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蓋斯麻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蓋斯麻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哈密市
分類古墓葬
時代公元1945年
編號4-76
認定時間1999年8月6日(第四批)
地圖
蓋斯麻札

蓋斯麻札,又稱蓋斯墓蓋斯拱拜蓋斯拱北)、綠拱拜綠拱北)、聖人墳聖人墓,相傳可能是前往唐朝傳播伊斯蘭教聖伴蓋斯之麻札(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蓋斯麻札最初位於星星峽,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被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於現址重建。是一座混合伊斯蘭建築風格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陵園建築。蓋斯麻札是第四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重建前的蓋斯麻札是中國較早修建的伊斯蘭教古墓之一[書 1]。關於安葬者的身份普遍認為是聖伴蓋斯(阿拉伯語:جحش بن رئاب‎)。相傳,蓋斯是在唐貞觀年間前往唐朝傳教的三位傳教士之一,在長安受到唐太宗的接待後,蓋斯於貞觀九年(635年)在返回麥加的路上殞於如今星星峽鎮一帶,當時僅被草草埋葬[書 2][書 3][書 4][書 5]。不過另一種說法認為麻札主人另有其人,如《新疆圖志》等書籍中,記載為相傳唐朝的大將軍郭子儀俘虜回紇共七(八)人,其中一人死於路途之中並葬於星星峽,而此人才是蓋斯麻札的主人[書 6][書 7][書 8]

而關於蓋斯麻札最早的記載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宋伯魯前往新疆時,在他所著的《西轅瑣記》中記載了他途徑星星峽時所看到的這座古回紇墓。最初蓋斯墓僅是由石塊堆砌的墓葬,不過後來由後人集資重新修建了新的麻札[a]。因該麻札常有靈異發生,所以無論穆斯林還是漢族人,路過時必會祭拜,而且有求必應。路人所贈的匾額幾乎充滿了麻札,蓋在墓棺上的各色錦幛因多年的堆積厚度已經一尺有餘[書 6]金順長庚的幕賓孫希孟在第二年也曾前往蓋斯麻札,並描述當時的蓋斯麻札門首有題寫「唐朝回回一千三百四十年高人到此」,不過他認為這是一座空墓,被寫有《古蘭經》經文的白單所蓋的其實是臥像。王樹枏袁大化等人編纂的《新疆圖志》中也有對蓋斯麻札的描述[書 7][刊 1]

中華民國成立後,林競民國八年(1919年)勘查西北鐵路線時,拜訪了蓋斯麻札,當時的蓋斯麻札有三面木欄,內小門並配有看守,蓋斯的木棺放置在地上,上面覆蓋着數十層前來敬仰者所蓋之白布,麻札牆壁上有很多寫有阿拉伯文的聯匾,而麻札外有橫額為「西方先賢蓋無師之墓」[刊 1]。到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星星峽邊卡大隊在麻札處修築營房。該麻札被拆毀,蓋斯的遺骨被棄置荒野。維吾爾族人艾山和警察局巡官楊茂春隨後將遺骨埋葬在了附近的山溝里。直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哈密穆斯林蔡建國、束毅初提出希望能夠遷葬蓋斯。這項提議被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集團軍中將總司令李鐵軍、哈密專員曾勇甫、縣長蔡儒祖支持。於是,由軍政界、宗教界和民間人士組成的遷葬委員會開始募捐並召集工匠。麻札的新址由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的後裔捐出的地皮,6月30日,蓋斯的遺骨被起出。7月4日,哈密舉辦了數萬人參加的公祭和遷葬儀式[書 2][書 3]。當時的新疆省主席吳忠信曾發電弔唁[書 4]

1992年6月,蓋斯麻札被列為第四批哈密市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哈密地區文物管理所對蓋斯麻札進行部分維修。1998年,哈密市國土資源局確定了蓋斯麻札的保護範圍。1999年8月,蓋斯麻札被列為第四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書 10]

現狀

[編輯]

蓋斯麻札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天山南路西側的一處台地上,西側是大營門村的耕地,北側有居民區[書 10][網 1]。麻札附近居住的主要是維吾爾族農民。在麻札周圍和院內種植有榆樹、杏樹、白楊樹等樹木[書 10]。麻札占地超過5330平方米,四周有圍牆,具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磚木結構院門向南開,門前是帶有台階的斜坡道。整個麻札平面呈長方形。大門到拱拜之間的小路兩側有守墓人和朝拜人使用的廂房和小清真寺。蓋斯的拱拜(墓穴)是東西長22米,南北寬12米,通高15米的土木結構建築。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分為白色方形,其上有以綠色琉璃瓦覆蓋的穹窿頂。拱拜外側建有迴廊,其造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廊廡構造風格,迴廊使用三步梁,廊間開間大於正身開間,南北各有7根木柱,東西則各有6根。柱間的額枋是中國傳統建築一斗二升交麻葉頭的裝飾,屋檐鋪有琉璃瓦。迴廊四周圍有50厘米高的木欄。拱拜四面都開有門,但只有南門可以進入拱拜,東門與西門外被棱形木板封住,其他門窗主要用於通風。拱拜四面內壁寫有黑底白字的《古蘭經》經文。整個拱拜融合了阿拉伯建築和中原建築的風格[書 10][書 11][書 12][刊 2][刊 3]

注釋

[編輯]
  1. ^ 一說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派人重修[書 9]

參考文獻

[編輯]
書目
  1. ^ 丁明仁. 伊斯兰文化在中国.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118. ISBN 7-80123-488-X. 
  2. ^ 2.0 2.1 鄭成加. 哈密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哈密地区志. 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7: 32, 1306. ISBN 7-5631-0926-9. 
  3. ^ 3.0 3.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新疆通志·文物志》編纂委員會 (編). 新疆通志·文物志.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7: 347-348. ISBN 7-228-10968-6. 
  4. ^ 4.0 4.1 王嶸. 新疆哈密风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 92–93. ISBN 7-222-03169-3. 
  5. ^ 中國建築藝術全集編輯委員會 (編).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第十六卷 伊斯兰教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圖版說明部分: 40. ISBN 7-112-04792-7. 
  6. ^ 6.0 6.1 宋伯魯. 西辕琐记. 膳後偕子岩出步山麓有古回紇墓相傳唐西征俘回紇七人歸其一歿於途葬此後屢著靈異好事者為醵金建屋一楹覆其壟至今回漢者必拜之所求輒應入門匾額充棟皆征人之贈也亦有施棉幛墓上者五色趿遝年久積之尺許 
  7. ^ 7.0 7.1 王樹枏; 袁大化. 新疆图志·卷八十七 古迹志. : 9. 城東南五十里星星峽山麓有回紇墓纏回呼為麻札相傳唐大將軍某俘回紇七人歸其一歿於途葬此屢著靈異土人為醵金建屋覆其壟祈輒響應匾額充棟亦有施錦幛墓上者恆積至尺許 
  8. ^ 李德貽. 入关日记. 峽內有纏回墳一塚,如有所求,亦多奇應。土人相傳唐時郭子儀攜纏回八名入華,至是死其一即葬於斯。 
  9. ^ 王毅民. 《哈密文物志》編纂組 , 編. 哈密文物志.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3: 187–188. ISBN 7-228-02632-2. 
  10. ^ 10.0 10.1 10.2 10.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 (編). 不可移动的文物·哈密地区卷(1).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 447–4448. ISBN 978-7-5469-6629-8. 
  11.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 (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哈密地区卷.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192. ISBN 978-7-03-032568-6. 
  12. ^ 馬誠. 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艺术.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6: 57. ISBN 978-7-112-17612-0. 
期刊
  1. ^ 1.0 1.1 戴良佐. 新疆盖斯拱北探讨. 回族研究. 1996, (02): 79–81. 
  2. ^ 馬誠. 论“盖斯墓”建筑空间与装饰. 現代裝飾(理論). 2013, (11): 183–184. 
  3. ^ 塞爾江·哈力克; 劉暢. 交融的趣味——浅析哈密三座麻扎建筑的风格演变. 裝飾. 2009, (07): 114–115. 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09.07.005. 
網站
  1.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開. 2012-04-01 [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