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利德·侯賽尼
瓦利德·侯賽尼 | |
---|---|
瓦利德·侯賽尼(阿拉伯語:وليد الحسيني,1989年6月25日—)是一名巴勒斯坦世俗主義散文家,作家和博客作家。他是一名無神論者。他出生和生長於約旦河西岸地區蓋勒吉利耶。2012年起他生活在法國[1]。
侯賽尼在網上發表諷刺宗教的內容,因此2010年10月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因涉嫌在Facebook和博客上褻瀆伊斯蘭教而將他逮捕。他的被捕引發國際關注。侯賽尼自稱在監獄裡被拷打。他被釋放後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法國申請政治避難,2012年法國批准他的申請。自此以來他贊成世俗主義,反對法國和其它地區伊斯蘭極端主義和伊斯蘭教參與政治,認為伊斯蘭極端主義是對法蘭西共和國的威脅[1]。
2013年,他創立了法國前穆斯林委員會。
《紐約時報》寫道:「這個事件使得公眾注意到巴勒斯坦民族權利機構統治下對自由的扼制這個棘手的問題,在那裡褻瀆宗教被看作是非法的,同時它也顯示了保守社會和因特網之間的文化衝突。」[2]
生平
[編輯]瓦利德·侯賽尼於1989年6月25日出生於約旦河西岸地區蓋勒吉利耶。他在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但是畢業後失業,因此他每天在他父親的只有一個椅子的理髮店裡打工數小時。認識他的人稱他是一個「普通人」,他經常在周五去清真寺禮拜[2]。
他在因特網上也待許多時間。他的母親在他的計算機上發現無神論文章後截斷了他的英特網連線,希望他會放棄這樣的觀點。但是結果是他開始經常去當地的英特網網吧,有時他會在一個角落座位里待上7小時[3]。
部落格和Facebook
[編輯]據《紐約時報》報道侯賽尼在Facebook和在他的部落格里促進無神論、寫嘲弄的古蘭經詩句、批評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方式,在網上對話是使用諷刺性的網名「萬能上帝」,因此惱怒了網上的穆斯林。
在他的部落格《理智啟蒙》中他寫了一篇題為《為什麼我離開伊斯蘭》的散文,他說穆斯林「以為任何離開伊斯蘭的人是一個西方國家,即猶太國家的間諜……他們實際上不明白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們可以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意識型態。」侯賽尼強調他不是說基督教或者猶太教比伊斯蘭教好,他認為所有宗教都是「一堆不可思議的傳說和一堆在愚昧程度上互相競爭的胡言亂語」。侯賽尼否認伊斯蘭教是一種寬容、平等和社會公正的宗教。他批評伊斯蘭教對婦女的對待,對人類創新力的壓迫以及批評據說古蘭經里包含科學奇蹟[2]。據說他開辦的Facebook群吸引了數百憤怒的評論、死亡威脅以及十數個反對他的Facebook的群的創辦。在其頂峰時期侯賽尼的阿拉伯語部落格有七萬多訪問者[3]。他還在部落格《驕傲的無神論者》中發表他的散文的英語翻譯[2]。
關押和監獄
[編輯]瓦利德·侯賽尼在蓋勒吉利耶的英特網網吧里待了數個月[3]。網吧的主人覺得他的行蹤可疑:「有時他會每天在那裡坐上8個多小時,一直到半夜後,總是坐在那個角落裡。他總是偷偷摸摸的。他從來不讓別人看他的屏幕。[4]」他使用網吧管理軟件查看他的顧客的網上內容,發現侯賽尼在Facebook上對宗教的批評。他說他和三個他的朋友知道侯賽尼的行為,「也許有人」報告了當局[2]。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情報局被通知後他們監視侯賽尼數周。2010年10月31日侯賽尼在網吧被捕[3]。2010年11月巴勒斯坦新聞社首次報道「其Facebook文章惱怒穆斯林的受爭議的部落格作家」被捕[2][5]。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沒有提出任何逮捕侯賽尼的理由[3]。據一名巴勒斯坦人權專家假如侯賽尼被告的話那麼他違反了一條1960年約旦發布的法律,這條法律至今在西岸生效[2]。當地前主伊斯蘭法官說侯賽尼是第一名在西岸因為其宗教觀點被捕的人[3]。
反應
[編輯]侯賽尼的家庭反對他的行為。他的父親說他的兒子被他在Facebook上遇到的突尼斯女人「入魔」了[2]。據侯賽尼的表兄弟報道他的母親希望他被判終生關在監獄裡,即為了重建家庭榮譽,也為了保護他的兒子受到迫害[3]。
在他的家鄉有人要求判他死刑[4]。一名35歲的居民說他應該公開「火刑處死」來「殺一儆百」[3]。一名為基於拉姆安拉的人權組織做事的律師說:「我尊重瓦利德·侯賽尼可以選擇自己的信仰的權利,但是他也必須尊重法律,言論自由是有界限的。[2]」他說瓦利德·侯賽尼可能會面臨3個月到3年的判刑[4]。
侯賽尼受到國際支持,一個Facebook組和數個網上請求組成支持他[2]。基於約旦的阿拉伯語無宗教聯盟呼籲釋放他[6]。人權觀察也呼籲釋放侯賽尼。人權觀察中東副經理說:「巴勒斯坦司法機構應該通過保護言論自由來展示其正直,它應該命令釋放侯賽尼並保障他的安全。[7]」法國外長對侯賽尼被捕感到不安說:「法國對破壞基本自由權利,尤其是在『褻瀆罪』里對言論自由的迫害的危險表示不安。」[8]
《華爾街日報》評論寫道:「假如巴勒斯坦人在他們當中不能容忍一個自由思想的人,那麼他們無法獲得任何有意義的自由。假如美國不能為侯賽尼說話的話那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也無法獲得有意義的自由。[9]」評論到這件事一名《洛杉磯時報》編輯問道:「新的巴勒斯坦國家會像哈馬斯的許多追隨者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個原教旨主義價值和伊斯蘭法律的國家還是會成為一個更開放民主的國家?」[10]
美聯社評論說:「在這個地區西方支持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是宗教比較寬容的阿拉伯政府之一。它主要由世俗主義的精英組成,它經常鎮壓強硬穆斯林以及與它的保守伊斯蘭競爭者哈馬斯相關的活動家。」他認為針對瓦利德的憤怒「反應了穆斯林世界覺得他們的信仰越來越強地被西方攻擊。[3]」據巴勒斯坦新聞社世俗政治信念在巴勒斯坦社群里「不鮮見」,「許多人認為被看作對主派宗教敵對的言論是煽動,而不是言論自由」[5]。
2010年12月道歉
[編輯]2010年12月初瓦利德·侯賽尼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了一封給他家人的信,其中他道歉冒犯了穆斯林,並為他自稱的「愚蠢」請求原諒。由於這件事情比較敏感他的一個匿名朋友說侯賽尼發表了封信希望能夠以此獲得釋放。在他2015年發表的自傳《褻瀆者》中侯賽尼說這封信不是他寫的。他在離開監獄重新進入因特網後才發現別人在他被關押時寫到他。「我也來到我的部落格,看到那裡只有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用我的名義發表的一個聲明使我心碎,自我道歉,因為褻瀆伊斯蘭請求原諒。5年的寫作和200多萬訪問者就此消失了。」[11]
2010年12月一個巴勒斯坦安全組織來源說瓦利德·侯賽尼將繼續被關在監獄裡,目的是保護他:「我們不能釋放他因為我們怕他的家人會殺他。」人權觀察要求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要麼釋放他,要麼控告他,扣押他72小時以上但是不控告他是違反巴勒斯坦法律的。
被關押10個月後侯賽尼被釋放[12][13],但是有時巴勒斯坦警察還會扣押他數日。有一次他被這樣關押時被拷打。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還砸壞了他的兩台計算機,並要求他停止在因特網上發表他的見解[14]。
逃往法國
[編輯]據侯賽尼說他被釋放後依然受到巴勒斯坦警察騷擾,有時沒有任何理由被拘留,並收到許多死亡威脅。他擔心自己的生命,因此與他的兄弟姊妹、嬸嬸以及父母道別。他說他的父母雖然不理解他的無神論,但是作為他們的兒子他們支持他。他發現法國政府曾經為他對巴勒斯坦施加外交壓力,使得他得以被釋放等待法庭判決,因此他向法國申請政治避難。他離開西岸去約旦,在那裡的法國大使館獲得一份簽證,他來到巴黎,在那裡申請避難[15]。在他的自傳中侯賽尼說後來他聽說他在缺席被判七年半監獄。
避難生活
[編輯]創辦法國前穆斯林委員會
[編輯]2013年7月6日瓦利德·侯賽尼和約其他30名前穆斯林創辦了法國前穆斯林委員會[16]。該委員會自稱「由無神論者、自由思想者、人文主義者和前穆斯林組成,他們的目的在於促進理智、普遍權利和政教分離」。它反對「任何歧視」和任何「濫用尊重宗教」,要求「批評宗教的自由」和「禁止違背人的自由和權利的習俗、儀式、規則或宗教活動」。它也促進「禁止任何防止或者反對婦女生理、她們的意願和平等的文化和宗教行為」。法國前穆斯林委員會譴責「任何政府機構、家庭、父系傳統或機關對任何婦女和男子的私生活、感情、性關係和性生活的任何干涉」[17]。他們設立了一個Facebook賬號來報道他們的活動[18]。侯賽尼因此在電台廣播中接受採訪。
促進政教分離
[編輯]2015年初侯賽尼正在準備他的自傳的出版時在巴黎發生了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侯賽尼在法國電視和新聞節目中數次出現,他還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伊斯蘭教必須改革。這篇文章發表在《世界報》的網上版中。法國新聞雜誌《瑪麗安娜周刊》刊登了一篇四頁長關於他的文章。1月他發表了他的自傳《褻瀆者!:阿拉的監獄》,他描述了他怎樣通過研究伊斯蘭文學和歷史開始反對伊斯蘭、他的部落格、被捕(說他在獄中被毆打)和逃到法國。在媒體和在書裡他贊同法國政教分離的原則,2015年初巴黎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後他認為需要更多關於伊斯蘭經典中號召暴力的部分的討論。
2016年侯賽尼去丹麥與其它前穆斯林討論伊斯蘭和無神論。他們討論了退出伊斯蘭的結果。由於狂熱穆斯林的威脅討論場所必須由重武備的警察保護。侯賽尼在討論中說他來到法國後希望能夠在一個歐洲國家有一個普通的無神論者的一般生活,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作為前穆斯林他在歐洲依然受到其他穆斯林的迫害[19]。
侯賽尼公開贊成政教分離、法國世俗主義、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尤其贊成批評宗教的權利。他對法國的政治和知識階層越來越不滿;2017年他發表了他的第二本書《法國叛徒;揭露與極端伊斯蘭的合作》。他認為在過去數十年裡法國「許多政治家」和「知識分子」「出賣」政教分離的法蘭西共和國的本質,他譴責他們為了獲得穆斯林的選票以及或者出於第三世界主義做出對「極端伊斯蘭」有益的決定,因此成為「通敵者」[1]。
爭議
[編輯]2010年代後期法國媒體譴責侯賽尼通過社群媒體散布關於伊斯蘭的錯誤資訊或假新聞[20][21][22]。其中的一個例子是侯賽尼在Twitter上發表了一張女子戴希賈布穿傳統伊斯蘭長袍的照片,侯賽尼說照片是在法國北部魯貝拍的,但是實際上照片是在突尼斯拍的[22]。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Bernas, Anne. «Une trahison française», le brûlot de Waleed Al-Husseini face à l'islamisme.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7年4月2日 [2023年8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4月9日).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Isabel Kershner. Palestinian Blogger Angers West Bank Muslims. The New York Times. 2010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9日).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Palestinian held for Facebook criticism of Islam. Ynetnews. Associated Press. 2010年11月11日 [2023年8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5月4日).
- ^ 4.0 4.1 4.2 Jon Donnison. Palestinian blogger facing prison for Islam 'insults'. BBC News. 2010年11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23日).
- ^ 5.0 5.1 PA detains controversial blogger. Ma'an News Agency. 2010年11月8日 [2023年8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1月14日).
- ^ PA urged to free West Bank blogger. Ma'an News Agency. 2010年11月13日 [2023年8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17日).
- ^ West Bank: Free Suspected Blogger. Human Rights Watch. 2010年12月5日 [2023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13日).
- ^ France 'concerned' at Palestinian jailed for blasphemy blog.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0年12月17日 [2023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2日).
- ^ Bret Stephens. Free Palestin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年11月23日 [2023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6日).
- ^ West Bank heretic. The Los Angeles Times. 2010年11月15日 [2023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5日).
- ^ Al-Husseini, Waleed. The Blasphemer: The Price I Paid for Rejecting Islam. 2017: 95 [2023年8月22日]. ISBN 9781628726749.
- ^ al-Husseini, Waleed. What It's Like to Be an Atheist in Palestine. The Daily Beast. 2014年12月8日 [2023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2月11日).
- ^ Naomi Conrad. When Muslims renounce their faith. Deutsche Welle. 2014年4月17日 [2023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30日).
- ^ Climate of intolerance in West Bank, activists say. Associated Press. 2012年1月29日 [2023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 ^ Al-Husseini, Movements. Org. What It's Like to Be an Atheist in Palestine. The Daily Beast. 2014年12月8日 [2023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2月11日).
- ^ Le Figaro and Agence France Press. Création du conseil des ex-musulmans. Le Figaro. Agence France Presse. 2013年7月6日 [2023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31日).
- ^ Bernard Schalscha. Le Conseil des ex-musulmans de France est né. Agence France Presse. 2013年7月10日 [2023年9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9日).
- ^ Waleed Al-Husseini. Conseil des Ex Musulmans de France (CEMF). 2013年7月6日 [2023年9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4月3日).
- ^ https://www.information.dk/indland/2016/10/imod-hijab-imod-hijab-imod-hijab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May 16, 2018年5月16日,. Information.dk. Jon Faber. 2016年10月27日
- ^ Des Egyptiens ont-ils détruit un sapin parce qu'il représentait Noël?. 20 Minutes. 2019年1月3日 [2023年9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4月7日) (法語)..
- ^ De la mini-jupe au hijab ? Des photos illustrant à tort 50 ans d'écart à Roubaix enflamment les réseaux sociaux. LCI. 2019年8月12日 [2023年9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1月6日) (法語)..
- ^ 22.0 22.1 Deux ans après, une nouvelle intox dénigrant Roubaix avec deux photos prises à Tunis et au Royaume-Uni. La Voix du Nord. 2019年8月12日 [2023年9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4月7日) (法語)..
- Blasphémateur ! : les prisons d'Allah, 2015, Grasset (ISBN 978-2-246-85461-6)
- English translation: Al-Husseini, Waleed. The Blasphemer: The Price I Paid for Rejecting Islam. New York City: Skyhorse Publishing. 2017. ISBN 9781628726756.
- Une trahison française : Les collaborationnistes de l'islam radical devoilés ("A French Treason: The Collaborators of Radical Islam Unveiled"), 2017, Éditions Ring ISBN 979-1091447577
外部連結
[編輯]- "Proud Athe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侯賽尼的英語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