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琉璃廠

座標39°53′38″N 116°22′42″E / 39.893752°N 116.378366°E / 39.893752; 116.37836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5年春節廠甸廟會期間的北京琉璃廠
琉璃廠在北京的位置
琉璃廠
琉璃廠
故宮
故宮
天壇
天壇
頤和園
頤和園
琉璃廠在北京市的位置

琉璃廠北京市著名的傳統文化商業街道之一,以經營古書字畫、文房四寶珠寶玉器而聞名。

地理位置

[編輯]

琉璃廠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部,為東西走向的街道,東起延壽寺街,西至南柳巷、北柳巷,全長約400米,寬約8米。1926年開闢南新華街後被分為東西兩部分,1965年分別命名為琉璃廠東街、琉璃廠西街。

名字由來

[編輯]

元朝的時候這裡開設了官窯,燒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裡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歷史

[編輯]

琉璃廠所在地區在遼代形成村落,稱為海王村。明朝永樂初年遷都北京後,在此地設立工部所屬五大廠(神木廠,大木廠,黑窯廠,琉璃廠,台基廠)之一的琉璃廠,故改為今名。[1]當時琉璃廠的範圍北至內城護城河西河沿,南至今北京師範大學位置。廠中央有一條自北向南的水溝,為內城泄水溝,也是琉璃窯的廢水排水溝。清朝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廠制東三門,西一門。街長里許,中有石橋。橋西北為公廨。東北門樓上為瞻雲閣,即廠正門也。廠內官署、作坊、神祠以外,地基宏敞,樹林茂密,濃蔭萬態,煙水一泓」[2]。文中所稱的「街」即為後來的琉璃廠大街。琉璃廠外的空地被稱為「廠甸」,清朝初年將燈市由內城的燈市口移至此。

清朝定都北京後,將內城居民遷至外城。外地官員、舉子從南方各省來京,多由外城廣安門入城,就近居住於宣武門外一帶,因此琉璃廠附近逐漸成為文人匯集之地,自發形成了古籍、書畫、文物市場。此外琉璃廠內有土台,可以登高遠眺,附近有金魚池孫公園等名勝,因此也成為外城游賞勝地之一。

乾隆年間,琉璃廠的各處琉璃窯被遷往西山門頭溝,外城居民即以原琉璃廠所留空地和神祠為依託,逐漸形成集市。至編纂四庫全書時,全國珍貴圖書匯集北京,薦書者和編書者多居住於宣南(例如紀曉嵐閱微草堂即在琉璃廠南不遠的珠市口大街),所以琉璃廠大街成為北京最大的圖書古玩街市,附近空地則仍為廟會場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六日,「雅至古書文物珍貴玩,俗至風車耍貨糖葫蘆,攤店相連,令人目不暇接」[3]

1905年,清朝政府在琉璃廠建工藝品陳列所。1908年,在琉璃廠溝西建京師優級師範學堂,1910年建電話局,同時填溝築路(民國後成為南新華街),均占用原琉璃廠之地。1917年,琉璃廠被規劃為永久性商業街[4],在工藝品陳列所周圍的廠甸地區修築圍牆,在牆內鋪設草坪、建造噴泉,取名「海王村公園」,為帶有園林風味的市場。

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占領北平後,琉璃廠逐漸蕭條。1950年代公私合營後,許多老店陸續消失。至1960年代,琉璃廠已經成為普通街道,僅保存了中國書店(邃雅齋)、榮寶齋等門市。198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恢復琉璃廠古文化街」,在琉璃廠東街和西街新建了一批仿古建築,並將其劃為步行街。廠甸廟會於1963年中斷,2000年恢復舉行。

商業特色

[編輯]
北京琉璃廠榮寶齋

琉璃廠自乾隆年間便開始經營圖書(尤其是珍本、善本的古籍圖書)、字畫、古玩、碑帖、金石、文房四寶。自清末至民國時期,主要的書店有二酉堂、帶草堂、寶田堂、翰文齋、邃雅齋、富晉書社、來薰閣、肄雅堂、會文堂、翰文齋、松筠閣、文奎堂、修經堂、文祿堂、通學齋、藻玉堂、文殿閣等;字畫店有榮寶齋、寶古齋、槐蔭山房、古藝齋、瑞成齋;碑帖金石店有觀復齋、慶雲堂、萃文閣;文房四寶店有來薰閣、一得閣、復硯齋、悅雅堂等;古玩店有韻古齋、萃珍齋、震雲閣等。

其他

[編輯]

魯迅日記》中,曾將琉璃廠寫作「留黎廠」[5]

圖庫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光緒順天府志》京師志十三·坊巷
  2. ^ 帝京歲時紀勝》·琉璃廠
  3. ^ 燕都叢考》第三編·外城二區各街市
  4. ^ 宣南鴻雪圖志
  5. ^ 魯迅日記》1917年12月23日:「上午同二弟往留黎廠買孔廟雜漢碑七枚」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

39°53′38″N 116°22′42″E / 39.893752°N 116.378366°E / 39.893752; 116.37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