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灰椋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灰椋鳥
成年雄性(左)及雌性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椋鳥科 Sturnidae
屬: 絲光椋鳥屬 Spodiopsar
種:
灰椋鳥 S. cineraceus
二名法
Spodiopsar cineraceus
Temminck, 1835
異名

Sturnus cineraceus

灰椋鳥,又名杜麗雀、高粱頭、假畫眉、竹雀、管蓮子、哈拉雀,是絲光椋鳥屬的一種鳥類。這種鳥原產於東亞洲,在其大部分分布範圍內是一種常見且知名的鳥類。

分類

[編輯]

灰椋鳥曾經被歸類於椋鳥屬Sturnus)。2008年發表的一項分子親緣關係學研究發現該屬是多系群的。[2] 在重新組織以創建單系群屬時,灰椋鳥與絲光椋鳥一起被移至絲光椋鳥屬Spodiopsar),該屬於1889年由理察·鮑德勒·夏普所提出。這種鳥是單型種:不承認有任何亞種[3]

生態環境

[編輯]

灰椋鳥活動於平原地帶和淺山開闊地,覓食的時候常在地面奔走;他們喜結成大群活動,有時會以遮天閉日之勢從一棵樹迅速移動到另一棵樹。

分布地域

[編輯]

灰椋鳥分布很廣,見於東歐亞洲北部的俄羅斯蒙古日本朝鮮、東南亞的緬甸中國東部自北向南均有本物種分布,分布的西限可達青海青海湖地區和西南地區雲貴高原的三江併流區域。

特徵

[編輯]

灰椋鳥體形中等大小,體長25厘米左右。本物種雄雌同形同色,整個頭部、頸部基色均為黑色,雙頰以喙基部為中心密布放射狀分布的細長白斑;上背、下背、肩羽、胸部、兩脅均為土褐色;飛羽黑褐色,外翈羽緣白色;尾上覆羽白色;中央尾羽土褐色,外側的尾羽均為黑褐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純白色。虹膜偏紅色;黃色尖端黑色。叫聲嘈雜。

食物

[編輯]

灰椋鳥主要取食動物性食物,他們的食譜以昆蟲為主,包括蝗蟲、蟋蟀、葉甲、蟬等;冬春季昆蟲較不活躍的時候,本物種主要取食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

繁殖與保護

[編輯]

灰椋鳥營巢於各種天然形成,大小適合的洞穴中,有時利用啄木鳥的棄洞營巢,巢距地面較高,高程可達3-10米;巢以細樹枝、枯草樹葉築成,並墊以羽毛;每巢產卵3-5枚,卵藍色。 本物種未列入瀕危名單,但被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灰椋鳥除去內臟及羽毛的全體、黑燒備用,可以收斂固澀、益氣養陰,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

大眾文化

[編輯]

神奇寶貝的姆克兒、姆克鳥和姆克鷹都以灰椋鳥為原型。[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turnus cinerace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Zuccon, D.; Pasquet, E.; Ericson, P.G.P.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Palearctic–Oriental starlings and mynas (genera Sturnus and Acridotheres: Sturnidae). Zoologica Scripta. 2008, 37 (5): 469–481. doi:10.1111/j.1463-6409.2008.00339.x. 
  3. ^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Rasmussen, Pamela (編). Nuthatches, Wallcreeper, treecreepers, mockingbirds, starlings, oxpeckers. IOC World Bird List Version 13.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July 2023 [14 Augus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