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鱗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鱗朱
本名姓:
氏:
名:朱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宋國少司寇
父母父:大司寇子奏

鱗朱(?—?),,名,又稱小司寇朱,是大司寇子奏的兒子,司徒文的孫子[1] ,宋國少司寇

蕩澤之亂

[編輯]

前576年八月,宋共公下葬。在這時,華元右師魚石左師蕩澤司馬華喜司徒公孫師司城向為人大司寇,鱗朱做少司寇向帶太宰魚府少宰。蕩澤要削弱公室,就殺了公子肥。華元說:「我做右師,師所掌管的是對國君和臣下的教導。現在公室的地位低下,卻不能撥亂反正,我的罪過大了。不能盡職,豈敢以得到寵信為利呢?」華元便出奔晉國。[2]

華元和華喜屬於戴族;公孫師屬於莊族;其他六大臣都屬於桓族。魚石準備阻止華元逃亡。魚府說:「華元如果回來,必然要討伐蕩澤,桓氏這一族就被波及而滅亡了。」魚石說:「華元如果能夠回來,即便允許他討伐,他也必然不敢。而且華元曾有大功,國人親附他,如果他不回來,恐怕國人會群起攻擊桓族,桓氏在宋國沒有人祭祀了。華元如果討伐蕩澤,還有桓族的向戌在。桓氏雖然滅亡,必然只是亡掉一部分而已。」魚石自己在黃河岸上阻止華元。華元請求討伐蕩澤,魚石答應了。華元這才回來,派遣華喜、公孫師率領國人進攻蕩氏,蕩澤被殺。[3]

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離開都城住在睢水旁邊,準備出奔國外。華元派人勸阻他們,他們不同意。十月,華元親自去勸阻,還是同意,華元就回來了。魚府說:「現在不聽從華元的話,以後就不能進入國都了。華元眼睛轉動很快,說話很急,已經有別的想法。如果不接納我們,現在就要疾馳而去了。」他們登上山頭一看,就看到華元疾馳而去。五個人驅車跟着華元,華元已經掘開睢水堤防,關閉城門登上城牆了。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就逃亡到楚國。華元派向戌做左師,老佐做司馬,樂裔做司寇,來安定國人。[4]

返國

[編輯]

前573年六月,鄭成公入侵宋國,到達宋國曹門外,會合楚共王一起進攻宋國,占領了朝郟。楚國的子辛和鄭國的皇辰入侵城郜,占取幽丘。他們一起進攻彭城,將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送回,留下三百輛戰車做防守,然後回國。宋國人對此感到擔心。西鉏吾說:「有什麼可擔心的?如果楚國人和我們同仇敵愾,施恩德給我們,我們本來是會事奉他們,不敢有三心二意的。現在大國的欲望沒有止境,即使把我國作為他們的邊邑還會覺得不滿足。否則,收留我們討厭的人,讓他們輔助政事,等機會鑽我們的空子,也是我們的禍害。現在卻尊崇諸侯的亂臣而且分給他們以土地,阻塞各國之間的通道,使亂臣得以快意而使順服的國家離心,毒害諸侯而使吳國和晉國恐懼,他們這番作為將增加我們的利益,而不是我們的憂患。而且事奉晉國為了什麼?晉國必然會來救助我們。」[5]

降晉

[編輯]

前572年正月己亥,晉國主導的諸侯聯軍包圍宋國彭城,彭城向晉國投降。晉國人將彭城的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帶回國,安置在瓠丘。[6][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春秋左傳正義·成公十五年》:鱗朱,鱗矔孫者,又云:「桓公生公子鱗,鱗生東鄉矔,矔生司徒文,文生大司寇子奏,奏生小司寇朱也。」
  2. ^ 《左傳·成公十五年》:秋八月,葬宋共公。於是華元為右師,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帶為大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華元曰:「我為右師,君臣之訓,師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奔晉。
  3. ^ 《左傳·成公十五年》:二華,戴族也;司城,莊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魚石將止華元,魚府曰:「右師反,必討,是無桓氏也。」魚石曰:「右師苟獲反,雖許之討,必不敢。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於宋也。右師討,猶有戌在,桓氏雖亡,必偏。」魚石自止華元於河上。請討,許之,乃反。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
  4. ^ 《左傳·成公十五年》: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出舍於睢上。華元使止之,不可。冬十月,華元自止之,不可。乃反。魚府曰:「今不從,不得入矣。右師視速而言疾,有異志焉。若不我納,今將馳矣。」登丘而望之,則馳。聘而從之,則決睢澨,閉門登陴矣。左師、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華元使向戌為左師,老佐為司馬,樂裔為司寇,以靖國人。
  5. ^ 《左傳·成公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門外。遂會楚子伐宋,取朝郟。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書曰「復入」,凡去其國,國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歸」;諸侯納之,曰「歸」。以惡曰復入。宋人患之。西鉏吾曰:「何也?若楚人與吾同惡,以德於我,吾固事之也,不敢貳矣。大國無厭,鄙我猶憾。不然,而收吾憎,使贊其政,以間吾釁,亦吾患也。今將崇諸侯之奸,而披其地,以塞夷庚。逞奸而攜服,毒諸侯而懼吳、晉。吾庸多矣,非吾憂也。且事晉何為?晉必恤之。」
  6. ^ 《春秋·襄公元年》:仲孫蔑會晉欒黶、宋華元、衛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7. ^ 《左傳·襄公元年》:元年,春,已亥,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於是為宋討魯石,故稱宋,且不登叛人也。謂之宋志。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置諸瓠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