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納魯河戰役
泰納魯河戰役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 |||||||
此次戰鬥過後,美軍正在清理於瓜島泰納魯河河口的沙灘上陣亡的日軍士兵的屍體 | |||||||
| |||||||
參戰方 | |||||||
大日本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參戰單位 | |||||||
| |||||||
兵力 | |||||||
約3,000人[1] | 917人[2] | ||||||
傷亡與損失 | |||||||
41-44人陣亡 [3][4] |
774-777人陣亡, 15人被俘 [5][6] |
泰納魯河戰役,有時被稱為伊魯河戰役,亦或鱷魚溪戰役,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於太平洋戰爭期間的1942年8月21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爆發的一次陸上戰役。這是日本陸軍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期間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的陸上攻勢。
此次戰鬥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少將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擊退了由日本陸軍大佐一木清直所統領的「一木支隊」對島上美軍防線的攻勢。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守衛倫加防線,這條防線是為了保護在8月7日在瓜達爾卡納爾登陸時盟軍占領的亨德森機場而修築的。為了應對盟軍的登陸行動,日本陸軍中將百武晴吉派遣一木清直統率的陸軍部隊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他們的作戰目標是從美軍手中奪回亨德森機場並將其驅逐出該島。
一木清直低估了美軍在島上的防衛力量,他認為剛剛登陸沒多久的美軍還沒來得及部署軍隊。於是他率領着約1000餘人的陸軍部隊在8月21日凌晨向位於倫加防線東翼鱷魚溪的美軍陣地發動了猛烈進攻。一木清直對美軍陣地的襲擊落敗了,他的部隊也損失慘重。美軍在天亮後對一木清直的部隊發動了反攻,造成了日軍更大的人員傷亡。一木清直部隊下屬第1梯隊中的917人,只有128人在此戰後倖存,一木清直本人也在戰鬥即將結束時切腹自殺。
這次戰役是日本陸軍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三次主要的陸上攻勢中的第一次。日本人在此次戰役結束後意識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人數比原先估計的要大得多。於是百武晴吉此後便向瓜島派遣了規模更大的陸軍部隊,他們繼續試圖奪回亨德森機場。
背景
[編輯]1942年8月7日,美軍在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圖拉吉島和佛羅里達群島登陸。在這些島嶼上的登陸是為了不讓日軍將其用作威脅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補給線的基地,並確保這些島嶼作為戰役的出發點,最終目標是孤立日軍在拉包爾的主要基地,同時支援盟軍的新幾內亞戰役。登陸後,開始了長達6個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出乎日軍意料的是,盟軍登陸部隊在8月8日夜幕降臨前,完成了確保圖拉吉和附近小島,以及瓜達爾卡納爾島倫加點正在建設的機場的初步目標。當晚,在運輸船卸貨時,掩護運輸船的盟軍戰艦被日本中將三川軍一指揮的由7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打了個措手不及。在薩沃島海戰中,1艘澳大利亞巡洋艦和3艘美國巡洋艦被擊沉,另有1艘美國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受損。里士滿·特納海軍少將在8月9日傍晚前撤出了所有剩餘的盟軍海軍部隊,沒有從運輸船上卸下所有的重裝備、輜重和部隊;不過師部的大部分火炮已經登陸,包括三十二門75毫米和105毫米榴彈炮。但僅有五天的口糧得以卸下。
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的海軍陸戰隊最初集中在機場周圍形成防禦圈,將登陸物資轉移到圈內,並整理機場。范德格里夫特將他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1.1萬名部隊布置在倫加點地區周圍,形成鬆散的包圍圈。在四天的緊張工作中,物資從登陸海灘被轉移到周邊範圍內的分散堆放點。主要利用繳獲的日軍設備,立即開始對機場進行施工。8月12日,機場以在中途島海戰中犧牲的海軍陸戰隊飛行員洛夫頓·亨德森少校的名字命名為亨德森機場。繳獲的日軍存貨使糧食供應增加到足以支撐14天。為了節約有限的糧食供應,盟軍每天只能吃兩頓飯。
為了應對盟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登陸,日本帝國總司令部指派駐紮在拉包爾的日本陸軍第17軍(一個軍團規模的司令部,由百武晴吉中將指揮)負責從盟軍手中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任務。第17軍目前正全力投入日軍在新幾內亞的戰役,只有少數部隊可以派往南所羅門地區。在這些部隊中,川口清健少將指揮的第35步兵聯隊在帕勞戰場作戰,第4(青葉)步兵聯隊駐守於菲律賓,而一木清直大佐指揮的第28(一木)步兵聯隊則在從關島返回日本的海上路途中。不同的部隊立即開始向瓜達爾卡納爾島移動,但一木的聯隊作為距離最近的部隊,首先抵達。
8月12日,日軍一名高級參謀從拉包爾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陸戰隊陣地進行空中偵察,發現空曠處的美軍很少,附近海域也沒有大型艦艇,使帝國總部相信盟軍已撤走了大部分部隊。事實上,盟軍沒有一支部隊撤走。百武下達命令,讓一木聯隊900人的先頭部隊由快速戰艦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立即攻擊盟軍陣地,重新占領倫加點的機場區域。一木聯隊的剩餘人員將在稍後用較慢的運輸工具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在日軍在特魯克的主要海軍基地,也就是將一木聯隊運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中轉站,一木大佐被告知,2000-10000名美軍正在守衛瓜達爾卡納爾島灘頭,他應當「避免正面直接攻擊」。
8月19日01:00,一木和他所在聯隊的2300名官兵中的916名官兵被指定為 "第一梯隊",攜帶7天的糧食補給,由6艘驅逐艦運送到倫加點以東約35公里(22英里)的泰武點。一木奉命偵查美軍陣地,等待其餘部隊的到來。他們被稱為「『旭』字一木支隊」,是一支精銳的、戰鬥經驗豐富的部隊;但正如即將被發現的那樣,他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由於之前的成功而感到過度自信。一木對自己部下的優勢非常有把握,他決定在剩餘的大部分部隊到達之前消滅美軍守軍,甚至在日記中寫道:「8月18日,登陸;8月20日,夜晚行軍與戰鬥;8月21日,享受勝利果實。」他炮製了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簡易計劃:直接從海灘上行軍,穿過美軍的防線。一木留下約100名人員留作後方掩護,帶着部隊剩餘的800人向西行進,並在黎明前在倫加周邊以東約14公里(8.7英里)處紮營。駐倫加點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收到日軍登陸的情報,立即採取措施了解具體情況。
序幕
[編輯]戰鬥
[編輯]8月21日午夜剛過,一木清直的主力部隊抵達鱷魚溪東岸,並出乎意料地遇到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陣地,他沒想到美軍會駐紮在離機場這麼遠的地方[7]。附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監聽哨站在撤退到小溪西岸之前,聽到了「叮噹」聲、人聲和其他噪音。凌晨1時30分,一木支隊以機關槍和迫擊炮向河西岸的海軍陸戰隊陣地開火,大約100名日軍士兵越過沙洲向海軍陸戰隊發起第一波衝鋒[8] 。
海軍陸戰隊的機槍射擊和37毫米筒彈炮的火力殺死了大部分穿越沙洲的日軍士兵。一些日軍士兵到達了海軍陸戰隊的陣地,與守軍展開肉搏戰,並占領了海軍陸戰隊的一些前線陣地。日軍的機槍和步槍從河東側射擊,打死了幾名海軍陸戰隊機槍手[9]。一個在前線後方作為預備隊的海軍陸戰隊連,擊殺了大部分剩餘的突破了前線防禦的日軍士兵。日軍的第一輪進攻在其開始的一小時後結束[10][11]。
2時30分,由約150至200人組成的第二波日軍再次越過沙洲發起進攻,再次幾乎全軍覆沒。在此次攻擊中,至少有一名倖存的日軍軍官建議一木清直撤回其剩餘部隊,但一木拒絕這樣做[12]。
當一木支隊在河東岸重新集結時,日軍的迫擊炮轟擊了海軍陸戰隊的防線[13]。海軍陸戰隊以75毫米火炮和迫擊炮對其進行回擊[14]。大約在清晨5時,另一波日軍發起進攻,這一次,他們試圖涉水通過海浪,向海灘西岸的河床地區發起攻擊,從側面攻擊海軍陸戰隊陣地。海軍陸戰隊在海濱地區用重機槍和大炮進行反擊,再次對進攻部隊造成慘重傷亡,迫使他們放棄進攻,撤回到河灣東岸[15][16]。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雙方在沙洲和河濱相互以步槍、機槍和大炮進行近距離火力攻擊[17]。
儘管一木支隊損失慘重,但其仍駐紮在河灣東岸,既不願,也不能撤退[18]。8月21日拂曉時,面對一木支隊的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們商議了如何最好地實現進攻,他們決定反擊[19]。克雷斯韋爾領導下的陸戰1團第一營越過鱷魚河上游戰鬥區域,從南、東兩方向包圍了一木支隊,切斷了其撤退的道路,並開始將其「壓縮」到河東岸椰子林中的一個小區域[17]。
亨德森機場的飛機掃射了試圖從海灘上逃跑的日軍士兵,下午晚些時候,四五輛海軍陸戰隊的M3斯圖爾特坦克越過沙灣向椰林發起攻擊。坦克用機關槍和筒形加農炮掃射了椰林,並碾過了任何不能或不願讓路的日軍士兵,無論其是活着的還是死去的。當坦克攻擊結束時,范德格里夫寫道:「坦克的後部看起來就像是絞肉機。」 [20]
後續
[編輯]對此次戰役的描述
[編輯]注釋
[編輯]- ^ Smith, Bloody Ridge,第14-15頁;澤西《地獄島》,第209頁:參戰的3個營各有大約900名海軍陸戰隊員,另外還有特種武器部隊和炮兵部隊等支援單位。
- ^ Frank, Guadalcanal,第147頁和第681頁
- ^ Smith, Bloody Ridge,第71頁:按照此種說法,除了在「刷子」巡邏隊中被殺的3人外,還有38人在這場戰鬥中喪生。
- ^ Frank, Guadalcanal,第156頁和第681頁:按照此種說法,除了在「刷子」巡邏隊中被殺的3人外,還有41人在這場戰鬥中喪生。
- ^ Smith, Bloody Ridge,第73頁:按照此種說法,第一梯隊原總編制917人中有128人倖存;換句話說,從戰鬥中損失的總人數中減去被俘的15人後,有774人陣亡。
- ^ Frank, Guadalcanal,第156頁和第681頁:按照此種說法,共有777人被殺。
- ^ Smith, Bloody Ridge, p. 58.
- ^ Griffith, Battle for Guadalcanal, p. 102; Hough, 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 p. 290; Smith, Bloody Ridge, pp. 58–59.
- ^ Jersey, Hell's Islands, p. 210; Hammel, Carrier Clash, p. 137.
- ^ Zimmerman, The Guadalcanal Campaign, p. 68.
- ^ Frank, Guadalcanal, p. 153.
- ^ Smith, Bloody Ridge, pp. 62–63.
- ^ Griffith, Battle for Guadalcanal, p. 103.
- ^ Frank, Guadalcanal, p. 153; Smith, Bloody Ridge, p. 63.
- ^ Griffith, Battle for Guadalcanal, pp. 103–104.
- ^ Hammel, Carrier Clash, p. 141.
- ^ 17.0 17.1 Zimmerman, The Guadalcanal Campaign, p. 69.
- ^ Frank, Guadalcanal, p. 154; Smith, Bloody Ridge, p. 66.
- ^ Hough, 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 p. 290.
- ^ Gilbert, Marine Tank Battles, pp. 42–43; Griffith, Battle for Guadalcanal, p. 106; Jersey, Hell's Islands, p. 212; Smith, Bloody Ridge, p. 66.
參考資料
[編輯]- Evans, David C. The Struggle for Guadalcanal. The Japanese Navy in World War II: In the Words of Former Japanese Naval Officers 2nd.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316-4.
- Frank, Richard. Guadalcanal: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andmark Battl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0. ISBN 0-394-58875-4.
- Gilbert, Oscar E. Marine Tank Battles in the Pacific. Da Capo. 2001. ISBN 1-58097-050-8.
- Griffith, Samuel B. The Battle for Guadalcanal. Champaign, Illinois, U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63. ISBN 0-252-06891-2.
- Hammel, Eric. Carrier Clash: The Invasion of Guadalcanal & The Battle of the Eastern Solomons August 1942. St. Paul, MN, USA: Zenith Press. 1999. ISBN 0-7603-2052-7.
- Hough, Frank O.; Ludwig, Verle E.; Shaw, Henry I., Jr. 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 History of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May 16,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27, 2006).
- Jersey, Stanley Coleman. Hell's Islands: The Untold Story of Guadalcanal. College Station, Texas: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1-58544-616-2.
- Leckie, Robert. Helmet for My Pillow reissue. ibooks, Inc. 2001. ISBN 1-59687-092-3. 海軍陸戰隊第一團成員對戰鬥的第一人稱敘述。HBO電視劇太平洋部分基於此書。
- Miller, John Jr. Guadalcanal: The First Offensive. Uni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5 [1949] [July 4,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5).
- Morison, Samuel Eliot. The Struggle for Guadalcanal, August 1942 – February 1943, vol. 5 of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8. ISBN 0-316-58305-7.
- Rottman, Gordon L. Japanese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South Pacific and New Guinea, 1942–43. Dr. Duncan Anderson (consultant editor). Oxford and New York: Osprey. 2005. ISBN 1-84176-870-7.
- Shaw, Henry I. First Offensive: The Marine Campaign For Guadalcanal. Marines in World War II Commemorative Series. 1992 [July 25,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4, 2006).
- Smith, Michael T. Bloody Ridge: The Battle That Saved Guadalcanal. New York: Pocket. 2000. ISBN 0-7434-6321-8.
- Zimmerman, John L. The Guadalcanal Campaign. Marines in World War II Historical Monograph. 1949 [July 4,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9,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