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紹興 (南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紹興
1131年-1162年
政權 南宋
君主 宋高宗
歷時 32年
紹興宋高宗南宋時期的位置。
紹興通寶

紹興(1131年—1162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年號,共計32年。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宋孝宗即位沿用。[1]

年號含義

[編輯]

承繼前業,振興昌盛又或是紹奕世之宏修,興百年之丕緒之意。

改元

[編輯]

紀年對照表

[編輯]
紹興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1131年 1132年 1133年 1134年 1135年 1136年 1137年 1138年 1139年 1140年
干支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紹興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公元 1141年 1142年 1143年 1144年 1145年 1146年 1147年 1148年 1149年 1150年
干支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紹興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公元 1151年 1152年 1153年 1154年 1155年 1156年 1157年 1158年 1159年 1160年
干支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紹興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公元 1161年 1162年
干支 辛巳 壬午

大事記

[編輯]

1. 郾城之戰。紹興十年(1140年),軍向南宋大舉進攻,南宋派軍分路抵抗。詠出《滿江紅》的南宋著名將領岳飛郾城帶領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的主力騎兵,乘勝收復了許多失地,其他幾路宋軍也取得了許多戰果。

2. 岳飛莫須有冤獄。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將劉琦等在柘皋(今安徽巢縣西北)大敗金兵。金兵也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回擊了宋兵。宋高宗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威脅自己的統治,於是向金求和。高宗連下十數道金牌,詔令岳飛等人班師,致使進軍順利慾「直搗黃龍」的岳飛志向難以完成。隨後宋廷以論功行賞為名,把韓世忠張俊岳飛三位大將召赴臨安,分別委以樞密使樞密副使的虛銜,解除了兵權。秦檜甚至拉攏張俊,進一步打擊堅決抗金的韓世忠岳飛,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岳飛冤獄」,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之,一起被行刑的還有岳飛的兒子岳雲及岳飛部將張憲

3. 《紹興和議》。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月,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和議;十一月,金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來宋,提出和議條件。最後雙方達成了和議,內容大體如下:

  1. 宋向金稱臣,金冊封宋康王趙構為皇帝;
  2. 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屬宋,北屬金,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州),以及商州(今陝西商縣)、秦州(今甘肅天水)的大半予金;
  3. 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歲貢」,《隆興和議》後改稱「歲幣」),從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納。

南宋於這個恥辱的條約中斷送了在這之前的抗金碩果,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係,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狀態,兩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南宋以恥辱所換取的「和平」,亦只維持了短短的二十年。

後來,為了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把都城遷到燕京,改名為中都

4. 沈園釵頭鳳愛情故事。愛國詩人陸游唐婉一對璧人情投意合卻勞燕紛飛,再次相遇後分別在沈園一壁上題詞感慨分離後,悲傷過度的唐婉與世長辭的悽美的愛情故事。

出生

[編輯]
  •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莊夏出生

逝世

[編輯]
  • 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被處死。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編輯]
  • 其他政權使用的紹興年號
  • 中國
    • 阜昌(1130年-1137年):宋時期—偽齊劉豫之年號
    • 大聖天王(1133年-1135年):宋時期—楊幺之年號
    • 羅平(1141年):宋時期—王法恩之年號
    • 延慶(1124年-1133年):西遼—德宗耶律大石之年號
    • 康國(1134年-1143年):西遼—德宗耶律大石之年號
    • 咸清(1144年-1150年):西遼—感天后蕭塔不煙之年號
    • 紹興(1151年-1163年):西遼—遼仁宗耶律夷列之年號
    • 天會(1123年-1137年):金太宗吳乞買、金熙宗完顏亶之年號
    • 天眷(1138年-1140年):金—金熙宗完顏亶之年號
    • 皇統(1141年-1149年):金—金熙宗完顏亶之年號
    • 天德(1149年-1153年):金—金海陵王完顏亮之年號
    • 貞元(1153年-1156年):金—金海陵王完顏亮之年號
    • 正隆(1156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之年號
    • 大定(1161年-1189年):金—金世宗完顏雍之年號
    • 天興(1147年):金朝時期—熬羅孛極烈之年號
    • 天正(1161年):金朝時期—移剌窩斡之年號
    • 正德(1127年-1134年):西夏夏崇宗李乾順之年號
    • 大德(1135年-1139年):西夏—夏崇宗李乾順之年號
    • 大慶(1140年-1143年):西夏—夏仁宗李仁孝之年號
    • 人慶(1144年-1148年):西夏—夏仁宗李仁孝之年號
    • 天盛(1149年-1169年):西夏—夏仁宗李仁孝之年號
    • 保天(1129年-1137年):大理段正嚴之年號
    • 廣運(1138年-1147年):大理—段正嚴之年號
    • 永貞(1148年):大理—段正興之年號
    • 大寳(1149年-1156年):大理—段正興之年號
    • 龍興(1157年-1161年):大理—段正興之年號
    • 盛明(1162年-1063年):大理—段正興之年號
  • 越南
  • 日本
    • 大治(1126年-1131年):崇德天皇之年號
    • 天承(1131年-1132年):崇德天皇之年號
    • 長承(1132年-1135年):崇德天皇之年號
    • 保延(1135年-1141年):崇德天皇之年號
    • 永治(1141年-1142年):崇德天皇與近衛天皇之年號
    • 康治(1142年-1144年):近衛天皇之年號
    • 天養(1144年-1145年):近衛天皇之年號
    • 久安(1145年-1151年):近衛天皇之年號
    • 仁平(1151年-1154年):近衛天皇之年號
    • 久壽(1154年-1156年):近衛天皇之年號
    • 保元(1156年-1159年):後白河天皇二條天皇之年號
    • 平治(1159年-1160年):二條天皇之年號
    • 永曆(1160年-1161年):二條天皇之年號
    • 應保(1161年-1163年):二條天皇之年號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66頁。
  2. ^ 脫脫. 鏈接至維基文庫 宋史本紀第二十六高宗三. 維基文庫. 「紹興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帥百官遙拜二帝,不受朝賀。下詔改元。」
  3. ^ 徐松. 鏈接至維基文庫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維基文庫. 「紹興元年正月一日,詔曰:『聖人受命以宅中,莫大邦圖之繼;王者體元而居正,盍新年紀之頒。朕遭時艱難,涉道寡昧,熟視斯民之荼毒,莫當疆敵之侵陵。負此百憂,於今五載。曷嘗不未明求治,當饋思賢。念兩宮之遠而菲陋是安,恐九廟之顛而艱危是蹈。苟禍可弭,雖勞弗辭。然生靈久困於干戈,城郭悉殘於煨燼。丁壯縶身於異域,旄倪暴骨於中原。田桑失時,男女隳業,僅存常產者苦鬥舂之斂,乍失故鄉者無尺土之依,或逼飢寒,散為盜賊。始於莫之加恤,終而無以自還。致汝於斯,皆予之過。幸高穹之未厭,哀否運之己窮,戎馬雖來,邊防粗備。嘉與照臨之內,共圖休息之期,紹奕世之閎休,興百年之丕緒。爰因正歲,肇易嘉名,發渙汗於治朝,霈洪恩於寰海。其建炎五年可改為紹興元年。』」
  4. ^ 脫脫. 鏈接至維基文庫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 維基文庫.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己卯,以即位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十一月〕戊申,詔改明年為隆興元年。」
  5. ^ 徐松. 鏈接至維基文庫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維基文庫. 「孝宗紹興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詔曰:『……其以明年為隆興元年。』」

深入閱讀

[編輯]


前一年號:
建炎
南宋年號 下一年號:
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