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行動與戰略應用中心
簡稱 | CANVAS |
---|---|
成立時間 | 2003年 |
創始人 | 斯爾賈·波波維奇[*] |
創始地 | 貝爾格萊德 |
類型 | 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 |
總部 |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 |
創始人 | 斯爾賈·波波維奇&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 |
員工數 | 5[1] |
網站 | canvasopedia.org |
非暴力行動與戰略應用中心(英語:Centre for Applied Nonviolent Action and Strategies),簡稱CANVAS是一個致力於推廣非暴力行動的非盈利,非政府的教育機構,總部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由塞爾維亞學生運動Otpor!領袖斯爾賈·波波維奇和當地互聯網公司Orion Telecom的CEO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於2003年建立[2]。該組織致力於將2000年成功推翻時任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的經驗推廣到其他國家,方式如派遣活動家到當地和開展培訓活動[3][4]。
沿革
[編輯]1998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頒佈《大學法》削弱貝爾格萊德大學的獨立性,引起學校教授和學生的激烈反對,10月斯爾賈·波波維奇和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等人在貝爾格萊德成立學生組織Otpor!展開長期的抗爭活動,活動從開始的學校獨立性問題,擴大到其他範疇[5]。組織為集體領導,斯爾賈·波波維奇主要負責人力資源和非暴力行動的培訓[6]。2000年9月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大選,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否認落敗,Otpor!組織大量活動人士,並且說服塞爾維亞安全部隊不遵守斯洛博丹射擊抗議者的命令,迫使斯洛博丹下台[7]。
由於Otpor!接受美國資助,但是拒絕承認,在斯洛博丹下台後不久(2000年11月)被揭發[8],大部分成員因此而離開組織。Otpor!之後開始積極對外幫助其他地區舉行非暴力行動的活動,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就前往白俄羅斯協助當地學生組織Zubr,2002年又與格魯吉亞的學生運動組織Kmara交流。2003年末,斯爾賈·波波維奇和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在津巴布韋培訓人員期間,決定成立CANVAS,推廣相關經驗[7]。而Otpor!2003年末改組成正政黨參選,不過由於票數不足落敗,2004年併入民主黨。
Otpor!的非暴力行動深受吉恩·夏普的作品影響。在斯洛博丹下台後,斯爾賈·波波維奇和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都親自與吉恩·夏普會面,CANVAS的建立也得到吉恩·夏普建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的實質支持[9]。吉恩·夏普的理論和作品也成為CANVAS教材的重要基礎[10]。
資金
[編輯]CANVAS自稱一半的運營成本由創始人當地互聯網公司Orion Telecom的CEO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承擔[7]。其餘為私人捐贈,並且拒絕任何政府的捐助[11]。在2011年Stratfor泄露的電郵中,透露了CANVAS的資金源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民主研究指南、國際非暴力衝突中心、國際共和學會和國際事務全國民主研究所。而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本人是很多美國資金在貝爾格萊德的主要聯絡人[12]。
教學內容
[編輯]CANVAS的課程以英文授課,認為非暴力行動的成功元素為「團結、計畫和非暴力紀律」,培訓者需要根據當地國情進行分析和評估,包括當地「社會支柱」(軍人、警察、司法機構、官僚機構)的作用,如何讓群衆遠離他們,參與到非暴力行動中。然後就是戰略和策略,要設計一些門檻低,可以讓所有人參與,並且可以在嚴酷的環境持續的活動[13]。
而成功的關鍵是取決於人民的不滿程度與國家暴力機構警察、軍隊和社會利益團體的忠心程度[14]。CANVAS教導培訓者去理解權力的來源和構成,權力分為權威、人力資源、技能和知識、物質資源、無形因素和制裁。而權力來源是源於人民的服從性,改變人民的意願,當權者就是失去權力的控制力[15]。CANVAS強調各社會支柱的作用,社會支柱除了政府的部分,還有教育系統,媒體,宗教團體,商界。在充分認識到各社會支柱之間的差異後,要將其分離和拉攏,在改變足夠多群衆的看法,離開他們相關的支柱時,政府也會對運動進行妥協,甚至放棄他的權力[15]。
影響
[編輯]CANVAS至今已經有五十多個國家的組織展開合作,教導他們如何與政府對抗。部分接受他們建議的組織,在格魯吉亞、烏克蘭、敘利亞占領的黎巴嫩、馬爾代夫和埃及成功推翻了當地政府[16][7]。
在CANVAS成立之前,斯洛博丹·德吉諾維奇和Otpor!就已經開始和格魯吉亞的學生運動組織Kmara展開交流,2003年Kmara發起玫瑰革命迫使時任格魯吉亞總統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下台[17]。
CANVAS成立後第一個的參與建設的組織是津巴布韋的Zvakwana/Sokwanele,不過活動並不成功,之後亦協助津巴布韋最大反對黨爭取民主變革運動-茨萬吉拉伊進行反對政府示威活動,致力推翻津巴布韋執政黨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18]。
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中,CANVAS派出活動家為烏克蘭學生運動組織PORA進行訓練和指導[17]。
2005年黎巴嫩雪杉革命爆發之前,CANVAS培訓了當地的活動家,運動成功讓敘利亞撤出黎巴嫩所有駐軍[11]。
在馬爾代夫,CANVAS對當地反對派進行培訓,幫助他們在2008年選舉中擊敗統治馬爾代夫三十年的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19]。
埃及4月6日青年運動創始人穆罕默德·阿德爾,在2008年到2011年埃及革命期間參加CANVAS的培訓計畫[20]。穆罕默德·阿德爾也在埃及組織了各種CANVAS課程班,在埃及革命之前出現的匿名小冊子《如何聰明地抗議》內容都是源於CANVAS的教材[7]。
院校合作
[編輯]CANVAS和歐美多家院校有展開合作課程,教授非暴力的政治和社會變革。如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肯尼迪政府學院等[1]。2017年CANVAS創始人斯爾賈·波波維奇獲任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學生校長[21]。
爭議
[編輯]2011年,黑客組織匿名者闖入私人情報公司Stratfor的服務器,並將盜取的電郵公佈在維基解密上,而Stratfor是一家和美國軍方和美國情報機構有密切合作的情報公司[22]。盜取的電郵包括斯爾賈·波波維奇和Stratfor的來往電郵,維基解密在Twitter上表示CANVAS被Stratfor用來監視反對派團體[23]。
後續數年Stratfor的電郵泄露,披露CANVAS和Stratfor更多的電郵資料。媒體曝光CANVAS創始人斯爾賈·波波維奇和Stratfor關係緊密,妻子曾在Stratfor任職,而斯爾賈·波波維奇也在沒有獲得菲律賓、利比亞、突尼斯、越南、西藏、委內瑞拉、巴林、馬來西亞和伊朗等各地活動家的同意下將他們的信息轉給Stratfor。前Stratfor情報分析師帕皮克在某電郵中評論CANVAS「他們仍然迷上美國的基金而且基本上前往世界各地,試圖去推翻獨裁者和專制政府(美國人不喜歡的那些)」[24]。
CANVAS在2014年被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列為恐怖組織[25]。
2013-14年香港發生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雨傘革命,BBC報道約有1000名香港的示威者在奧斯陸自由論壇接受過訓練,報道之後遭到香港方面發起運動的組織抗議報道失實,之後BBC更改報道,並且強調CANVAS創始人斯爾賈·波波維奇並沒有參與到香港的示威活動中[26][27]。
2019年津巴布韋媒體《The Patriot》指出雖然斯爾賈·波波維奇曾聲明從未前往過津巴布韋,也沒有以任何形式參與到當地的政策和政黨之中,但是他們有資料顯示去年5月斯爾賈·波波維奇在贊比亞的利文斯頓(毗鄰津巴布韋邊境)的酒店培訓25名來自津巴布韋民間和反對黨的人士[18]。
2019年香港發生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央視網指出示威人士使用的手段和CANVAS的教材內容十分相似[28]。香港作家努雷·維塔奇在其2020年的著作《故事的另一面:一場在香港的秘密戰爭》中披露過去一年香港的運動,奧斯陸自由基金會、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和CANVAS有直接參與其中[29]。
中國國際關係學者沈逸認為CANVAS組織是顔色革命的重要推手[30]。
出版物
[編輯]出版刊物均可以免費在網上下載([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部分作品有中文版,由中國權利在行動翻譯
- 《非暴力行動與戰略應用中心核心教程:有效的非暴力抗爭指南》2007年
- 《非暴力抗爭戰略戰術的50個要點》2007年
- 《Otpor!簡史》2008年
- 《Making Oppression Backfire》2013年
- 《Handbook for Working with Activists》2017年
獎項
[編輯]- 2010年CANVAS和兩位創始人獲得丹麥PL(保羅·勞里森)基金會和平獎[3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Jon Henley. Meet Srdja Popovic, the secret architect of global revolution. 衛報 (英國). 2015-03-08 [2020-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英語).
- ^ About Us. CANVAS.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英語).
- ^ 邁克爾•N•納格勒. 非暴力手册 (PDF). 非暴力慈悲中心. : 26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10) (中文).
- ^ Boren, Mark Edelman. Student Resistance: A History of the Unruly Subject. Routledge. 2019 [2020-12-11]. ISBN 978-0-429-9489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3) (英語).
- ^ 人權觀察. FACULTY AND STUDENT RESPONSE. DEEPENING AUTHORITARIANISM IN SERBIA:THE PURGE OF THE UNIVERSITIES. 1999-1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5) (英語).
- ^ A Force More Powerful.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9).
- ^ 7.0 7.1 7.2 7.3 7.4 Rosenberg, Tina. Revolution U. Foreign Policy.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英語).
- ^ ROGER COHEN. Who Really Brought Down Milosevic?. 紐約時報 (美國). 2000-11-26 [2020-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6) (英語).
- ^ Shishkin, Philip. American Revolutionary Quiet Boston Scholar Inspires. 華爾街日報 (美國). 2008-09-13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5) (英語).
- ^ Octavian Manea. Nonviolent Struggle as Asymmetric Warfare: Interview with Srdja Popovic. Small Wars Journal (美國). 2012-03-26 [2020-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英語).
- ^ 11.0 11.1 Schmidle, Nicholas. Fantasy Island: Democracy Edition. Mother Jones.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英語).
- ^ The Global Intelligence Files - Information on CANVAS. 維基解密.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1) (英語).
- ^ EMMA WILLIAMS. A velvet fist. 經濟學人 (英國). 2012-04-26 [2020-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4) (英語).
- ^ Mathias Bölinger. 阿拉伯网络革命会发生在中国和白俄罗斯?. 德國之音. 2011-09-10 [202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3) (中文(中國大陸)).
- ^ 15.0 15.1 斯爾賈·波波維奇. CANVAS core curriculum : a guide to effective nonviolent struggle : students book (PDF). Belgrade: Centre for Applied NonViolent Action and Strategies. 2007 [2020-12-17]. ISBN 978-86-7596-087-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08).
- ^ 埃及从推翻米洛舍维奇的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中國權利在行動. 2013-06-04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中文(中國大陸)).
- ^ 17.0 17.1 Serbian ousters of Milosevic make mark in Egypt. Associated Press. 2015-03-26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英語).
- ^ 18.0 18.1 Patience Rusare. Zimbabwe: Migraine for Popovic. The Patriot. 2019-08-22 [2020-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英語).
- ^ Popovic, Srdja; Miller, Matthew. Blueprint for Revolution.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15: 55–59 [2020-12-10]. ISBN 978-0-8129-95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英語).
- ^ Gelvin, James L. The Arab Uprisings: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54 [2020-12-10]. ISBN 978-0-19-02227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英語).
- ^ Rachael Miller. Serbian political activist elected as St Andrews rector. BBC News. 2017-10-18 [202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7) (英語).
- ^ Amy Goodman. Stratfor, WikiLeaks an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war against truth. The Guardian. 2012-03-01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英語).
- ^ 維基解密 2013年11月17日的推文. Twitter. 2013-11-17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2) (英語).
- ^ CARL GIBSON AND STEVE HORN. Exposed: Globally Renowned Activist Collaborated With Intelligence Firm Stratfor. Occupy.com. 2013-12-02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英語).
- ^ Questions, Praise for UAE’s Terrorist List. Defense News. 2017-08-08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英語).
- ^ Laura Kuenssberg. Oslo Freedom Forum: Activists gather to share secrets of successful protest. BBC News. 2014-10-21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英語).
- ^ 要求BBC收回失實報導. 香港獨立媒體網.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中文(繁體)).
- ^ 乱港势力大起底 幕后黑手如何乱港?. 央視網. 2019-08-09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中文(簡體)).
- ^ Ariel. 老外名咀新書揭露 美國中情局如何資助香港示威者. 巴士的報. 2020-11-26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3) (中文(繁體)).
- ^ 沈逸. 逸思|梅姨的惊诧:“互联网自由”战略失控如何反噬始作俑者. 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3) (中文(簡體)).
- ^ Nagrada za ljudska prava Srbima. B92.net. 2010-12-09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sr-Latn-RS).
外部網站
[編輯]- 官方網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