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粉青沙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粉青沙器
韓語名稱
諺文분청사기
漢字粉靑沙器
文觀部式Buncheong Sagi
馬-賴式Punch'ǒng Sagi

粉青沙器韓語:분청사기粉靑沙器 Buncheong Sagi */?)是朝鮮半島傳統陶瓷的一種,與朝鮮白瓷一起並稱朝鮮王朝兩大代表性瓷器。與以官窯為中心的高麗青瓷和朝鮮白瓷不同,粉青沙器由分布於朝鮮半島各地的民窯生產,沒有固定的窯場。不過朝鮮宮廷、貴族和庶民都使用粉青沙器。[1]:70-71[2]

粉青沙器起源於高麗王朝末期,以高麗青瓷為母體。其特點是在與青瓷相同或更灰黑色的胎面上浸漬或塗刷一層化妝土,然後進行各種風格的裝飾,主要有鑲嵌、印花、剔花、刻花、鐵鏽花、刷制等技法。粉青沙器在世宗統治時期發展達到頂峰,進入17世紀後,隨着朝鮮白瓷成為朝鮮陶瓷的主流,粉青沙器逐漸消失。[1]:71[2]

「粉青沙器」(「粉妝灰青沙器」)的字面意義為用化妝土在灰青色胎體上裝飾的瓷器[a],1930年代由韓國美術史學家高裕燮命名。[1]:64-65[2][3]

歷史

[編輯]
粉青砂器鑲嵌蓮花紋扁瓶韓語분청사기 상감연화문 편병,韓國國寶268號

14世紀高麗王朝末期,蒙古入侵使以全羅南道康津全羅北道扶安官窯為中心的高麗陶瓷工藝遭到很大的破壞。流散到全國各地的瓷匠,開始按各自的偏好在各地小規模建窯製瓷。傳統鑲嵌青瓷工藝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為更趨實用化的粉青沙器。[2][4][3]

粉青沙器罐

世宗統治時期,朝鮮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方面得到長足發展。粉青沙器在此氛圍下發展達到高潮。由於粉青沙器自由創作時期出現了一些陶工粗製亂造的問題,世宗三年四月朝鮮頒布了戊申條:「工曹啟,凡進上器皿,不用心堅製造作,絕此不久破毀,今後於器皿底,書造作匠名以憑後考,其不用心者,徵其器皿,從之。」從此,粉青沙器的發展又重歸正軌。粉青砂器的紋飾方法變得多樣化,胎體顏色逐漸變淺,釉變得透明。[2]

進入15世紀80年代後,鐵繡花(鐵畫),以及刷、蘸化妝土的技法開始興起,傳統鑲嵌、印花技藝開始走進衰落。16世紀40年代,隨着白瓷逐漸成為朝鮮陶瓷的主流,粉青沙器逐漸消失。[2]

種類與技法

[編輯]
粉青沙器鑲嵌牡丹紋飯盒韓語분청사기 상감모란문 반합,韓國國寶348號
  • 鑲嵌粉青沙器:延用高麗鑲嵌青瓷的鑲嵌技法。胎土刻畫好紋樣來後,填白、紅或黑色化妝土,修整後通體施釉。[1]:73[2][5]
  • 印花粉青沙器:採用印花技法,用印模在坯體上印出所需的圖案,然後在凹進去的部分填上白土,施釉燒制而成。印花粉青多帶有官司銘款。[1]:74-75[2][5]
  • 剔花粉青沙器:韓文中稱為「剝地粉青沙器」,是朝鮮陶瓷史中粉青沙器所獨有的技法。剔花技法先上白化妝土,並在化妝土上畫出紋樣輪廓,然後將紋樣以外的部分剔除,露出灰色胎土,形成灰白對比的效果,最後施釉燒制而成。這種粉青沙器大多出自全羅道[1]:76-77[5][2]
  • 陰刻粉青沙器:陰刻粉青沙器是先在瓷坯上上化妝土,然後在化妝土上陰刻出所要的紋樣。這種技法也被稱為「雕花」。[1]:78-79[5][2]
  • 鐵畫粉青沙器:又稱「鐵鏽花」或「畫花」粉青砂器,使用含有氧化鐵氧化亞鐵的礦物質顏料在化妝土上繪製紋樣。含鐵的顏料在還原焰中燒制呈青綠色,在氧化焰中燒制呈黃褐色。鐵畫粉青沙器一般產自忠清道雞龍山,因此也被稱為「雞龍山粉青沙器」。[1]:80-81[2][5]
刷制技法製作的粉青沙器碗
  • 刷制粉青沙器:粉青沙器衰退出現的一種使用刷制技法的類型。具體做法是用寬而粗的毛刷將化妝土刷在胎體上,從而在胎體表面留下刷制時的自然紋理。這種粉青沙器多採用疊燒的方法燒制,既可以用作剔花、陰刻和鐵畫粉青沙器的基礎裝飾,也可以單獨使用。[1]:81-83[5][2]
  • 蘸粉粉青沙器:蘸粉粉青沙器是將素胎浸入化妝土中後迅速取出,從而在胎體表面留下粉漿流動所形成的天然紋理。這種技法和刷制技法一樣都出現於粉青沙器的衰退期。[1]:83-84[5][2]

紋樣

[編輯]
粉青沙器瓶

高麗青瓷白瓷相比,粉青沙器的紋樣自然質樸,概括、抽象,造型洗鍊,有着獨特的藝術風格。粉青沙器的紋樣分為主紋樣和從屬紋樣兩種。[2]

主紋樣一般有柳、蓮、牡丹、唐草、三葉、芭蕉、菊花、梅花、石竹、忍冬等植物紋樣,和魚、鳥、龍、犬、龜、魚龍、鶴等動物紋樣,以及雨點波浪、雲紋、樓閣紋及人物紋等。主紋多以意寫形,概括、洗鍊、生動。[2]

從屬紋樣大多是蓮瓣、唐草、芭蕉、牡丹葉、如意頭、柳、芭蕉、忍冬等植物紋樣,和雲、文宇、雨點、鋸齒紋等。從屬紋樣呈現幾何化、規則化、形式化的特點,從屬於主紋樣。[2]

注釋

[編輯]
  1. ^ 由於瓷器胎體的成分中含沙和石的成分,瓷器在韓國也稱為「沙器」。白瓷可稱為「白沙器」,青瓷則為「青沙器」。[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金銀珍. 《影响学视阈下的朝鲜白瓷》.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5年10月. ISBN 978-7-5608-6059-6.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李炁子. 韩国的粉青沙器. 《裝飾》. 2000年04期. 
  3. ^ 3.0 3.1 Joseon Buncheong Ware: Between Celadon and Porcela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8-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4) (英語). 
  4. ^ 歐陽希君. 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收藏》. 2006年04期.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金立言. 略论李朝陶瓷. 《收藏家》. 1997年02期.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