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尼古勞斯·布侖斯惕
外觀
約翰內斯·尼古勞斯·布忍斯特 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 | |
---|---|
出生 | 丹麥瓦德 | 1879年2月22日
逝世 | 1947年12月17日 丹麥哥本哈根 | (68歲)
居住地 | 丹麥哥本哈根 |
國籍 | 丹麥 |
母校 | 哥本哈根大學 |
知名於 | 酸鹼質子理論 布侖斯惕催化方程 |
科學生涯 | |
機構 | 哥本哈根大學 |
約翰內斯·尼古勞斯·布侖斯惕[1][註 1](丹麥語: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發音:[joˈhænˀəs ne̝koˈlɛːus ˈpʁɶnsteð];1879年2月22日—1947年12月17日;又譯布朗斯特、布朗斯台德、布侖斯惕),丹麥物理化學家。[2][3][4]他於1899年和1908年在哥本哈根大學分別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隨即任母校的無機與物理化學教授[5]。
1906年,布侖斯惕發表了他關於電子親合能的諸多論文中的第一篇[6]。1923年,他與英國化學家托馬斯·馬丁·勞里分別同時提出了酸鹼質子理論。[7][8]同年,吉爾伯特·路易斯提出了酸鹼電子理論,但這兩種理論均被普遍使用[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布侖斯惕反對納粹,故他於1947年當選丹麥議會議員,但彼時他已病重無法出任,當選不久後便溘然長逝[10]。
注釋
[編輯]- ^ 丹麥語人名Brønsted在現代人名翻譯中譯作「布倫斯泰茲」,但在指該化學家時約定俗成譯作或「布侖斯惕」或「布忍斯特」。
參考文獻
[編輯]- ^ 新華社譯名室 (編). Brønsted,Johannes Nicolaus 布仑斯惕〈丹〉物理化学家。(1879-1947).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7. ISBN 7-5001-0799-4. OCLC 646360652. NLC 003542268.(簡體中文)
- ^ 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March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
- ^ 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 Chemistry Explained. [March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0).
- ^ 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 Volny. [201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2).
- ^ Bell, R. P. The Brönsted memorial lecture. J. Chem. Soc. 1950: 409–419. doi:10.1039/JR9500000409.
- ^ Encyclopedia.com. [201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 ^ J. N. Brönsted (1923) "Einige Bemerkungen über den Begriff der Säuren und Basen" (Some observations about the concept of acids and bases),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42 (8) : 718-728.
- ^ T. M. Lowry (1923) "The uniqueness of hydrogen,"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42 (3) : 43-47.
- ^ 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March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
- ^ 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March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