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捐郵票
外觀
附捐郵票,又稱福利郵票、慈善郵票或「半郵政郵票」(英語:Semi-postal stamp),是為了募集捐款(大多是為了社會公共福利或慈善事業籌款)而發行的一種郵票。附捐郵票是在郵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部分捐款費,附收的捐款金額不算作郵資,郵政部門以這筆附收費交給需要支援的機構使用。
依照萬國郵政公約的規定,郵票的面值寫在前面,附加金在後,而且它的字體應較前者為小。
概況
[編輯]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郵票是1897年英國殖民地新南威爾士(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發行的,一套兩枚,發行目的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周年以及為治療肺結核的「肺病患者之家」籌款。郵票面值分為1便士和2.5便士,而售價分別高達1先令和2.5先令(當時1先令=12便士),超出部分即為附捐之用。在新南威爾士發行附捐郵票之後不久,英國的另一個殖民地維多利亞(今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也發行了一套用於支援醫療服務的附捐郵票[1]。
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發行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郵票之後,附捐郵票被世界多地的郵政部門效仿。20世紀初,俄國、荷蘭、羅馬尼亞、巴巴多斯和比利時等國也相繼發行了附捐郵票[1]。而美國則直到1998年才發行了本國歷史上首張附捐郵票,用於為乳腺癌防治籌款[1]。
1920年,黃河決口,當時的中華民國郵政在「北京老版帆船」2分、4分和6分三種面值的郵票上各加蓋「附收振捐壹分」字樣,實際上只作1分、3分和5分使用,多出的1分用於賑濟災民,這也是中國最早的附捐郵票[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行的首套附捐郵票是1984年2月16日發行的T92《兒童》附捐郵票,全套2枚,以此為中國兒童基金會籌款。
-
1897年新南威爾士發行的附捐郵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郵票,面值1便士,實際售價1先令。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於1914年發行的附捐郵票,面值為10+2赫勒。
-
中華民國郵政1920年加蓋「附收振捐壹分」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