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逢吉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5年10月的鳳眼藍花海吸引不少攝影發燒友觀賞

逢吉鄉(英語:Fung Kat Heung)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錦田的西北部的客家村落,在錦田河沙埔村以北,模範鄉以南。逢吉鄉是錦田鄉事委員會的一條非原居村。

歷史

[編輯]
上將府

1925年,桂系軍閥沈鴻英(沈冠南)與新桂系李宗仁黃紹竑聯軍的戰鬥中失利,兵敗後被逐出廣西、經廣東三水流亡至香港,決定退隱田野,不問政事。他在大陸時早已向錦田鄧氏購入沙埔村北面的農地,他在香港的家園鎮南堂於1930年代初建成,他將周邊地方名為逢吉鄉,取逢凶化吉之意。[1][2] 戰後,逢吉鄉的範圍向雞公嶺副峰南側與園山之間的山谷谷地擴展,建有不少農舍、工場和寮屋。現時逢吉鄉有不少村屋、有機農場、寵物酒店以及流浪貓狗收容場。遊人如欲攀登雞公嶺,多從逢吉鄉出發。

著名地標

[編輯]
天后宮
  • 上將府:沈鴻英的家園鎮南堂,門外有對聯「鶯遷徙柳地、鶴寄得桃源」,表達大宅主人對流亡香港之情感。居於正中的上將府是一座融合西方元素的兩層高客家建築,門外有對聯「氏原公姓、家本將門」。上將府佈局呈「凹」字型,二樓有天橋連接,主要用作接待親友和客人。上將府左右兩側分別是沈氏家祠和協威樓,協威樓是一座兩層高的西式建築,因沈鴻英於1922年被大總統黎元洪授以「協威將軍陸軍上將」而得名,是他的居所。沈氏家祠有對聯「西周垂裕、南粵騰芳」,代表沈姓的起源,沈氏後人現時仍會供奉家祠內的先祖,每年舉行點燈儀式。沈鴻英於1935年離世,他的墓地在1948年遷至八鄉石湖塘,墓園內還有多個較小墓碑。鎮南堂於2009年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3][4]
  • 四村互助會(逢吉鄉8號):由逢吉鄉、模範鄉、榮基村華盛村村民組成的組織,於1973年成立。
  • 逢吉鄉花炮會:花炮會門聯寫著「逢時日月千秋照 , 吉慶乾坤萬載祥」,內裡有天后宮供奉天后,花炮會每年均會參與天后寶誕會景巡遊
  • 逢吉鄉9-21號:位於鎮南堂北面的一排單層青磚排屋,同於1930年代建成。排屋和屋外的空地是以前逢吉鄉的小市集,有不同商店,自給自足。現時,由沈氏後人開設的逢吉茶樓使用其中一間屋和空地經營。
  • 忠烈祠:位於鎮南堂後面的一間祠堂,同於1930年代建成,紀念曾跟隨沈鴻英出入戰場的同袍。門外有對聯「忠魄偕河山並壽、烈名與日月爭輝」。
  • 妙覺園(逢吉鄉136號):由鄧氏同福堂捐款給釋妙通法師而建立於1936年的尼庵,園內義塚安葬了新界六日戰的錦田抗英烈士。烈士原安葬在雞公嶺下,1934年同福堂將約200具烈士遺骸安葬於妙覺園義塚中。妙覺園於2009年被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5][6]
  • 鎮南堂義塚:由鎮南堂立於1933年,位於雞公嶺下。
  • 榮可堂:歐陽氏的祖祠,由順德倉華和順堂和僑港族人於1970年代建立。
  • 逢吉鄉路178號:一座已荒廢的多層工廠,在鄉村中頗為罕見。
  • 明園:由張氏家族擁有,不獲評級的歷史建築。[7]
  • 普光寺:已荒廢的佛寺

交通

[編輯]

逢吉鄉有逢吉鄉路連接,範圍由新潭路入口開始,一直向東延伸,而新界專綫小巴603線於1992年開辦以來,一直以逢吉鄉第二菜站為總站。元朗三軍外展中心也位於逢吉鄉。

交通路線列表
專線小巴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沈鴻英流亡香港 逢吉鄉建上將府. 明報. 2014-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2. ^ Tere Wong. 跑遊元朗錦田鄉 (3) -逢吉鄉 上將府.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3.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General House – Main Building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4). 
  4.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General House – Hip Wai House (PDF).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4). 
  5. ^ Tere Wong. 跑遊元朗錦田鄉 (6) - 逢吉鄉義塚 忠烈祠 榮可堂 明園. 201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6.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Miu Kok Yuen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4). 
  7.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Ming Yuen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