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衝突礦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衝突礦石是指在武裝衝突和侵犯人權的情況下所開採的礦物,特別是指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省份,由剛果政府軍和其他許多武裝叛亂集團,諸如盧安達民主解放力量(FDLR)、保衛人民國家議會(CNDP)所控制的礦場所開採的資源。掠奪剛果自然資源的,不僅只有剛果的國內人士,在戰爭中,特別是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等國,也透過剛果的資源而獲利。如今這些國家的政府單位仍然持續走私剛果的資源,從這些資源所得的利潤,用於支持第二次剛果戰爭上,且掌控具有豐厚礦藏的地點成為戰爭的重點之一[1]。常見的礦藏包括錫石黑鎢鈳鉭鐵礦黃金,這些礦物產自剛果東部,經過多重的供應商後,進入各家電子產品公司。這些礦物原料是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設備不可或缺的要件,例如手機、手提電腦和MP3播放器都含有這類礦物。[2]

礦脈

[編輯]

這些礦脈區通常位於遠離人口集中的偏遠地區,四週交通不便且不安全。國際和平資訊服務組織(IPIS)的研究指出,超過50%的礦區周圍都有武裝集團布署。這些武裝集團,在許多礦區周圍,非法收稅、敲詐,和迫使人民工作。礦工的輪班工作高達48小時,童工也一樣,礦坑坍塌致使多人死亡。[3]這些控制礦場的集團多與武裝叛亂集團或與剛果民政府軍有關,他們透過暴力和強迫的手段,控制當地的人民。[4]

礦石

[編輯]

鈳鉭鐵礦是一種礦石,可提煉。鉭是鉭質電容器的主要原料之一,用在需要有高效能、小體積和高信度的設備上,例如助聽器心律調節器,汽車的安全氣囊GPS、點火裝置和防鎖死煞車系統,到手提電腦、手機、遊戲機、數位相機等。[5] 其碳化型式,鉭具有硬度高和耐磨的特性,因此,它也被用引擎、渦輪葉片、鑽頭、磨具和其他工具上。

錫石是煉的主要原料。錫可用來製作罐頭和電子產品的焊料[6],也可用來製成抗菌劑、抗真菌劑,或是製成四丁基錫,作為聚氯乙烯和高級塗料的原料。

黑鎢的主要來源。鎢是一種高密度的金屬,利用這種特性,此種金屬被用於釣具配重錘、飛鏢頭和高爾夫球桿桿頭。

黃金被用於珠寶、電子產品和牙科產品上。

以上四種金屬又合併簡稱為3TG。

供應鏈

[編輯]

礦物由剛果東部開採出來後,經過多次轉手,運出剛果,經過鄰近的烏干達或蒲隆地,送達東亞的加工廠。[7]有鑑於此,美國的衝突礦石法適用的礦石禁用來源國包括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其周邊的9個國家,包括安哥拉、蒲隆地、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烏干達、蘇丹、坦尚尼亞、盧安達和贊比亞。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lobal Witness Report: 'Faced with a gun, what can you do?' (PDF). Global Witness. July 21, 2009 [December 16,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12-16). 
  2. ^ Dias, Elizabeth. First Blood Diamonds, Now Blood Computers?. 時代雜誌 (Time Warner). July 24, 2009 [Decem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6).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3. ^ Polgreen, Lydia. Congo's Riches, Looted by Renegade Troop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November 15, 2008 [Decem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6). 
  4. ^ Soguel, Dominique. Rape Crisis in East Congo Tied to Mining Activity. Women's eNews. June 1, 2009 [Decem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6). 
  5. ^ Tantalum - Raw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antalum-Niobium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Decem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6). 
  6. ^ Tin. Mine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Decem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6). 
  7. ^ Litvinsky, Marina. DR-CONGO: Firms Fuelling 'Conflict Minerals' Violence, Report Says. Inter Press Service. July 21, 2009 [Decem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