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潘徽 (隋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徽(6世紀—613年),隋朝學者,字伯彥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潘徽性情聰敏,小時候跟隨鄭灼學《禮》,跟隨施公學《毛詩》,跟隨張沖學《書經》,跟隨張譏學《莊子》、《老子》,全部通曉大義。非常精通三史。善於寫文章,能提出獨立見解。陳朝尚書令江總招攬文儒之士,潘徽一見江總,江總非常禮敬他。初仕擔任新蔡王國侍郎,選為客館令。隋朝派遣魏澹南陳聘問,陳朝派潘徽接待。魏澹將返回,對陳帝啟奏:「敬奉弘慈,曲垂餞送。」潘徽以為「伏奉」說得太重,「敬奉」說得太輕,退回他的啟奏而不報。魏澹立即議論:「《曲禮》註上說:『禮主於敬。』《詩經》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孝經》云:『宗廟致高。』又云:『不敬其親,謂之悖禮。』孔子敬天之怒,成湯虔誠敬重太陽上升。宗廟極重,上天極高,父極尊,君極貴,四者都是同為一敬,五經沒有異文,不知以敬字為輕,所憑何據?」潘徽反駁道:「之前所論的敬字,本不全是作為輕,但用得地方不同,義意義也有一般和特殊的區別。《禮》主於敬,這時一般的說法,就像男子『冠而字之』,注云『成人敬其名也』。《春秋》有冀缺,夫妻之間也說『相敬』。既然對兒子都有敬名之義,在丈夫也有敬妻之說,這都可以說敬字極重要嗎?至於『敬謝諸公』,本來不是尊重地位,『公子敬愛』,只對於賓友,『敬問』『敬報』,更見雷同,『敬聽』『敬酬』,和尊貴有什麼關係!當知敬的意義,雖然不輕,但敬在言語上使用,則有時意義含糊。現在說『敬奉』,所以成了疑問。只是舉例談談我的看法,不作為確實的根據。」魏澹不能回答,於是聽從而改過來了。陳朝滅亡,潘徽為州博士,秦孝王楊俊聽說他的名聲,召為學士。曾從楊俊朝京師,在途中,讓潘徽在馬上作賦,走過一個驛站就作成,名為《述恩賦》。楊俊看到後認為很好。再讓他作《萬字文》,又派他撰集字書,名為《韻篡》。潘徽作了序言。不久,楊俊去世,晉王楊廣再任用他為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博士,命他與諸儒撰寫《江都集禮》一部。再命潘徽作了序言。

隋煬帝嗣位,詔命潘徽與著作佐郎陸從典、太常博士褚亮歐陽詢等協助越公楊素撰寫《魏書》,楊素死後停止。授任京兆郡博士。楊玄感兄弟很看重他,多次來往走動。楊玄感反叛失敗,有關係的都遭到災禍。潘徽是楊玄感的故人,為隋煬帝所不喜,有關部門揣測皇帝心意,任命潘徽為西海郡威定縣(伏俟城,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鐵卡加村西南)主簿。潘徽心中不平,走到隴西,發病而卒。

參考文獻

[編輯]
  • 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卷76》,出自魏徵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