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黃履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身着北洋禮服的黃履和

黃履和(1863年3月23日[a]—1926年),又名福椿介春介卿[b]浙江餘杭[2][3][c],清末民初外交官[4][5]

生平

[編輯]

同治二年二月廿一日(1863年3月23日)[a],黃履和出生於浙江省餘杭縣縣城,祖籍安徽休寧。據《禹航黃氏宗譜》記載,黃家先祖黃南村在明朝時遊學至餘杭縣城南十里的西舍村(今屬中泰街道)並定居,明朝末年黃家第四世黃閣遷居餘杭城內(今屬餘杭街道)。黃履和父親黃永熙是黃家遷居餘杭的第十一世,因躲避太平天國起義,1863年死於逃難途中,其時黃履和尚在襁褓之中。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被平定後,黃履和和哥哥履中才被母親帶回餘杭城生活[4]

年幼喪父的黃履和刻苦讀書,先後考中秀才舉人,並經營些小生意補貼家用。1890年,黃履和隻身北上,到北京報考京師同文館,因當年招生名額已滿未能入學,後經同鄉邀請在京城附近幫辦賑災事務,負責管理錢穀。黃履和拜鄧楚財為師,學習西學[4]。1891年[4][d],順利考入了京師同文館,在英文館學習[6]。1896年,黃履和經過五年的學習,順利畢業[4]

1897年[7],出國到西班牙馬德里擔任駐日斯巴尼亞使署[e]學生[2]。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同文館題名錄》記載「候選巡檢」黃履和「出使美國差委」[8],與周自齊隨駐美公使伍廷芳出使美國,擔任伍廷芳的隨從人員。1898年,經駐日使署臨時代辦壽金甫舉薦,黃履和被派往西班牙馬德里任商務隨員[4]

1901年,黃履和與比利時寡婦布魯塔結婚。1902年,長女黃訥亭在馬德里出生[9][1]。1902年,經駐美國公使伍廷芳[f]請奏,黃履和因「勤於學業」,由駐日使署學生升任四等翻譯官[10]。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黃履和出洋第二次三年期滿,駐美國公使梁誠[f]向清政府為其申請「知縣不論雙單月遇缺儘先前即選」和加同知銜的獎勵,獲批[11]

1904年,黃履和被調至古巴首都哈瓦那,任駐古巴使署西班牙語翻譯[g][9][2]。1905年,次女黃瑪賽在古巴哈瓦那出生。1905年8月,黃履和便又被調回駐日使署,全家隨之遷回馬德里[1][7]。在馬德里期間,黃履和歷任駐日使署二等通譯兼代辦使事,駐日使署二等秘書等職[2]。黃履和還曾到巴塞羅那等城市考察,《商務官報》1906年第19期上發表有他的《調查報告:巴賽羅那埠各廠情形》。1907年,汪大燮等人出洋考察憲政時,黃履和曾擔任汪的秘書,並陪同出洋考察團在西班牙等國的考察。宣統年間,他任商務隨員時翻譯的《日[e]葡界地鐵路例章》被郵傳部出版[4]

正在接受《馬德里先驅報》採訪的黃履和

辛亥革命後,黃履和剪掉辮子後仍在駐日使署工作[12]。1912年2月5日,西班牙《馬德里先驅報西班牙語Heraldo de Madrid》發表對時任中國駐西班牙臨時代辦的黃履和的採訪,採訪中黃履和自稱是天主教徒[13]。1913年,黃履和奉調回國,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職,全家回到北京定居,最初居住在東城遂安伯胡同,後遷居東總布胡同[2]。1915年《京師同文館學友會第一次報告書》記載,黃履和時任外交部僉事[6]。1918年,黃履和暫署通商司會務科長。1921年和1923年,黃履和曾代理通商司第六科科長[4]。米格爾·張回憶錄《地中海曉風殘月》還提到黃履和曾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7]

1926年秋,黃履和因病在北京去世[3][7],終年65歲,被女兒以西方禮儀安葬在北京西直門外[4]

家庭

[編輯]
黃履和與家人合影

1901年[1],黃履和在馬德里與朱麗葉·布魯塔-吉利亞爾(Juliette Brouta-Gilliard)結婚[3]。布魯塔是一名寡婦,比利時籍,母語為法語,黃履和是其第二任丈夫。兩人在西班牙東北城市聖塞瓦斯蒂安相遇,儘管兩人語言不通,但在翻譯的幫助下完成了訂婚[1]

長女黃訥亭於1902年3月9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出生,曾在北洋軍中任上校聯絡官,曾被關入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1945年得救後與同性伴侶內莉·穆塞-福斯(Nelly Mousset-Vos)移居比利時布魯塞爾,後遷居委內瑞拉,1960年代返回布魯塞爾,1972年去世[14]

次女黃瑪賽於1905年1月1日在古巴哈瓦那出生,1928年後移居西班牙[3],後成為一名翻譯家和作家[7],1981年在瑞士日內瓦逝世。

軼事

[編輯]

黃履和在西班牙時曾學習過鬥牛課程[15]。根據黃瑪賽的回憶,中國後來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曾在1918年時攜女友楊開慧到黃履和家中拜訪[7]

備註

[編輯]
  1. ^ 1.0 1.1 有資料稱其1901年結婚時為30歲[1],按此計算在出生於1871年左右;民國九年(1920年)出版的《最近官紳履歷彙錄第一集》記載黃履和為51歲[2],按此計算在出生於1859年左右
  2. ^ 一說字介和[2]
  3. ^ 一說為浙江餘姚人
  4. ^ 一說1893年[6]
  5. ^ 5.0 5.1 日斯巴尼亞國,即西班牙
  6. ^ 6.0 6.1 伍廷芳、梁誠以駐美大臣兼駐西班牙
  7. ^ 時稱日語繙譯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Raquel C. Pico. LA VIDA INCREÍBLE DE MARCELA DE JUAN. libropatas. 2021-07-13 [202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北京敷文社 (編). 最近官紳履歷彙錄第一集 (PDF). 商務印書館. 1920-07: 172 (PDF 266). [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王央樂. 旧的回忆和新的印象. 參考網. 1980-07-15 [202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陳杰. 近代余杭外交官黄履和与他的家世传奇(上). 餘杭晨報. 2022-05-24 [202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5. ^ 陳杰. 近代余杭外交官黄履和与他的家世传奇(下). 餘杭晨報. 2022-05-25 [202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6. ^ 6.0 6.1 6.2 黎難球. 同文三馆——晚清翻译家外交家的摇篮. 
  7. ^ 7.0 7.1 7.2 7.3 7.4 7.5 米格爾·張. 地中海晓风残月:一个华裔电影人的浮生札记. 新星出版社. 2008-01. ISBN 9787802254145. 
  8. ^ 郝平著. 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 
  9. ^ 9.0 9.1 Hélène Néra. Nadine Hwang – Dans la tourmente du XXe siècle – 1/3. Hélène Néra. 2020-12-01 (法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外務部收軍機處交出伍廷芳抄片》
  11. ^ 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外務部收軍機處交出梁誠抄折》
  12. ^ Andreu Navarra. “Mis varias vidas”: Marcela de Juan y “La China que viví y entreví”. the God Mother. 2021-11-16 [202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13. ^ HABLANDO CON LIJU JUAN. Heraldo de Madrid. 1912-02-05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5). 
  14. ^ Nelly & Nadine. Junta de Andalusien. Ministerium für Kultur und historisches Erbe. Andalusische Agentur für Kulturinstitutionen (西班牙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5. ^ Domingo Marchena Barcelona. Las maravillosas hermanas Huang. La Vanguardia. 2021-04-23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