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地址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
建立日期1988年
隸屬清華大學
下屬4個系
9個研究所
1個中心
3個建築和規劃設計實踐基地
3個省部級實驗室
院長張利
黨委書記張悅
教師數130人
教授47人,副教授60人,兼職教授2人,雙聘教授2人,名譽教授1人,傑出訪問教授2人,博士後38人
學生數1332人2017年底
大學部696人
研究生636人
博士生158人
網站http://arch.tsinghua.edu.cn/
清華大學建築館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為清華大學直屬學院,1988年在清華大學建築系基礎上建立。

歷史

[編輯]

建築系的建立

[編輯]
清華大學梁銶琚樓

1945年春天,抗日戰爭勝利前,為了迎接戰後復興的需要,梁思成致書當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暢敘建築教育發展方向,並建議創辦清華大學建築系。1946年,梁思成接受了為清華大學創辦建築系的任務,任系主任。1946-1947年,梁思成到美國講學,林徽因雖然重病在身,但仍然同建築系的教師一起全力投入這個系的創辦工作。

建國前夕,梁思成將建築系改名為營建系,設建築組與市鎮規劃組,將城市設計首次引入中國;並企圖成立園林組、工藝美術組、清華文物館等。因身體問題,林徽因從未被清華大學建築系聘為教授,但她有積極參與建系工作。

1949年9月下旬,林徽因和建築系的10名教師一起參加了國徽的圖案設計工作。他們的設計方案於1950年6月被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大會選定為國徽。1950年,林徽因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1951年,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承擔了設計碑座飾紋和花圈浮雕的任務。後來人們將她設計的花圈圖案草稿(一小塊碑石)放在八寶山她自己的墓碑前紀念她。

1950年,在美國受過現代建築主義訓練的周卜頤加入清華,成第一個真正現代主義的建築教師。不久,創系的吳良鏞從匡溪藝術學院受訓回來清華服務。

文革中

[編輯]

文革結束後至今

[編輯]

1978年,清華大學恢復建築學專業招生,其中本科生學制五年,研究生學制三年。1981年,清華大學開始招收建築學專業博士研究生。1988年,清華大學在原建築系基礎上成立建築學院,下設建築系和城市規劃系以及若干專業研究所。本科階段設立建築學一個專業,畢業設計設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技術科學四個方向的專門化;研究生階段則按上述四個專業招生,以培養相應專業的專門化人才。

1995年,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教育以優秀級首批通過評估,開始授予建築學碩士學位。1998年,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教育以優秀級首批通過評估,開始授予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2001年4月,原暖通空調專業從熱能系併入建築學院,組建建築技術科學系;2003年,增設建築景觀學系。至此,建築學院形成了「一院、四系、多所」的整體架構。[1]

歷任院長

[編輯]

李道增(1988 - 1990)

秦佑國(1997 - 2004)

朱文一(2004 - 2013)

莊惟敏(2013 - 2020)

張利(2020 - 至今)

組織結構

[編輯]

師資

[編輯]

建築學院現有在職教師107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44人。教授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吳良鏞(兩院院士)、關肇鄴李道增江億

建築館

[編輯]
建築館

建築館又稱梁球琚樓,由香港企業家梁球琚捐資興建的,為建築學院的院樓,位於中央主樓東南側,建於1995年,由清華大學胡紹學教授負責設計,為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面積15820平方米。[2]

建築館東側附有一座600座的階梯報告廳,稱之為建館報告廳,主要用於大型課程報告與會議使用。建築館東南側是超低功耗示範樓,建於2005年,建築面積2930平方米,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其能源利用率高達90%。[2]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2. ^ 2.0 2.1 朱文一. 中國大學校園指南清華大學 (PDF).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10-01: 70 [2019-07-17]. ISBN 978730223998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05)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