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阿歷克塞一世 (特拉比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萊克修斯一世·梅加斯·科穆寧(Αλέξιος Α΄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
羅馬人的皇帝
特拉比松皇帝英語List of Trapezuntine emperors
拜占庭帝國皇位宣稱者
統治1204年-1222年2月1日
繼任安德洛尼卡一世
共治者大衛·科穆寧英語David Komnenos(1204–1212年)
出生約1182年
逝世1222年2月1日
配偶可能是狄奧多拉·阿克蘇海娜(Theodora Axouchina)
子嗣
更多
約翰一世
曼努埃爾一世
王朝科穆寧王朝
父親曼努埃爾·科穆寧
母親魯速丹英語Rusudan (daughter of George III of Georgia)

阿萊克修斯一世·梅加斯·科穆寧,或譯作阿萊克修斯一世·大科穆寧希臘語Αλέξιος Α΄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約1182年–1222年2月1日)是拜占庭貴族,與他的兄弟大衛·科穆寧英語David Komnenos在1204年共同建立了特拉比松帝國,並成為其皇帝,直到1222年去世。兩兄弟是1185年被殺的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僅存的兩個男性後代,因而他們在1204年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後,宣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儘管尼西亞帝國很快成為帝國事實上的繼承國,使他們的宣稱變得沒有實際意義,但特拉比松帝國的皇族們仍然強調自己的科穆寧家族血統,自稱「梅加斯(Μέγας,大)·科穆寧」家族[1]

1205年,阿萊克修斯成功抵擋了塞爾柱突厥人特拉比松的圍攻英語Siege of Trebizond (1205–06),他的兄弟大衛則征服了安納托利亞西北部的幾個拜占庭省份[2]。但他的其他事跡見於記載的不多,穆斯林記載稱,他在1214年保衛錫諾普的戰鬥中被羅姆蘇丹凱考斯一世俘虜,蘇丹隨後遣使要求守衛者投降,但被拒絕,於是阿萊克修斯就在市民眼前被折磨。最後錫諾普還是投降,特拉比松帝國成為蘇丹國的附庸,阿萊克修斯隨後被釋放。1222年,阿萊克修斯去世。

從君士坦丁堡到格魯吉亞

[編輯]

阿萊克修斯是曼努埃爾·科穆寧的長子,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1183-1185年在位)的孫子。安德洛尼卡一世曾於1170年代在格魯吉亞國王喬治三世的宮廷中避難,1180年堂兄曼努埃爾一世皇帝去世時,他擔任本都的總督,聞訊後組織軍隊進軍君士坦丁堡,之後成功篡奪皇位,經兩年的動盪統治後,他被廢黜殺害,他的長子曼努埃爾被致盲,很可能隨即死去[3]

曼努埃爾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已被冊封為「凱撒」的阿萊克修斯,另一個名叫大衛·科穆寧英語David Komnenos,記載沒有說明他們母親的身份,學者亞歷山大·瓦西里耶夫推測他們的母親是格魯吉亞公主魯速丹英語Rusudan (daughter of George III of Georgia)[4]。兩個男孩於某個時間到達格魯吉亞女王塔瑪麗的宮廷,對此,學者們有不同的觀點:一派支持雅各布·菲利普·法爾默賴厄英語Jakob Philipp Fallmerayer的假說,認為僅兩三歲大的兩個男孩在1185年的混亂中就已被帶到格魯吉亞;另一派支持喬治·芬利的假說,認為他們留在了君士坦丁堡並接受教育,皇帝伊薩克二世(1185-1195年在位)並沒有迫害他們,這是因為按拜占庭傳統英語Political mutilation in Byzantine culture,他們的父親因被致盲,已失去了繼承權[5]。更早期的學者,如愛德華·吉本,沒有接觸到特拉比松帝國史家米海爾·帕納雷托斯的編年史或格魯吉亞的資料,認為兩兄弟的出身是他們稱帝時編造的。瓦西里耶夫探討了這幾種可能,認為法爾默賴厄的假說更接近事實[6]

阿萊克修斯與塔瑪麗女王的具體關係未知,米海爾·帕納雷托斯只說塔瑪麗是他的「父系親屬(希臘語:προς πατρός θεὶα)」。俄羅斯學者庫尼克(Kunik)推斷,阿萊克修斯的母親是塔瑪麗的妹妹魯速丹英語Rusudan (daughter of George III of Georgia)[6]西里爾·托馬諾夫英語Cyril Toumanoff認為阿萊克修斯的爺爺安德洛尼卡在格魯吉亞時,曾娶了喬治三世的姐妹[7]。米海爾·庫爾塞基斯(Michel Kuršanskis)對這一觀點表示懷疑,認為阿萊克修斯的母親或祖母是杜卡斯家族巴列奧略家族的成員,但他也不能較好地解釋米海爾·帕納雷托斯的記載[8]

關於他自1185年安德洛尼卡死後,到1204年到達特拉比松之前的經歷記載相當少,但學者還是提出了一些假設。他們都同意,阿萊克修斯和他的兄弟在格魯吉亞避難,瓦西里耶夫假設,格魯吉亞語成了他們的母語,他們在語言、教育、政治理想上都成了格魯吉亞人,但可能也會有一些希臘隨從幫他們熟悉祖國的語言[9]。不過庫爾塞斯基斯指出,在後來特拉比松帝國的制度與文化中,並沒有多少格魯吉亞因素,其精英們仍以君士坦丁堡為政治和信仰的模範[10]

自格魯吉亞到特拉比松

[編輯]

1204年4月,阿萊克修斯和大衛兩兄弟在女王塔瑪麗的幫助下,離開格魯吉亞,占領了特拉比松[11]。同月,阿萊克修斯稱帝,時年22歲,後來的學者以此作為特拉比松帝國建立的標誌[12][13]

學者瓦西里耶夫推測,塔瑪麗幫助他們的動機超出親情:她是個虔誠的人,經常向修道院和教堂施捨財物,其範圍不限於格魯吉亞本國,遍於整個近東,一次,她送給一群即將離開耶路撒冷的僧侶一份禮物,但禮物途徑君士坦丁堡時,被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三世(1195-1203年在位)截留,這一行為令女王蒙受羞辱,她隨後送給了僧侶們一份更豐厚的禮物,之後又支持兩個侄子入侵拜占庭帝國領土,以此來報復拜占庭[14]

阿萊克修斯進入特拉布宗的時間可能可加以進一步精確。謝爾蓋·卡爾波夫英語Sergey Karpov發現了阿萊克修斯的一枚印章,一面有聖喬治帶領一位戴頭盔的將軍的圖案,兩邊有「Ἀλέξιος ὁ Κομνηνός(阿萊克修斯·科穆寧)」字樣;正面有基督復活的圖案與相應文字。卡爾波夫認為,印章上的圖案表現的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即占領特拉比松,聖喬治用左手為他打開特拉比松的城門,帶他入城。聖喬治的紀念日是4月23日,卡爾波夫推測,阿萊克修斯進入特拉比松可能就是在這一天[15]

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是在這一年的4月13日,瓦西里耶夫指出,兩兄弟應在這一消息傳來之前就對特拉比松發動了進攻,他們的最初目的不是建立收復首都的基地,而是在拜占庭的領土上建立一個緩衝國,以保護格魯吉亞免受塞爾柱突厥的直接攻擊[16]。米海爾·庫爾塞基斯則為兩兄弟的進軍提出了一個更直接的動機:他們想要推翻安格洛斯王朝的統治,恢復科穆寧王朝。兩兄弟入城後不久,拉丁人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消息傳來,於是他們與尼西亞帝國狄奧多爾一世,乃至伊庇魯斯專制國米海爾·科穆寧·杜卡斯展開了收復舊都的鬥爭[17]

進入特拉比松之後的幾個月中,大衛向西進軍,確立對本都帕夫拉戈尼亞其他地區的控制。安東尼·布萊爾(Anthony Bryer)指出,格魯吉亞王室的記載中,兩兄弟的爭戰分為兩部分,兩人各自向一個方向進軍:他們從格魯吉亞伊梅雷蒂出發,攻占特拉比松,然後大衛沿海岸進軍(可能實際帶領的是艦隊),攻占卡拉索斯(Kerasous,今吉雷松)、吉代英語Cide阿瑪斯拉赫拉克里亞·龐提卡英語Heraclea Pontica(今卡拉代尼茲埃雷利)等地;與此同時,阿萊克修斯攻占了利姆尼亞英語Limnia (Pontus)薩姆松錫諾普[18]。其中薩姆松雖只是一個小港口,但卻是塞爾柱突厥人的羅姆蘇丹國聯繫黑海的咽喉,阿萊克修斯的進軍,阻斷了蘇丹國的貿易和擴張,用穆斯林史家伊本·艾西爾的話,就是阿萊克修斯為塞爾柱人「關上了海的大門」[19]。而帕夫拉戈尼亞則成為了兩兄弟堅實的基地,這裡的人們支持科穆寧家族,因為他們與此地淵源很深,該地區的卡斯塔莫努城就是科穆寧家族早期的根據地[20]。在兩兄弟到來之前,伊薩克二世時期(1185-1195年),一個自稱是阿萊克修斯二世的人就曾在這裡發動叛亂,獲得了不少支持[21]

當大衛在帕夫拉戈尼亞作戰時,塞爾柱突厥人對他們的東部領地發動了攻擊,阿萊克修斯被迫留在特拉比松附近組織防禦。羅姆蘇丹凱霍斯魯一世的這次攻勢隨後轉化為對特拉比松的圍攻英語Siege of Trebizond (1205–06)[22],1206年,他們無功而返。在尼西亞史家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獻給狄奧多爾一世的頌詞中,他將阿萊克修斯比作希臘神話中的青年海拉斯,他在隨阿耳戈船英雄尋找金羊毛的旅程中,在密細亞海岸,被那伊阿得斯寧芙的一種)誘惑而消失不見[23][24]

與此同時,狄奧多爾阻止了兩兄弟攻占尼科米底亞的企圖,延緩了他們在西部的擴張[25][26]。但在1207年,兩兄弟的政權還是三個拜占庭繼承國中領土最大的一個,他們的領地西起赫拉克里亞·龐提卡英語Heraclea Pontica,東到與格魯吉亞交界的索特里烏波利斯英語Soterioupolis克里米亞也成為其附庸,克森尼索刻赤及其腹地成為了特拉比松的一個海外省,名叫佩拉蒂亞英語Perateia[27]。不幸的是,這就已是他們勢力的最高點。

爭奪帕夫拉戈尼亞

[編輯]
1210年左右的東南歐形勢

尼西亞帝國的狄奧多爾一世並沒有閒着,他在南邊擊敗了薩巴斯·阿西德諾斯曼努埃爾·馬羅佐梅斯英語Manuel Maurozomes狄奧多爾·曼加法斯英語Theodore Mangaphas三個對手,於1208年三月或四月加冕稱帝,他還挫敗了拉丁皇帝佛蘭德的亨利進攻安納托利亞的計劃[28]。1208年,他決意跨過薩卡里亞河進攻赫拉克里亞·龐提卡,以打擊大衛·科穆寧的擴張。大衛隨即派人向拉丁皇帝求援,信使於1208年9月到達君士坦丁堡[29]。亨利皇帝之後率軍渡過馬爾馬拉海,占領尼科米底亞,威脅狄奧多爾的後方,迫使其撤軍回國,尼西亞軍損失不小,薩卡里亞河爆發洪水,過河時約1千人喪命[29]

雖然此次進攻不成,但狄奧多爾沒有放棄,1211年,在門雷德斯河畔安條克戰役中擊敗塞爾柱突厥人後,他與新蘇丹凱考斯一世簽訂合約,共同進攻特拉比松帝國的領土[30]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記載,狄奧多爾最終未經抵抗地占領了赫拉克里亞·龐提卡和阿瑪斯拉[31][32]

這一時期,大衛·科穆寧從對抗的戰場中消失了,一份阿索斯山的手抄本顯示,大衛作為瓦托派季烏修道院的一名修士於1212年12月13日去世[33]。他如何從阿萊克修斯的共治者變為一個僧侶,沒有文獻記載,但這很有可能是強制的。舒庫羅夫(Shukurov)認為,記載是被有意抹去的,大衛是因犯罪被阿萊克修斯囚禁在修道院中[34]。關於他的罪名有種解釋,他可能在另一次面對狄奧多爾的攻擊時,選擇了投降拉丁帝國,成為其附庸,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解釋道:「他更有興趣做拉丁帝國名義上的附庸,而不是被尼西亞帝國吞併」[35]

米海爾·庫爾塞基斯(Michel Kuršanskis)稱,阿萊克修斯也參與了塞爾柱突厥的內部鬥爭,支持凱考斯一世之弟凱庫巴德與他爭位。這個觀點來源於他對穆斯林史家伊本·比比英語Ibn Bibi的一段難懂的記載的解釋,此人稱當凱考斯一世在錫瓦斯時,信使帶來了阿萊克修斯越過邊界,襲擊蘇丹國領地的消息。如果他的解釋是對的,凱考斯一世與狄奧多爾結盟就有了理由[30]

凱考斯在與狄奧多爾結盟後,開始進攻錫諾普英語Siege of Sinope這一黑海重要港口,一旦攻下此城,大海將再次向蘇丹國開放。錫諾普城坐落在地峽上,並有堅固的城牆保護,但圍城過程中,阿萊克修斯在一次小衝突中被俘虜,伊本·比比記載,當時他正帶着500騎兵外出打獵,(學者米海爾·庫爾塞基斯注意到,這樣的規模並不像是打獵)。阿萊克修斯被俘後,成為了蘇丹奪取錫諾普的籌碼[36]。蘇丹向守軍展示了阿萊克修斯,並強迫他派親信入城商議投降,但守軍回答:「即使阿萊克修斯被俘,他還有幾個孩子可以統治國家,我們將會擁立新皇帝,絕不把國家交給突厥人」[37]。舒庫羅夫認為,錫諾普人如此表態,是因為他們對阿萊克修斯囚禁弟弟大衛感到不滿[38]

蘇丹被守軍的回應激怒,在城牆之下幾次折磨阿萊克修斯,最後守軍改變了主意,開始談判,商定於1214年11月1日有條件投降,以換取阿萊克修斯的自由。阿萊克修斯向蘇丹宣誓效忠,並承諾納貢之後,被蘇丹放回特拉比松[39][36]

晚年

[編輯]

失去錫諾普後,特拉比松帝國的西方邊界退至伊利斯河狄爾默頓河英語Terme River一帶,距特拉比松城只有250公里,更重要的是,特拉比松從此不再與尼西亞帝國及其他希臘政權接壤[40],之後的數代特拉比松皇帝不再關心拜占庭事務,把注意力放在了亞洲[41]

關於阿萊克修斯此後的經歷,人們所知不多。瓦西里耶夫指出,格魯吉亞編年史記載,國王喬治四世英語George IV of Georgia庫拉河附近作戰時,曾有「來自赫拉爾(Khlar)和希臘的支脈前來送禮」;他認為赫拉爾就是凡湖邊的阿赫拉特,希臘實際指的就是特拉比松帝國,支脈就是阿萊克修斯[42]。但米海爾·庫爾塞基斯不同意其觀點,認為阿萊克修斯不可能離開特拉比松如此之遠,並強調在格魯吉亞編年史中,特拉比松一直被稱為「本都」而不是希臘[43]

阿萊克修斯死於1222年2月1日,時年約40歲,在位十八年。他把長子約翰託付給女婿安德洛尼卡·吉多斯[11]

家庭與繼承

[編輯]

阿萊克修斯曾結過婚,但史家沒有記載他妻子的信息,她可能名叫狄奧多拉·阿克蘇海娜(Theodora Axuchina),此名出現在1978年出版的《歐洲族譜英語Europäische Stammtafeln》中,此書還在幾個現代譜系中為其找到了位置。

米海爾·庫爾塞基斯從約翰一世的姓阿克蘇洪斯(Αξούχος)及阿萊克修斯的政治派系推斷,他可能於1201年結婚,妻子是「胖子」約翰·科穆寧英語John Komnenos the Fat(死於約1200年)的女兒,阿萊克修斯·阿克蘇赫英語Alexios Axouch的孫女[44]。阿萊克修斯本人有兩個孩子,未來的皇帝約翰曼努埃爾,還有一個女兒,與安德洛尼卡·吉多斯結婚。舒庫羅夫(Shukurov)則認為阿萊克修斯至少有三個兒子,在曼努埃爾成為皇帝時,一個名叫約安尼基歐斯(Ioannikios)的人被折磨,且被送進了修道院,此人可能就是阿萊克修斯的兒子[45]

腳註

[編輯]
  1. ^ Macrides, Ruth. 1975,第238-245頁
  2. ^ Kuršanskis M. 1988,第109-124頁
  3. ^ A. A. Vasiliev 1936,第5-8頁
  4. ^ A. A. Vasiliev 1936,第17頁
  5. ^ George Finlay 1877,第317頁
  6. ^ 6.0 6.1 A. A. Vasiliev 1936,第9-12頁
  7. ^ Cyril Toumanoff, 1940 & 299-312
  8. ^ Kuršanskis M. 1977,第237-256頁
  9. ^ A. A. Vasiliev 1936,第18頁
  10. ^ Kuršanskis M., 1977 & p-238
  11. ^ 11.0 11.1 Michael Panaretus & Bessarion 2019,第3頁
  12. ^ George Finlay 1877,第370頁
  13. ^ Miller, William, 1969,第14-19頁
  14. ^ A. A. Vasiliev 1936,第18-20頁
  15. ^ Karpov 2012,第75f頁
  16. ^ A. A. Vasiliev 1936,第19頁
  17. ^ Kuršanskis M. 1977,第243-245頁
  18. ^ Bryer & 1988-1999,第179頁
  19. ^ Claude Cahen 1968,第117頁
  20. ^ Miller, William, 1969,第15頁
  21. ^ A. A. Vasiliev 1936,第21-23頁
  22. ^ Kuršanskis M. 1988,第109-111頁
  23. ^ Miller, William, 1969,第18頁
  24. ^ A. A. Vasiliev 1936,第21頁
  25. ^ A. A. Vasiliev 1936,第24頁
  26. ^ Bryer & 1988-1999,第181頁
  27. ^ A. A. Vasiliev 1936,第26-29頁
  28. ^ Alice Gardner 1964,第75-78頁
  29. ^ 29.0 29.1 Bryer & 1988-1999,第183頁
  30. ^ 30.0 30.1 Kuršanskis M. 1988,第112頁
  31. ^ Shukurov 2001,第185頁
  32. ^ Bryer & 1988-1999,第185頁
  33. ^ Bryer & 1988-1999,第184頁
  34. ^ Shukurov 2001,第129f頁
  35. ^ Miller, William, 1969,第17頁
  36. ^ 36.0 36.1 Kuršanskis M. 1988,第113頁
  37. ^ A. A. Vasiliev 1936,第27頁
  38. ^ Shukurov 2001,第131頁
  39. ^ A. A. Vasiliev 1936,第27f頁
  40. ^ A. A. Vasiliev 1936,第26頁
  41. ^ Miller, William, 1969,第19頁,參見Kuršanskis M. 1988,第109-124頁
  42. ^ A. A. Vasiliev 1936,第29f頁
  43. ^ Kuršanskis M. 1988,第245-247頁
  44. ^ Kuršanskis M. 1970,第117-125頁,引自Kelsey Jackson Williams 2006,第173f頁
  45. ^ Shukurov 2001,第131f頁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阿歷克塞一世 (特拉比松)
科穆寧王朝
出生於:約1182年逝世於:1222年2月1日
統治者頭銜
新頭銜 特拉比松皇帝
1204年4月–1222年2月1日
繼任者:
安德洛尼卡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