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座標22°53′39″N 113°28′42″E / 22.89420°N 113.47828°E / 22.89420; 113.478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學校主入口
創辦時間2022年6月29日
學校標識碼4144016412
學校類型研究型大學
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
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
校長倪明選英語Lionel Ni教授
副校長吳景深教授 副校長(教學)
吳宏偉教授 副校長(研究生事務)
龐鼎全教授 副校長(行政)
伍楷舜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
熊輝教授 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
楊暘教授 協理副校長(教學)
關繼祖教授 協理副校長(協調及實驗室安全)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篤學路1號
總面積111.27公頃(1,669.0畝)
代表色   [1]
暱稱港科大(廣州)
港科大廣州校區/廣州校園
HKUST(GZ)
網站官方網站
位置
地圖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英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縮寫HKUST(GZ)),簡稱港科大(廣州),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大學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一所大學,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後首個具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也是南沙區內第一所高校。學校於2019年9月動工,2022年6月獲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並啟用,同年9月正式開學[2]

歷史

[編輯]
建設中的中央科研設施區(2022年2月)
已建成的中央科研設施區

2017年3月,廣州市市長溫國輝訪問港科大,提出邀請港科大到廣州辦學的意願;2017年8月,港科大校董會廖長城主席與史維校長等拜訪廣州市,進一步明確廣州歡迎港科大到廣州辦學[3]。2018年4月14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會見到訪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時表示,期望香港知名高校能夠落戶粵港澳大灣區,以配合大灣區打造國際化教育示範區的目標[4];同年10月,科大與廣州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意向書,正式確定將在廣州市南沙區設立分校,成為廣州市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5][6]。2018年12月21日,科大與廣州大學和廣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舉辦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廣州市政府負責提供土地,並將撥款支持校園建設和未來營運經費;而科大則負責新校的教學質量與相關政策,並引入科大的管理模式及教研文化[7]

2019年3月,廣州當局開始啟動項目範圍內的房屋拆遷工作,涉及東涌鎮的三沙村和官坦村[8]。2019年9月19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廣大與科大合作籌備香港科技大學(廣州)。9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正式動工[9]

2022年6月14日,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學校於同月29日正式成立[10][11]。首批行政人員於8月8日入駐廣州校園辦公,而首批學生於8月20日到校註冊[12]。學校於9月1日正式開學[2]。2023年,學校招收首批140名本科生[13]

2024年6月,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聯合發起「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該學習計劃支持學分互換互認,並透過「科目共享」機制,增加部分學科名額。

校園

[編輯]
C-1行政大樓
一期工程航拍

校園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慶盛樞紐區塊,毗鄰地鐵東涌站高鐵慶盛站沙灣水道。校園規劃占地面積111.27公頃(1,669.0畝),由KPF建築事務所負責規劃設計,並將分兩期進行建設。校園首期面積為47.73公頃(715.9畝),總建築面積達到63.36萬平方米。首期工程已於2022年8月移交校方進行管理[14][15]

學術

[編輯]

學科

[編輯]

港科大(廣州)將不會重疊清水灣校園已提供的學科,而將重點發展交叉學科,以相互補足。該校採用「Hubs - Thrust Areas」(樞紐-學域),而非傳統院-系的學術組織架構,以鼓勵學科交叉[16]。現規劃有4個學科樞紐,下設17個學域[17]

  • 功能樞紐(Function Hub):先進材料、地球與海洋大氣科學、微電子、可持續發展能源及環境
  • 信息樞紐(Information Hub):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及分析、計算媒體與藝術、物聯網
  • 系統樞紐(Systems Hub):生物醫學生物醫藥工程、智能交通、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製造
  • 社會樞紐(Society Hub):金融科技、創新創業與公共政策、城市治理與設計、MBA+、碳中和與氣候變化[18]

2023年3月,學校成立了隸屬於副校長(教學)辦公室的教育科學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前者負責本科生從入學到正式選定專業方向期間的學術支持,後者負責管理「紅鳥」碩士項目[19]

招生

[編輯]

學校於2019年開始啟動廣州校區「先導計劃」,招收106名研究生,以試行新校擬設的課程及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首兩年先導計劃招收的學生在香港清水灣本部培養,2022年廣州校區啟用後再至新校區學習,畢業後將同時獲得港科大和港科大(廣州)的文憑[20]

學校的正式招生工作於2022年開始。15個碩博士專業於同年開始招生,屆時頒發香港科技大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證書[21]

而本科招生方面,首批開設的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製造工程等三個本科專業於2023年開始招生。學校該年錄取了125名來自廣東河南山東四川四省的學生、12名學生及3名國際學生[22]。屆時將頒發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及香港科技大學學士學位證書[23]。2024年,學校新增招收湖南安徽江西河北貴州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考生[24]

根據規劃,學校最終將達到10,000名的在校生規模[25]:366

行政架構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是香港科技大學和廣州大學在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和相關內地法律法規、行政規章,並在不違反香港法例第1141章《香港科技大學條例》及其他相關香港法律法規、行政規定下和各方職權範圍內,合作舉辦的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合作辦學機構。學校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26]

理事會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理事會是學校的最高管治和決策機構,由十七名理事組成。其中,八名理事由香港科技大學委派,八名理事由廣州大學委派,一名理事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教育廳委派。廣州市人民政府通過廣州大學委派理事,作為政府權益代表,行使相關職責。現任理事長為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副理事長為廣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魏明海教授。

領導團隊

[編輯]

歷任校長

[編輯]
肖像 校長 上任 卸任 備註
1 倪明選英語Lionel Ni
教授
2021年
4月19日
現任 [27]

高級管理團隊

[編輯]
高級領導團隊名錄[28]
校長 倪明選英語Lionel Ni教授
副校長(教學) 吳景深教授
副校長(研究生事務) 吳宏偉教授
副校長(行政) 龐鼎全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 伍楷舜教授
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 熊輝教授
協理副校長(教學) 楊暘教授
協理副校長(協調及實驗室安全) 關繼祖教授
功能樞紐院長 溫維佳教授
信息樞紐院長 陳雷教授
系統樞紐院長 李世瑋教授
社會樞紐署理院長 齊曄教授
首席工程師、工會主席 蘇權科教授

校園標識

[編輯]

港科大(廣州)與港科大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進行合作,港科大(廣州)同樣使用港科大的校徽等校園標識[29]。2023年3月,科大推出了建校以來首支校歌,該校歌亦同時用於科大香港校園及港科大(廣州)[30]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he HKUST Graphic Identity". 香港科技大學. [2012-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3). 
  2. ^ 2.0 2.1 科大廣州校開學 省委書記李希出席. 明報. 2022-09-01 [2022-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0). 
  3. ^ 王娟. 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接下来的30年,我们希望再创造一个新的历史”. 新快報. 2021-05-18 [202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透過新浪網. 
  4. ^ 林郑月娥:期望香港知名高校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新華社. 2018-04-14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5. ^ 柳時強. 港科大(广州)计划2022年9月开学,先行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 南方網. 2020-02-28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4) –透過廣州日報大洋網. 
  6. ^ 科大擬建廣州分校明年3月向內地交計劃書 重點發展AI數據科學. 香港經濟日報. 2018-10-30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7. ^ 敖敏輝. 科大建穗分校 獻力兩地創科. 香港文匯報. 2018-12-22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2). 
  8. ^ 柳時強.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拟年底动工. 南方網. 2019-03-13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4). 
  9. ^ 科大南沙校園動土 首期工程料2022年完工. 東網. 2019-09-26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8). 
  10. ^ 教育部长怀进鹏出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届学生开学典礼并致辞.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2-09-01 [2022-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1) –透過中國教育新聞網. 
  11. ^ 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中新網. 2022-06-29 [2022-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 
  12. ^ 孫小鵬. 港科大(广州)首位新生报到 盛赞“始于颜值,终于才华”. 南方都市報. 2022-08-20 [202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0). 
  13. ^ 「科大廣州」首收140本科生 包括港生 收生高考成績接近北大清華門檻需要付費訂閱. 明報. 2023-07-16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 
  14. ^ 王堅; 黃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第一栋核心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中新網. 2021-06-30 [202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15. ^ 美丽校园揭开神秘面纱. 廣東建設報 (羊城晚報). 202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16. ^ 耿旭靜; 董業衡.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面向全球招兵买马. 廣州日報. 2020-02-28 [202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17. ^ Academics - Hubs and Thrust Areas. Guangzhou Campus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18. ^ 姚昱暘. 港科大(广州)新设立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将开展本科招生. 南方網. 2023-03-15 [2023-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5). 
  19. ^ 王堅. 港科大(广州)成立两学院 完善融合学科学术组织结构. 中新網. 2023-03-19 [202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0). 
  20. ^ 柳時強. 南沙将崛起科教创新枢纽. 南方日報. 2019-09-27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4). 
  21. ^ 陳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设立 今年9月开学. 羊城晚報. 2022-06-30 [2022-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22. ^ 孫小鵬. 港科广首年本科招生“开门红” “直博班”录得超优质生源. 南方都市報. 2023-07-13 [202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4). 
  23. ^ 柳寧馨.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广州校区并非港科大的再复制,是结合本地产业解决尖端科技难题.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5). 
  24. ^ 蘇季. 港科大(广州)今年计划招收约300名本科生,首次面向北京招生. 新京報. 2024-06-11 [2024-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2). 
  25.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df). 廣東省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2020-02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04). 
  26. ^ 治理组织.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202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4). 
  27. ^ 王堅. 倪明选教授获委任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 中國新聞網. 2021-04-19 [202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8). 
  28. ^ 领导团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2023-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29. ^ HKUST Brand Guidelines (PDF). HKUST Public Affairs Office. 2023-03-01 [2023-03-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3-15). 
  30. ^ 科大推出校歌 以歌聲凝聚大學社群. 大公文匯. 2023-03-31 [202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外部連結

[編輯]

22°53′39″N 113°28′42″E / 22.89420°N 113.47828°E / 22.89420; 113.4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