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立陶宛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特色列表,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制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是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1]立陶宛於1992年3月31日接受公約,該國自然和文化遺蹟因此有資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截至2023年,該國共有五處遺產入選,均為文化遺產。首先是1994年列入的維爾紐斯歷史中心,此後又在2000、2004、2005年和2023年各有一項遺產入選[3][4][5]。四項遺產中有半數是跨國遺產項目,分別是與俄羅斯分享的庫爾斯沙嘴,與其他九個國家共同擁有的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線[2]

除已入選的五項世界遺產外,立陶宛還有一項遺產列入預備名單[2]。任何遺產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入選預備名單。

世界遺產

[編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十項標準收錄世界遺產,入選的每一個必須符合至少一項標準,其中第一(i)至六(vi)項為文化遺產,第七(vii)至十(x)項為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標準的叫複合遺產,順序按入選年份排列[6]

  * 跨國遺產
名稱 圖像 地址 入選年份 教科文數據 簡介
維爾紐斯歷史中心 維爾紐斯全景 維爾紐斯 1994 541;ii,iv(文化) 維爾紐斯是十三至十八世紀末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中心,對許多東歐國家的文化和建築發展影響深遠。歷史中心包含維爾紐斯城堡建築群的三座城堡,其中第一座是在公元一千年左右建成,還有中世紀城牆圍成的區域,街道規劃從原有的城堡開始呈放射狀展開。雖然遭到入侵和破壞,但當地依然保有大量哥特式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新古典主義建築。歷史遺蹟包括主教座堂廣場維爾紐斯市政廳維爾紐斯大學建築群。[7]
庫爾斯沙嘴* 內林加的灰色沙丘 內林加克萊佩達區 2000 994;v(文化) 庫爾斯沙嘴是長98公里,寬0.4至4公里的沙丘半島,將庫爾斯潟湖波羅的海分離,自史前時代就開始有人類定居。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濫砍濫伐導致沙丘朝瀉湖遷移,歷史最悠久的定居點被埋水下。從19世紀開始,當地通過持續不斷的各種造林固沙工程保護沙丘並持續至今。斗轉星移,部分古老的漁村變成旅遊勝地,建起燈塔、碼頭、教堂和別墅。這裡還是研究沙地動植物群的重要場所,而且地處鳥類遷移路線。沙嘴北部屬立陶宛領土,南部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境內。[8]
克拿維考古遺址(克拿維文化保護區) 克拿維山上堡壘 希爾溫托斯區 2004 1137;iii,iv(文化) 克拿維考古遺址位於立陶宛東部,在維爾紐斯西北約35公里處,是人類在當地約一萬年居住史的特別例證。遺址群坐落在涅里斯河谷地,包括克拿維城、堡壘、未設防的定居點,墓地,以及舊石器時代晚期至中世紀的其他考古、歷史和文化遺蹟。遺址占地194.4公頃,保有古代土地使用痕跡,還有五個山上堡壘(共屬大型防禦系統)的殘留。克拿維是中世紀重要封建城鎮,雖在十四世紀末遭條頓騎士團規約破壞,但直到現代還有人類居住。[9]
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線* 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線原始測量站點 帕內穆內內門奇內聶梅濟斯 2005 1187;ii,iii,vi(文化) 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線是天文學家弗里德理西·格奧爾格·威廉·斯特魯維1816至1855年的測量點,是歷史上人類首次精確測量子午線長短,由此掌握地球確切大小和形狀,堪稱地球科學和地形繪圖學發展的里程碑。弧線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南至黑海,共穿越十個國家,長2820公里,不但是多國科學家通力合作的典範,也是多國君主為科學事業協作的範例。原始弧線包含258個主要三角形和265個測量站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弧線有34個原始測量站點,帶有各種不同標記,如岩石鑽孔、鐵十字、堆石標或方尖石碑。除挪威外,34個測量站點從北至南分別位於瑞典、芬蘭、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和烏克蘭,其中立陶宛境內有三個點。[10]
現代主義考那斯,1919至1939年的樂觀主義建築 考那斯 2023 1661;ii,iv(文化)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在戰間期落入波蘭之手,考那斯成為臨時首都。首都需要新建大量關鍵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熱潮由此暴發。城市建築風格融民族傳統和外國流入的現代影響為一體,成為當地現代主義建築的範例。如今,該市擁有六千餘幢戰間期留存下來的建築,其中包括耶穌復活教堂立陶宛銀行大樓,以及考納斯駐軍官員俱樂部大樓[11]

預備名單

[編輯]

除已入選的世界遺產外,接受《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把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入選預備名單[12]。截至2023年9月,立陶宛的預備名單共有一項遺產[2]

名稱 圖像 地址 列入年份 對應標準 簡介
特拉凱歷史國家公園 特拉凱城堡 特拉凱 2003 (複合) 特拉凱歷史國家公園將文化景觀與森林、湖泊、冰磧山(在末次冰盛期後形成)和農業地區結合,形成豐富多樣的棲息地,是多種稀有動植物的家園。人類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就開始在此定居,特拉凱最早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當地建有兩座防禦堡壘,分別是保存完好的特拉凱城堡特拉凱半島城堡。特拉凱在15世紀獲得馬格德堡權利,屬於多元文化城市,除立陶宛人外,還有卡拉伊姆人利普卡韃靼人俄羅斯人猶太人波蘭人在此生活。[1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2. ^ 2.0 2.1 2.2 2.3 Lithuani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3. ^ Jurgita Laurinėnaitė-Šimelevičienė. Lithuania |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to visit in Lithuania. lietuva.lt. 2019-06-19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4. ^ Gregory Sous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Lithuania. WorldAtlas. 2017-04-25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5. ^ Augustinas Žemaitis. UNESCO sites in Lithuania « True Lithuania. www.truelithuania.com.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6.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2). 
  7. ^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维尔纽斯历史中心.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1). 維爾紐斯是從13世紀到18世紀末期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中心,在文化和建築發展上對許多東歐國家有着深遠的影響。儘管遭到入侵和部分的破壞,它仍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保留了哥特式、 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和古典的建築及其中世紀的布局和自然景致。 
  8. ^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库尔斯沙嘴.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這個延伸出來的沙丘半島長98公里,寬0.4-4公里,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居住。自古以來,這裡受到了海風、潮汐等自然力量的威脅,由於一代又一代的人通過不斷的造林固沙工程與沙嘴的侵蝕進行搏鬥,使遺址如今得以存在。 
  9. ^ 克拿维考古遗址(克拿维文化保护区).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克拿維考古遺址位於立陶宛東部,在維爾紐斯西北約35公里處,是該地區人類居住約10 000年歷史的特別例證。遺址群坐落在涅里斯河谷地,包括克拿維城、堡壘、一些未設防的居住地、墓地和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時其他的考古、歷史和文化遺蹟。該遺址面積為194.4公頃,保留有古代土地使用的遺蹟,還有五個山上堡壘(大型防禦系統的一部分)的殘留部分。克拿維是中世紀一個重要的封建城鎮。 雖然該城在14世紀晚期受到條頓騎士團規約的破壞,但是直到現代還在繼續使用中。 
  10. ^ 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0-30). 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線是一個三角測量鏈,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南至黑海,弧線穿越十個國家,長2820公里。弧線是天文學家弗里德理西·格奧爾格·威廉·斯特魯維(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於1816至1855年期間進行測量的測量點,代表着人類首次對子午線長短的精確測量。這一測量幫助人類掌握了地球的確切大小和形狀,是地球科學和地形繪圖學發展中的重要一步。這個弧線不僅是多國科學家通力合作的一個特例,也是多國君主為科學事業聯袂協作的一個特例。原始弧線包含258個主要三角形和265個測量站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弧有34個原始測量站點,帶有各種不同標記,如岩石鑽孔、鐵十字、堆石標或方尖石碑。 
  11. ^ Modernist Kaunas: Architecture of Optimism, 1919-1939. [2023-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8). 
  12.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13. ^ Trakai Historical National Park.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