學附屬的醫院,波恩大學是波恩市提供就業機會最多的雇主之一。
  • 波恩-萊茵-錫格應用技術大學Fachhochschule Bonn-Rhein-Sieg)建於1995年。儘管以波恩冠名,但是不在波恩區域內,它的校區在聖奧古斯丁,更確切說是Rheinbach和Hennef。
  • 波恩公共圖書館專科學校:這所學校1921年由Borromäus協會創建,1947被北威州政府承認。1982開始啟用現在的名字。
  • 公立公共事務專科學校(Fachbereich Auswärtige Angelegenheiten):全國範圍為公務員進修教育設立的學校。主要校區位於波恩Brühl。波恩有專業Auswärtige Angelegenheiten。其他的校區位於以下城市曼海姆羅斯托克Schwerin呂貝克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德國主要的對外學術交流機構。
  •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數學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射電天文學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項目組(Recht der Gemeinschaftsgüter)
  • Volkssternwarte Bonn
  • 凱撒研究中心

國際和政府機構

[編輯]
波恩的聯合國機構駐地

1996年起,波恩有了「萊茵河畔的聯合國城」的稱號,聯合國13個機構的600名人員在此辦公,今後還會上升到1000人[6]。這些機構的工作重點在於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辦公地點在原德國聯邦議會的議員辦公樓(現在改建成專供聯合國機構辦公的"UN-Campus")。

聯合國的落戶,使得波恩成為許多其它國際機構和非政府機構也樂於在此安家,其中有相當比例的從事發展中國家援助的機構,因為德國聯邦政府的經濟合作與發展部仍然留在波恩。

聯邦城市

[編輯]

波昂在兩德分裂時期是聯邦政府機構、各國駐德使館所在地,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甚至也在此設有常駐代表處。1990年統一、大部分聯邦部門和各國大使館遷到柏林後,根據聯邦議會通過的「柏林/波恩法案」,六個聯邦部門依舊留在波恩,在柏林的聯邦工作人員的數量也不得超過波恩。另外,一些聯邦機構也從其它城市遷至波恩,例如德國專利局聯邦審計局德國電信德國郵政郵政銀行的總部也以法律形式確定設在波恩。

依舊留在波恩的六個聯邦部門分別是:

人物

[編輯]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波恩巷」(Bonngasse)的一幢民居,這裡至今仍然吸引着無數的遊客。音樂家舒曼在Endenich(現屬波恩)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後幾年,並於1856年在此去世。他和他的妻子克拉拉·舒曼葬於波恩市中心的公墓(Bonner Altfriedhof)。

友好城市

[編輯]

波恩市和波恩各個區與一以下城市是姊妹城市關係[7]:

城區Bad Godesberg與以下城市保持友好往來

城區Beuel和Hardtberg與法國的MirecourtVillemomble保持友好往來。

友好項目

[編輯]

除了友好城市波恩與以下城市還有"主題和項目合作":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arbara Marshall. Willy Brandt: a Political Biography. Springer. 18 December 1996: 149. ISBN 9780230390096. 
  2. ^ Bonn to Berlin move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Local. 15 June 2011 [1 Dec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英語). 
  3. ^ Sebastian Lentz. Nationalatlas aktuell. Hauptstadtbeschluss. 17 June 2011 [20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31 March 2013). 
  4. ^ Laux, Hans-Dieter. Berlin oder Bonn? Geographische Aspekte eine Parlamentsentscheidung. Geographische Rundschau. 1991, 43 (12): 740–743 (德語). 
  5. ^ Average Temperature, weather by month, Bonn weather averages. Climate-Data.org. [7 Febr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4). 
  6. ^ 联合国机构详细列表. [2005-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04). 
  7. ^ City Twinnings and Project Partnerships. Bonn.de. 2008-06-23 [2010-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