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趙德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德諲(9世紀—892年),封爵淮安郡王,晚唐軍閥,最初在僭稱帝號的秦宗權帳下為將。秦宗權近乎失敗時,趙德諲轉而效忠唐朝,控制忠義鎮(軍部在今湖北襄陽),死後兒子趙匡凝繼為忠義節度使。

家世和效命秦宗權

[編輯]

趙德諲生年不詳,蔡州人氏。他在奉國軍節度使秦宗權帳下為右將。當秦宗權參與唐軍對農民大軍黃巢作戰時,趙德諲因戰功被封為申州刺史[1]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曾短暫接受秦宗權歸附的黃巢敗亡,這時秦宗權已經叛唐,劫掠鄰鎮。十一月,叛將鹿晏弘攻打山南東道,秦宗權派趙德諲和秦誥前去協助,迫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棄軍部襄州,逃往成都[1]鹿晏弘又接管忠武軍,趙德諲被秦宗權任為山南東道留後。[2][3]

光啟二年(886年),已稱帝並定都蔡州的秦宗權派趙德諲攻荊南節度使張瑰歸州刺史郭禹峽州刺史潘章前來為張瑰解圍。三年(887年)十二月,趙德諲再攻荊南,陷之,殺張瑰,[1][4]留大將王建肇守荊南軍部江陵府。戰後江陵府只剩下幾百戶人家了。文德元年(888年)四月,郭禹攻江陵,逐王建肇,接管荊南。[5]

重新歸唐

[編輯]

荊南被郭禹所奪後,五月,趙德諲認識到秦宗權累敗於唐朝任命的蔡州四面行營都統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即將事敗,向唐昭宗和朱全忠表示願意降唐,並以地歸附朱全忠。朱全忠提議昭宗接受趙德諲歸降,任趙德諲為自己的副帥。昭宗改山南東道為忠義軍,任趙德諲為節度使,充蔡州四面行營副都統。[2][5][6][7]朱全忠領各藩鎮軍隊會合趙德諲,在汝水之上討秦宗權,逼近其城。[8]秦宗權被部將廢黜並解送給朱全忠後(最終被解送京城長安龍紀元年(889年)二月伏誅),[5][9]趙德諲被授予宰相榮銜中書令,封淮安郡王。[1]他卒於景福元年(892年)二月,子趙匡凝繼立。[10]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86》,出自《新唐書

注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