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阿卡德帝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卡德帝國
𒆳𒌵𒆠阿卡德語
māt Akkadi
𒀀𒂵𒉈𒆠蘇美語
a-ga-de3KI
前2334年—前2192年
阿卡德帝國的疆域
阿卡德帝國的疆域
首都阿卡德
常用語言阿卡德語蘇美爾語
政府君主制
國王 
歷史時期古代
• 建立
前2334年
• 終結
前2192年
前身
繼承
早期王朝
古提王朝
今屬於 伊拉克
 伊朗
 敘利亞
 土耳其

阿卡德帝國阿卡德語𒆳𒌵𒆠,māt Akkadi;蘇美語𒀀𒂵𒉈𒆠,a-ga-de3KI;前2334年-前2192年)是美索不達米亞(大體為今伊拉克)地區的第一個帝國,早於該地區後來出現的巴比倫亞述帝國,因此也被認為是史上最早的帝國。其締造者阿卡德人閃米特語族的一支。於前3000年前結束游牧生活,定居於被稱為蘇美爾的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並建立了名為阿卡德城邦國家。前2334年左右,阿卡德君主薩爾貢的軍事征服使其在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權國家,結束了蘇美爾持續7個世紀的城邦各自為政時代。阿卡德時代末期,受到內部叛亂、邊疆獨立、外敵入侵的困擾,帝國最終於前2193年末代君主去世後,在不知誰是繼任者的混亂中崩潰,帝國持續時間不到150年,但它為該地區後來的諸多梟雄們樹立了在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統一國家的先例。

歷史

[編輯]
阿卡德時期地圖

在早期蘇美爾城邦時期,城邦之間時常戰爭;早期蘇美爾城邦時期末年拉格什第一王朝的烏魯卡基那在前2378年登基,但是不幸很快被溫馬盧加爾扎克西武力入侵攻占,之後盧加爾扎克西迅速用武力入侵征服的辦法統治了全部蘇美爾地區和美索不達米亞,他自稱他的帝國從波斯灣一直到地中海

前2334年阿卡德薩爾貢開始了他的征服歷程,[1]很快他擊敗並俘虜了溫馬王盧加爾扎克西,建立了阿卡德王朝,[2]薩爾貢在位55年,結束了蘇美爾城邦之間的常年征戰,在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了第一個帝國——阿卡德帝國,都城為阿卡德[3]薩爾貢死後,他的兩兒子先後即位,帝國發生叛亂和鎮壓,薩爾貢的孫子納拉姆辛是阿卡德帝國的另一位顯赫君主,他於前2292年左右即位,在位36年,平息了內部叛亂,並發動了美索不達米亞周圍地區的征戰,阿卡德帝國此時東部和北部的疆域,由庫爾德斯坦土耳其南部石壁上的雕刻表明。[4]阿卡德帝國從薩爾貢開始,到其子理木什梅尼希吐斯,再到納拉姆辛和他的兒子沙爾卡利沙利結束,共經歷5位國王,前後不到200年時間,[5]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學者理查德·賽特勒(Richard L. Zettle)等人對阿卡德帝國末期有不同的研究結論,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帝國由於混亂而崩潰後還有另兩位國王統治了大大縮小的阿卡德40年。[6]帝國一度向東征服埃蘭的一部,向西征服幼發拉底河中游的馬里敘利亞古國埃卜拉,打開了通往地中海的商路,並與南方的波斯灣國家進行了戰爭,發展了同古代的印度河河谷、阿曼巴林的海上貿易。[7]

研究史

[編輯]

由於阿加德遺址至今未被發現,所以對其歷史,主要依靠相對比較豐富的銘文來彌補。但同時代的埃卜拉遺址在1964年開始被意大利考古學家所發現,提供豐富的側面資料。[8]埃卜拉位於現敘利亞境內,是一個從前3000年就起就存在的商業古國,[9]其鼎盛期為前2400年左右,它曾戰勝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不願承認它霸主地位的馬里,但是它的實力無法與強盛的阿卡德王國相比。

學者們一般認為,前2275年左右,埃卜拉為納拉姆辛時期的阿卡德所毀,也有些學者認為它毀於更早的薩爾貢大帝時代。[10]大火毀滅了埃卜拉,但也留下了其遺址,數千年來無人打擾。在遺址中的一個檔案館中,意大利考古學家發現了2萬多塊被大火烤焦的泥板書,現在稱為埃勃拉文書,上面刻滿了楔形文字[11]

其中記載了埃卜拉是一個26萬人的城邦,2.2萬人住在城內,該城邦由1.17萬名專業行政人員管理,其中4700人在4座巨大的宮殿內供職,其餘人則散居於邊遠的居民點和遙遠的殖民地。這些官員控制着以紡織品金屬的生產和出口為主的先進的工業經濟。[9]城邦中大量飼養綿羊,僅國王一人就有8萬頭,該城周圍的灌溉農田中種植着亞麻,羊毛和亞麻為紡織品提供了豐富的原料。[12]埃卜拉的貨物曾運抵古代近東的大部分地區,包括美索不達米亞的馬里和亞述爾,北方至安納托利亞南至巴勒斯坦,海運貨物抵達黎巴嫩海岸的比布魯斯,可能再從那裡出口埃及[9]

定年和分期

[編輯]

統治者時間表

[編輯]

語言

[編輯]

阿卡德人的語言阿卡德語閃米特語的一個分支,與今天的阿拉伯語埃塞俄比亞語希伯來語是遠親。阿卡德人於前3000年之前定居蘇美爾北部,經過長時期的交流,其農業生產技術和城市生活方式已經與蘇美爾人完全相同,不同的僅是語言。雖然口語不同於蘇美爾語,但阿卡德語採用了蘇美爾語的楔形文字用於書寫,出土的最早的阿卡德語銘文[哪個/哪些?]為公元前2450年所寫,隨着美索不達米亞併為一個國家,阿卡德語成為行政文書用語。[13]但蘇美爾語仍長期存在於文學歷史神廟等各種場合。[14]

君主

[編輯]
阿卡德統治者頭像,青銅,高36.5公分,前2300年-前2200年,尼尼微出土,巴格達伊拉克國家博物館[15]

薩爾貢可能是一位篡權者,因為「薩爾貢」一詞來源於《舊約全書》,代表阿卡德語中的「沙魯基努」,意思為「合法的」或「正統的君主」,通常一位正常繼位的君主不會使用這樣一個稱號。[16]薩爾貢因為建立的美索不達米亞帝國,成為後來亞述巴比倫君主效仿的偶像。[1]

以至1500年後,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文書仍在抄錄他的事跡,這則以薩爾貢自述筆調留下的泥板書是這樣寫的:「我母親是一位大祭司,我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懷了我,偷偷將我生下。她把我放入用燈芯草編織的籃子裡,用瀝青封蓋,隨後把我拋入河中,但河水並未淹沒我。[17]

薩爾貢從聖經中的出處亦包括寧錄(Nimrod),是(Ham)的後代,此出處時間點較為吻合。根據創世紀第十章第十節,「他首先在示拿地區的巴別以力亞甲甲尼各地建國(亞甲[Accad]即阿卡德[Akkad])」。

薩爾貢的身世與《聖經》中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摩西,具有驚人的相似,因此引起學者的極大關注。為了統治古老的蘇美爾人,薩爾貢,這位阿卡德人君主,熟練的運用了權力與宗教的結合,他自封「太陽神安努選定的祭司」、「恩利爾偉大的統治者」——這是蘇美爾城邦的君主們自古以來就使用的稱號;他還給自己的女兒起了一個蘇美爾名字——恩希杜安納,並任命她為烏爾月神的大祭司,她用無可挑剔的蘇美爾語撰寫獻給伊南娜的聖歌,並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後人既知其名又知其作品的作家。[18]

薩爾貢大帝的孫子納拉姆辛也是一名強大的征服者,但是他很罕見的將自己稱為神。這位神-國王在位時間的大部分年頭裡不斷征戰,甚至在一尊雕像的銘文中記載,納拉姆辛一年竟打了9次勝仗。[19]不過在幾百年後的史詩《阿加德的詛咒》中,納拉姆辛被描寫為一悲劇式的英雄,阿卡德的滅亡被歸結為納拉姆辛觸怒了大神恩利爾,他的軍隊侵犯了尼普爾的恩利爾神廟,恩利爾派出東方山上一個「無法無天的民族」進行了報復,級別較低的小神為平息恩利爾的怒氣,詛咒了納拉姆辛和阿卡德。[20]

帝國的歷史和發展

[編輯]

前薩爾貢阿卡德

[編輯]

薩爾貢大帝

[編輯]

瑞穆什和瑪尼什圖蘇

[編輯]

納拉姆辛

[編輯]

蘇美爾國王的屈服

[編輯]

覆滅

[編輯]

不管是什麼原因,納拉姆辛死後阿卡德帝國面臨內部叛亂、邊疆獨立以及周邊各民族的侵襲。敘利亞阿摩利人扎格羅斯山上的盧盧比人、及可能來自敘利亞北部的胡利安人和來自伊朗古提人一直威脅末代君主沙爾卡利沙利。大約前2193年,末代君主去世,帝國崩潰,到處陷入無政府狀態,[8]《蘇美爾王表》記載「(到底)誰是國王?誰又不是國王?伊給給是國王嗎?那奴木是國王嗎?伊米是國王嗎?艾路路是國王嗎?」古提人在混亂中進入這個國家,阿卡德帝國滅亡,[21]都城阿加德被毀,考古學家至今尚未找到其遺址。[22]

乾旱

[編輯]

政府

[編輯]

經濟

[編輯]

外貿

[編輯]

文化

[編輯]

阿卡德藝術

[編輯]

語言

[編輯]

雕刻藝術

[編輯]
納拉姆辛記功碑,紅砂岩,阿卡德時期,前2500年-前2000年,蘇薩出土,盧浮宮[23]

阿卡德時期的雕刻藝術,比早王朝時代進步得多。原因可能是第三位國王,薩爾貢之子梅尼希吐斯對雕刻藝術具有極濃烈的興趣。他曾從海上遠徵到遙遠的小亞細亞,並從那裡運來閃長岩,這是一種軟硬度非常適合雕刻的岩石。上圖為一尊青銅頭像,根據國王特有的髮型判斷為一名君主,不過具體是哪位存在爭議,可能是薩爾貢,也可能是納拉姆辛,頭像的嘴唇、鼻孔、臉頰和眼窩部分的現實主義手法和早期的粗糙雕塑已經截然不同。[24][25]右圖為著名的納拉姆辛記功碑,它記載了納拉姆辛遠征山區民族凱旋的事跡,身材幾乎是敵人兩倍高,頭戴牛角帽的是自稱為神的納拉姆辛,牛角帽是神的象徵,畫面中腳踩敵人的納拉姆辛位於畫面中央,前進的士兵和哀求的敵人都注視着他,上方的星星是神的象徵,樹木和山石作為自然景觀與人物融為一體是藝術史上的首創。但在這以後1500年的近東藝術中,再也沒有發現過類似的石碑浮雕。[26]

附註

[編輯]

阿卡德帝國王表

[編輯]
阿卡德王朝
薩爾貢 基什王:前2358年-前2335年 統一全國:前2334年-前2280年
瑞穆什 前2279年-前2270年 薩爾貢之子
瑪尼什圖蘇 前2270年-前2255年 薩爾貢之子
納拉姆辛 前2255年-前2218年 薩爾貢之孫
沙爾卡利沙瑞 前2218年-前2193年

[27]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伯特曼 2009,第83頁
  2. ^ 布朗1 2002,第145-146頁
  3. ^ 吳欣 2006,第53頁
  4. ^ 布朗1 2002,第151-152頁
  5. ^ 布朗1 2002,第147-153,p=156頁
  6.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學者理查德·賽特勒(Richard L. Zettle)等人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一書中有不同研究結論,他們認為納拉姆辛之後由其子接任,之後才是沙爾卡利沙利,同樣認為在沙爾卡利沙利末期出現蘇美爾王表中提到的「誰是國王,誰不是國王」的混亂和阿卡德帝國此時崩潰,主要的不同處是他們認為此後還有兩位國王,杜都和蘇·圖如爾(Dudu and Shu-Turul)統治了大大縮小的阿卡德帝國約40年。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 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 2007,第34,149,150-151頁
  7. ^ 劉卿子 2004,第23頁
  8. ^ 8.0 8.1 布朗1 2002,第156頁
  9. ^ 9.0 9.1 9.2 布朗1 2002,第164頁
  10. ^ 布朗1 2002,第166頁
  11. ^ 布朗1 2002,第162頁
  12. ^ 布朗1 2002,第158頁
  13. ^ 布朗1 2002,第146-147頁
  14. ^ 羅世平 & 李建群 2010,第197頁
  15. ^ 羅世平 & 李建群 2010,第182頁
  16. ^ 布朗1 2002,第148頁
  17. ^ 布朗1 2002,第147頁
  18. ^ 布朗1 2002,第150頁
  19. ^ 布朗1 2002,第157頁
  20. ^ 吳欣 2006,第57頁
  21. ^ 吳欣 2006,第60頁
  22. ^ Bottero & Steve 2004,第116頁
  23. ^ 羅世平 & 李建群 2010,第180-181頁
  24. ^ 伯特曼 2009,第151頁
  25. ^ 布朗1 2002,第155頁
  26. ^ 羅世平 & 李建群 2010,第179-182頁
  27. ^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 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 2007,第154頁

參考書籍

[編輯]
  • 伯特曼, 斯蒂芬. 探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秋葉 譯 1.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9年9月. ISBN 978-7-100-06660-0 (中文). 
  • 布朗, 戴爾. 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 = Sumer : Cities of Eden. 王淑芳 譯 1. 南寧: 華夏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 ISBN 7-219-04446-1 (中文). 
  • 吳欣. 美索不达米亚 : 一个文明的历程.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1.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6年11月. ISBN 7-5010-2012-4 (中文). 
  • Bottero, Jean; Steve, Marie-Joseph. 美索不达米亚 : 追溯近东文明的起点. 發現之旅叢書 (第58冊). 余中先/譯 1. 上海: 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4年4月. ISBN 7-80678-190-0 (中文). 
  • 於殿利; 鄭殿華. 巴比伦古文化探研 第1版. 江西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8月. ISBN 7-210-01998-7 (中文). 
  •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1版.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7年2月. ISBN 978-7-5010-2112-3 (中文). 
  • 段渝; 鄒一清. 都市的摇篮 : 追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1.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2年5月. ISBN 7-5366-5736-6 (中文). 
  • 劉卿子. 两河文明 : 逝去的辉煌 1.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4年2月. ISBN 7-5306-3775-4 (中文). 
  • 羅世平; 李建群. 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美术 = Art of ancient Egypt and Mesopotamia 1.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年6月. ISBN 978-7-300-11939-7 (中文). 

參考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