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灌溉總渠
蘇北灌溉總渠是位於中國江蘇省北部的一條東西向大型運河,全長168公里。西起洪澤湖畔的淮安市洪澤區高良澗街道(原洪澤縣城),流經淮安市洪澤區、清江浦區、淮安區、阜寧縣、射陽縣和濱海縣,東至扁擔港口入黃海。[1]
修建期
[編輯]在毛澤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下,蘇北灌溉總渠工程於1951年冬開工,次年春完成。[2]
作用
[編輯]蘇北灌溉總渠主要有兩個作用:淮河排洪入海的出路之一;引洪澤湖水發展廢黃河以南里下河地區灌溉,此外也兼有航運、發電等功能。蘇北灌溉總渠的設計引水流量為500m3/s,汛期排洪流量可以達到800m3/s (1975年7月淮安以上實際最大泄洪流量達1020立方米/秒)。蘇北灌溉總渠的設計可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和渠北地區的360多萬畝農田。
同時,在靠總渠北堤外平行開挖排水渠一條,用於排除總渠北部地區內澇積水。
渠底寬自上往下有140、50、60與110米4種,一般挖深與堤高各為 3米左右。渠首設高良澗進水閘、船閘及發電站。在淮安京杭運河交岔處設運東分水閘、船閘、發電站及京杭運河上的淮安節制閘、船閘和江水北調的淮安抽水站,並在運東分水閘下與裏運河之間開挖斜河溝通,以便江都站來水直送總渠的中下游。在東沙港附近建第三級控制阜寧腰閘樞紐(節制閘、船閘和水力發電站)。入海口設六垛南閘,以防潮御鹵。高良澗至淮安段總渠為淮河上中游與京杭運河航運紐帶,也是淮(淮南)申(上海)煤運航線和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幹渠重要組成部分,下游阜坎船閘為通(南通)榆(贛榆)航線所必經。
附加建築
[編輯]沿總渠在渠首和渠尾分別建有高良澗進水閘和六垛擋潮閘,在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楚州城南建有運東分水閘,在阜寧建有腰閘,高良澗、運東、阜寧三閘均建有水電站。
沿蘇北灌溉總渠兩岸,共建有灌排涵洞36座、渠北排澇閘2座。
在蘇北灌溉總渠的渠首(洪澤湖),與洪澤湖另一條出海通道二河之間,還建有高良澗越閘,增闢了一個排洪入總渠的口門。
跨蘇北灌溉總渠的公路橋梁最初有4座。
管理
[編輯]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負責總渠沿線各級工程樞紐的管理和調度運用。
參考文獻
[編輯]- ^ 十三、苏北灌溉总渠—江苏省志·交通志·航运篇. 江蘇省地方志.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6) (中文).
- ^ 一河一策(苏北灌溉总渠) - 一河一策. 總渠之窗. 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 2017-10-31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