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是1968年至1976年期間在黑龍江省設置的生產建設兵團[1]

簡介

[編輯]

1963年,中共蘇共兩黨分歧公開化後,兩國邊境摩擦不斷。1966年1月,中共中央東北局中共中央建議,組建生產建設兵團。中共中央肯定了中共中央東北局的報告,並且對投資、生產建設、管理體制等具體問題作了安排。1966年2月,中央下達了組建兵團的文件,同時,責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挑選萬名復轉官兵作為兵團骨幹。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此項工作停頓[2]

中蘇關係緊張情況下,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關於建立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批示》(中發〔68〕98號)發出,批准成立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3]。1968年7月,根據中發〔68〕98號文件,由東北農墾總局所屬農場與黑龍江省部分省屬農場、黑河農建一師、合江農建二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兵團領導機關駐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按照瀋陽軍區指示,兵團由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省軍區代管[1]

兵團下轄5個師、58個團(內含3個獨立團)。其中,第一師由黑河地區20個農場組成,耕地156萬畝,職工2.2萬人;第二師由合江地區北部(松花江以北)的11個農場(漁場)組成,耕地232萬畝,職工4.7萬人;第三師由友誼農場等17個農場組成,耕地410萬畝,職工9.5萬人;第四師由虎林農場、密山農場、興凱湖農場等14個農場組成,耕地198萬畝,職工4.2萬人;第五師由嫩江地區九三農場、查哈陽農場、克山農場等22個農場組成,耕地243萬畝,職工3.9萬人;嘉蔭農場、十一農場、紅色草原農墾局分別改成獨立一團、獨立二團、獨立三團。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共有耕地1280萬畝,職工25.5萬人[1]

1969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規模不斷壯大。1969年7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在撫遠地區新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轄13個團,番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十七團至六十九團。截至1969年10月,兵團已有2400餘個連隊,職工近60萬人[1]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通過特殊的管理體制和組織形式,意在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兵團既是大型國營農業企業,又是國防力量,且在所屬範圍內統一管理政法、文教、金融、商業、外貿、稅收等部門,成為黨、政、軍權合一,工、農、兵、學、商五位一體,相對獨立的社會經濟體系和半軍事化組織[2]

1973年10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移交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領導[1],更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1970年代,中蘇關係和中蘇邊境的緊張形勢緩和,以及黑龍江省同時存在兩個農場管理機構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於中共黑龍江省委一元化領導。1975年10月30日,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中共黑龍江省軍區委員會在徵得中共瀋陽軍區黨委同意後,向中央提出《關於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改變生產建設兵團體制的請示報告》。1975年12月27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了該報告[4]

1976年2月25日,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在佳木斯兵團俱樂部召開成立大會,同時宣告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撤銷。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張林池在大會上宣讀了《中共中央關於撤銷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報告》和省委關於總局領導幹部的任命書,由中共黑龍江省委任命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中共雞西市委書記孫子源任總局黨委書記兼局長。隨後,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軍、師以上幹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和瀋陽軍區負責安排,團以下幹部原則上統一就地轉業[2][4]

編制

[編輯]

1969年8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制為[1]

  • 兵團首長
    • 司令部
      • 辦公室
      • 作訓處
      • 軍務處
      • 計劃建設處
      • 生產處
      • 管理處
      • 司令部直屬:通信班、衛生所、招待所、汽車班、勘測設計隊
    • 政治部
      • 秘書處
      • 組織處
      • 宣傳處
      • 保衛處
      • 政治部直屬:報社、印刷廠
    • 後勤部
      • 財務處
      • 供銷處
      • 運輸機械處
      • 軍械處
      • 衛生處
      • 後勤部直屬:供應站、第一醫院、紅旗牧場、望哈農場
    • 一師
    • 二師
    • 三師
    • 四師
    • 五師
    • 六師
    • 獨立一團
    • 獨立二團
    • 獨立三團
    •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佳木斯肉聯廠
    • 化肥廠[1]

歷任領導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黑龙江省志·军事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11–113. 
  2. ^ 2.0 2.1 2.2 張南,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組建與撤銷,文化研究2016年4月
  3. ^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關於建立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批示》(中發〔68〕98號)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现役军人哪里去了. 北京知青網. 2012-03-23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5. ^ 黑龙江兵团大事记(一). 黑龍江兵團網. 2007-03-30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6. ^ 林源煉油廠志編審委員會. 林源炼油厂志. 林源煉油廠. 1999年. 圖片: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副司令顏文斌同志(右二)、後勤部副部長馮映離同志(右一)在建廠初期來廠檢查工作。 
  7.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北京知青網. 2015-07-07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8. ^ 晏緒倫同志逝世,解放軍報1999年11月28日,第04版
  9. ^ 曹煥榮. 北大荒——我新闻历程的“零公里”处. 黑龍江兵團網. 2007-09-11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