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時間軸
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時間軸 | |||||
---|---|---|---|---|---|
季節起止 | |||||
首場風暴形成 | 2015年5月28日 | ||||
最後風暴消散 | 2015年12月31日(有紀錄以來最遲) | ||||
最強風暴 | |||||
名稱 | 帕特里夏 (西半球有紀錄以來最強) | ||||
最大持續風速 | 215mph (345km/h) (1分鐘持續風速) | ||||
最低氣壓 | 872毫巴(百帕;25.75英寸汞柱) | ||||
持續最久 | |||||
名稱 | 希梅納 | ||||
持續時間 | 14.75天 | ||||
| |||||
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活躍的太平洋颶風季[1],颶風派翠莎更刷新西半球史上最強熱帶氣旋紀錄。颶風季5月15日在東太平洋(西經140度線以東)正式開始,6月1日在中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到西經140度線)開始,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每年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絕大多數熱帶氣旋都是這段時間形成。[2]本季首場風暴是5月28日成型的颶風安德烈斯,最後的氣旋是第九C號熱帶低氣壓,直到12月31日才消散,比颶風季正式結束還晚一個多月。
全季共形成31個熱帶低氣壓,其中26個升級熱帶風暴,16場達颶風強度,追平史上最高紀錄;11場達到大型颶風標準,再度追平歷史紀錄[注 1]。中太平洋活躍度創紀錄,形成或進入的熱帶氣旋有16個之多,遠超1992與1994年太平洋颶風季並列保持的紀錄(11個)[4]。8月30日,東北太平洋同時出現伊格納西奧、希梅納、基洛三場四級颶風,這在史上尚屬首次[5]。10月23日,颶風派翠莎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345公里、氣壓872毫巴(百帕,25.7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刷新西半球熱帶氣旋強度紀錄。強烈的聖嬰現象令海面溫度高到異常,加上垂直風切變化,共同導致2015年東太平洋的熱帶氣旋特別活躍,大量熱帶氣旋形成並增強。[6][7]
西經106度以東的風暴採用北美中部時區,114.9至106度間採用北美山區時區,140至115度採用太平洋時區[8],140度至國際日期變更線採用夏威夷-阿留申時區[9],但為方便起見,本文統一採用協調世界時。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時間軸記載全季所有熱帶或亞熱帶氣旋形成、增強、減弱、登陸,轉變成溫帶氣旋及消散的具體信息,還包括颶風季期間沒有發布的信息,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颶風季過後重新分析並回顧各風暴時的更新,包括最大持續風速、位置、距離在內的所有數字均四捨五入成整數。
時間軸
[編輯]五月
[編輯]- 5月15日
- 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正式開始[2]。
- 5月28日
- 06:00,10°48′N 109°54′W / 10.8°N 109.9°W: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以南約1335公里的擾動天氣區形成第一E號熱帶低氣壓[10]。
- 12:00,11°06′N 111°00′W / 11.1°N 111.0°W:第一E號熱帶低氣壓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以南約1310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安德烈斯」[10]。
- 5月29日
- 18:00,12°36′N 114°36′W / 12.6°N 114.6°W:熱帶風暴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南約780公里升級一級颶風[10]。
- 5月30日
- 12:00,14°06′N 115°42′W / 14.1°N 115.7°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南約715公里達到二級颶風標準[10]。
- 5月31日
- 00:00,15°00′N 116°36′W / 15.0°N 116.6°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南約725公里增強成三級颶風,是1971年以來第五個五月太平洋大型颶風[10]。
- 12:00,12°00′N 102°12′W / 12.0°N 102.2°W:墨西哥阿卡普爾科西南偏南約595公里的擾動天氣形成第二E號熱帶低氣壓[11]。
六月
[編輯]- 6月1日
- 00:00,15°18′N 119°00′W / 15.3°N 119.0°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南偏西約935公里達到四級強度[10]。
- 06:00,15°24′N 119°30′W / 15.4°N 119.5°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南偏西約975公里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35公里、氣壓937毫巴(百帕,27.67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0]。
- 12:00,13°18′N 103°30′W / 13.3°N 103.5°W:第二E號熱帶低氣壓在阿卡普爾科西南約55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布蘭卡[11]。
- 6月2日
- 00:00,16°18′N 121°12′W / 16.3°N 121.2°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南偏西減弱成三級颶風[10]。
- 06:00,16°54′N 121°54′W / 16.9°N 121.9°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南偏西約1175公里降至二級颶風範圍[10]。
- 12:00,17°24′N 122°42′W / 17.4°N 122.7°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以西約1245公里消退成一級颶風[10]。
- 18:00,12°54′N 104°30′W / 12.9°N 104.5°W:熱帶風暴布蘭卡在墨西哥錫瓦塔內霍西南偏南約660公里升級一級颶風[11]。
- 6月3日
- 06:0,18°54′N 124°42′W / 18.9°N 124.7°W:颶風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以西約1440公里降級熱帶風暴[10]。
- 06:00,12°36′N 104°36′W / 12.6°N 104.6°W:颶風布蘭卡在阿卡普爾科西南約690公里強化成二級颶風[11]。
- 12:00,12°24′N 104°36′W / 12.4°N 104.6°W:颶風布蘭卡快速增強,在阿卡普爾科西南約710公里達到四級颶風標準,是本季第二場大型颶風,也是1971年開始有可靠紀錄以來自然年內形成日期最早的第二場大型颶風[11]。
- 18:00,12°18′N 104°36′W / 12.3°N 104.6°W:颶風布蘭卡在墨西哥拉薩羅卡德納斯西南偏南約675公里達到風力時速235公里、氣壓936毫巴(百帕,27.64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1]。
- 6月4日
- 06:00,12°00′N 104°48′W / 12.0°N 104.8°W:強烈的上升流令海面溫度降低,颶風布蘭卡在拉薩羅卡德納斯西南偏南約715公里降至三級颶風標準[11][12]。
- 12:00,20°12′N 124°48′W / 20.2°N 124.8°W:熱帶風暴安德烈斯在索科羅島西北偏西約1455公里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10]。
- 12:00,12°12′N 104°54′W / 12.2°N 104.9°W:颶風布蘭卡在拉薩羅卡德納斯西南偏南約700公里急劇減弱成二級颶風[11]。
- 6月5日
- 12:00,14°30′N 106°30′W / 14.5°N 106.5°W:颶風布蘭卡在墨西哥曼薩尼約西南約555公里降至一級颶風標準[11]。
- 6月6日
- 00:00,15°42′N 107°54′W / 15.7°N 107.9°W:颶風布蘭卡在曼薩尼約西南約530公里再度增強成二級颶風[11]。
- 06:00,16°24′N 108°30′W / 16.4°N 108.5°W:颶風布蘭卡在墨西哥巴亞爾塔港西南約585公里再達大型颶風標準[11]。
- 12:00,17°06′N 109°06′W / 17.1°N 109.1°W:颶風布蘭卡在巴亞爾塔港西南約570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10公里的第二波強度高峰,再次成為四級颶風[11]。
- 18:00,17°48′N 109°42′W / 17.8°N 109.7°W:颶風布蘭卡在巴亞爾塔港西南約565公里減弱成三級颶風[11]。
- 6月7日
- 03:30左右:颶風布卡達從索科羅島東北僅50公里近海掠過,自動氣象站測得每小時119公里持續風速,陣風時速163公里後中止匯報[11]。
- 06:00,19°24′N 110°30′W / 19.4°N 110.5°W:颶風布蘭卡在墨西哥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南約395公里減弱成二級颶風[11]。
- 18:00,20°48′N 110°54′W / 20.8°N 110.9°W:颶風布蘭卡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南約25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11]。
- 6月8日
- 10:00,24°18′N 111°42′W / 24.3°N 111.7°W:熱帶風暴布蘭卡以風力時速80公里強度登陸墨西哥聖瑪格麗塔島,是1971年開始有可靠紀錄以來自然年內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登陸日期最早的熱帶氣旋[11],比原紀錄提早一個月[12]。
- 11:15,24°30′N 111°48′W / 24.5°N 111.8°W:熱帶風暴布蘭卡穿越馬格達萊納灣後以持續風速每小時70公里強度再次登陸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登陸點在阿古丁港附近[11]。
- 20:00,26°36′N 113°00′W / 26.6°N 113.0°W:熱帶風暴布蘭卡短暫返回太平洋並降級熱帶低氣壓,隨後以風力時速55公里強度第三次登陸,登陸點在墨西哥帕特羅奇尼奧西南偏南約25公里[11]。
- 6月9日
- 06:00,28°30′N 114°00′W / 28.5°N 114.0°W:熱帶低氣壓布蘭卡在墨西哥聖羅薩利亞西北約215公里瓦解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11]。
- 6月10日
- 18:00,12°00′N 98°30′W / 12.0°N 98.5°W:墨西哥埃斯孔迪多港西南偏南約465公里的大範圍低氣壓區形成第三E號熱帶低氣壓[13]。
- 6月11日
- 12:00,13°42′N 100°06′W / 13.7°N 100.1°W:第三E號熱帶低氣壓在阿卡普爾科以南約370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卡洛斯」[13]。
- 6月13日
- 12:00,15°00′N 99°54′W / 15.0°N 99.9°W:熱帶風暴卡洛斯在阿卡普爾科以南約23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13]。
- 18:00,15°06′N 99°54′W / 15.1°N 99.9°W:颶風卡洛斯在阿卡普爾科以南約195公里達到978毫巴(百帕,28.88英寸汞柱)最低氣壓[13]。
- 6月15日
- 00:00,16°36′N 101°12′W / 16.6°N 101.2°W:颶風卡洛斯在阿卡普爾科西南偏南約120公里降級熱帶風暴,估計是因風暴移動緩解形成上升流,深海寒冷海水令海面溫度降低[13]。
- 18:00,16°54′N 102°48′W / 16.9°N 102.8°W:熱帶風暴卡洛斯在拉薩羅卡德納斯西南約135公里再度升級颶風[13]。
- 6月16日
- 18:00,17°42′N 104°18′W / 17.7°N 104.3°W:颶風卡洛斯異常狹小,最大風速半徑僅72公里,在曼薩尼約以南約145公里達到每小時145公里最高風速[13]。
- 6月17日
- 06:00,18°48′N 104°42′W / 18.8°N 104.7°W:颶風卡洛斯迅速減弱,在曼薩尼約西南約50公里降級熱帶風暴[13]。
- 09:00,19°18′N 104°54′W / 19.3°N 104.9°W:熱帶風暴卡洛斯以風力時速80公里強度登陸墨西哥特納卡蒂塔附近[13]。
- 18:00,20°24′N 105°42′W / 20.4°N 105.7°W:熱帶風暴卡洛斯在巴亞爾塔港西南約55公里瓦解為殘留低氣壓區,風速跌至烈風強度以下[13]。
七月
[編輯]- 7月8日
- 00:00,15°18′N 139°30′W / 15.3°N 139.5°W:第四E號熱帶低氣壓在夏威夷州希洛東南偏東約1650公里成型,隨後馬上穿過西經140度線進入中太平洋[14]
- 12:00,16°36′N 142°00′W / 16.6°N 142.0°W:第四E號熱帶低氣壓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42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埃拉」[14]。
- 18:00,17°12′N 143°24′W / 17.2°N 143.4°W:熱帶風暴埃拉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265公里達到風力時速65公里、氣壓1002毫巴(百帕,29.59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4]。
- 7月10日
- 00:00,20°54′N 147°00′W / 20.9°N 147.0°W:熱帶風暴埃拉在希洛以東約85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14]。
- 06:00,11°30′N 169°54′W / 11.5°N 169.9°W:檀香山西南約1650公里的低氣壓區形成第一C號熱帶低氣壓[15]。
- 06:00,10°54′N 154°24′W / 10.9°N 154.4°W:檀香山東南約1205公里的低氣壓區發展出第二C號熱帶低氣壓[16]。
- 12:00,21°42′N 148°30′W / 21.7°N 148.5°W:熱帶低氣壓埃拉在希洛東北偏東約715公里瓦解成後熱帶氣旋[14]。
- 7月11日
- 00:00,11°24′N 172°42′W / 11.4°N 172.7°W:第一C號熱帶低氣壓在檀香山西南約1930公里升級成熱帶風暴哈洛拉[15]。
- 12:00,11°54′N 98°24′W / 11.9°N 98.4°W:阿卡普爾科東南偏南約555公里的低氣壓區形成第五E號熱帶低氣壓[17]。
- 18:00,14°24′N 157°36′W / 14.4°N 157.6°W:第二C號熱帶低氣壓在檀香山以南約76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尤因」,同時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65公里、氣壓1004毫巴(百帕,29.6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6]。
- 18:00,12°12′N 99°24′W / 12.2°N 99.4°W:第五E號熱帶低氣壓在阿卡普爾科以南約525公里升級成熱帶風暴多洛雷斯[17]。
- 7月12日
- 06:00,11°24′N 177°42′W / 11.4°N 177.7°W:熱帶風暴哈洛拉在中太平洋達到風力時速95公里、氣壓999毫巴(百帕,29.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5]。
- 12:00,13°06′N 125°00′W / 13.1°N 125.0°W: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1920公里的大範圍低氣壓區形成第六E號熱帶低氣壓[18]
- 18:00,14°48′N 160°36′W / 14.8°N 160.6°W:熱帶風暴尤因在檀香山西南偏南約780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16]。
- 7月13日
- 00:00:熱帶風暴哈洛拉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太平洋,日本氣象廳接手監控職能。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美國國家氣象局駐關島辦事處也發布公告[15]。
- 06:00,14°42′N 126°06′W / 14.7°N 126.1°W:第六E號熱帶低氣壓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1930公里升級為熱帶風暴恩里克[18]。
- 12:00,16°48′N 105°18′W / 16.8°N 105.3°W:熱帶風暴多洛雷斯在曼薩尼約西南約27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17]。
- 12:00,14°24′N 163°24′W / 14.4°N 163.4°W:熱帶低氣壓尤因在檀香山西南約965公里瓦解為後熱帶氣旋[16]。
- 7月14日
- 18:00,17°54′N 130°06′W / 17.9°N 130.1°W:熱帶風暴恩里克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2180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80公里、氣壓1000毫巴(百帕,29.53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8]。
- 7月15日
- 00:00,18°00′N 108°54′W / 18.0°N 108.9°W:颶風多洛雷斯在卡沃聖盧卡斯以南約555公里達到二級颶風標準[17]。
- 06:00,18°06′N 109°24′W / 18.1°N 109.4°W:颶風多洛雷斯快速增強,在索科羅島東南約175公里達到風力時速210公里、氣壓946毫巴(百帕,27.94英寸汞柱)最高強度,屬四級颶風[17]。
- 12:00,18°12′N 109°54′W / 18.2°N 109.9°W:颶風多洛雷斯在索科羅島東南約120公里減弱為三級颶風[17]。
- 7月16日
- 00:00,18°54′N 110°42′W / 18.9°N 110.7°W:颶風多洛雷斯降至二級颶風強度並從索科羅島東北僅32到40公里近海掠過。自動氣象站測得每小時127公里持續風速,陣風時速185公里[17]。
- 7月17日
- 00:00,20°36′N 112°54′W / 20.6°N 112.9°W:颶風多洛雷斯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400公里減弱成一級颶風[17]。
- 12:00,21°12′N 114°36′W / 21.2°N 114.6°W:颶風多洛雷斯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52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17]。
- 12:00,20°30′N 136°48′W / 20.5°N 136.8°W:熱帶風暴恩里克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915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18]。
- 7月18日
- 12:00,20°00′N 137°24′W / 20.0°N 137.4°W:熱帶低氣壓恩里克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850公里瓦解成殘留低氣壓區[18]。
- 18:00,23°48′N 118°12′W / 23.8°N 118.2°W:熱帶風暴多洛雷斯在南下加利福尼亞州憲法城以西約675公里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17]。
- 7月23日
- 06:00,17°48′N 113°48′W / 17.8°N 113.8°W: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690公里的狹長低氣壓區發展出第七E號熱帶低氣壓[19]。
- 12:00,18°36′N 114°30′W / 18.6°N 114.5°W:第七E號熱帶低氣壓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675公里升級為熱帶風暴費利西亞,同時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65公里、氣壓1004毫巴(百帕,29.6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19]。
- 7月24日
- 00:00,20°06′N 116°06′W / 20.1°N 116.1°W:熱帶風暴費利西亞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715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19]。
- 18:00,22°18′N 118°30′W / 22.3°N 118.5°W:熱帶低氣壓費利西亞瓦解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885公里瓦解成殘留低氣壓區[19]。
- 7月27日
- 18:00,15°24′N 125°12′W / 15.4°N 125.2°W: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1795公里的低氣壓區形成第八E號熱帶低氣壓,氣旋馬上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55公里、氣壓1006毫巴(百帕,29.71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0]。
- 7月29日
- 18:00,7°48′N 123°24′W / 7.8°N 123.4°W: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西南約2315公里的低氣壓區形成第九E號熱帶低氣壓[21]。
- 7月30日
- 00:00,8°00′N 124°42′W / 8.0°N 124.7°W:第九E號熱帶低氣壓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228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吉列爾莫」[21]。
- 00:00,16°36′N 136°24′W / 16.6°N 136.4°W:第八E號熱帶低氣壓在夏威夷島以東約1970公里消退成殘留低氣壓區[20]。
- 7月31日
- 06:00,11°12′N 130°00′W / 11.2°N 130.0°W:熱帶風暴吉列爾莫在希洛東南約2850公里升至一級颶風[21]。
- 12:00,12°06′N 131°54′W / 12.1°N 131.9°W:颶風吉列爾莫在希洛東南約2615公里增強成二級颶風[21]。
- 18:00,12°30′N 133°54′W / 12.5°N 133.9°W:颶風吉列爾莫增強在希洛東南約2400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75公里、最低氣壓967毫巴(百帕,28.56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1]。
八月
[編輯]- 8月2日
- 00:00:颶風吉列爾莫穿過西經140度線進入中太平洋[21]。
- 18:00,14°54′N 143°42′W / 14.9°N 143.7°W:颶風吉列爾莫在希洛東南約1320公里減弱成一級颶風[21]。
- 8月3日
- 12:00,16°36′N 145°42′W / 16.6°N 145.7°W:颶風吉列爾莫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050公里降級熱帶風暴[21]。
- 8月6日
- 00:00,12°24′N 129°12′W / 12.4°N 129.2°W: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2405公里的東風波發展成第十E號熱帶低氣壓[22]
- 12:00,12°36′N 131°30′W / 12.6°N 131.5°W:第十E號熱帶低氣壓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2550公里升級為熱帶風暴希爾達[22]。
- 8月7日
- 00:00,21°36′N 155°24′W / 21.6°N 155.4°W:熱帶風暴吉列爾莫在希洛以北約210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21]。
- 12:00,22°30′N 158°06′W / 22.5°N 158.1°W:熱帶低氣壓吉列爾莫在檀香山西北偏北約135公里瓦解為殘留低氣壓區[21]。
- 18:00,12°36′N 137°36′W / 12.6°N 137.6°W:熱帶風暴希爾達在希洛東南偏東約202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22]。
- 8月8日
- 00:00,12°48′N 139°00′W / 12.8°N 139.0°W:颶風希爾達快速增強,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880公里達到三級颶風標準[22]。
- 06:00:颶風希爾達穿過西經140度線進入中太平洋[22]。
- 18:00,13°36′N 142°48′W / 13.6°N 142.8°W:颶風希爾達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475公里增強成四級颶風,同時達到風力時速235公里、氣壓937毫巴(百帕,27.67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2]。
- 8月9日
- 12:00,14°30′N 146°12′W / 14.5°N 146.2°W:颶風希爾達的強度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110公里回落至三級颶風標準[22]。
- 18:00,14°48′N 147°06′W / 14.8°N 147.1°W:颶風希爾達在希洛東南約1010公里弱化成二級颶風[22]。
- 8月10日
- 18:00,16°12′N 150°00′W / 16.2°N 150.0°W:颶風希爾達在希洛東南約670公里降至一級颶風範圍[22]。
- 8月12
- 00:00,17°06′N 151°30′W / 17.1°N 151.5°W:颶風希爾達在希洛東南約47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22]。
- 8月13日
- 18:00,16°30′N 154°12′W / 16.5°N 154.2°W:熱帶風暴希爾達在希洛東南偏南約370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22]。
- 8月14日
- 00:00,16°00′N 155°18′W / 16.0°N 155.3°W:熱帶低氣壓希爾達在希洛以南約410公里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22]。
- 8月16日
- 00:00,16°30′N 112°54′W / 16.5°N 112.9°W: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南約780公里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十一E號熱帶低氣壓,氣旋馬上達到風力時速55公里、氣壓1003毫巴(百帕,29.62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3]。
- 8月18日
- 00:00,23°30′N 123°24′W / 23.5°N 123.4°W:第十一E號熱帶低氣壓在卡沃聖盧卡斯以西約1390公里瓦解成殘留低氣壓區[23]。
- 8月21日
- 00:00,14°48′N 177°30′W / 14.8°N 177.5°W:第四C號熱帶低氣壓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南偏西約875公里形成[24]
- 18:00,16°06′N 177°12′W / 16.1°N 177.2°W:第四C號熱帶低氣壓在約翰斯頓環礁以西約820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洛克」[24]。
- 8月22日
- 06:00,13°12′N 155°48′W / 13.2°N 155.8°W:希洛以南約725公里的低氣壓區形成熱帶低氣壓[5]。
- 12:00,17°12′N 177°54′W / 17.2°N 177.9°W:熱帶風暴洛克在約翰斯頓環礁以西約895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24]。
- 8月23日
- 00:00,18°24′N 179°00′W / 18.4°N 179.0°W:熱帶低氣壓洛克在約翰斯頓環礁以西約1020公里重達熱帶風暴標準[24]。
- 8月24日
- 18:00,25°18′N 176°42′W / 25.3°N 176.7°W:途經帕帕哈瑙莫夸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的熱帶風暴洛克在中途島東南偏南約330公里升級颶風[24]。
- 8月25日
- 00:00,13°06′N 131°06′W / 13.1°N 131.1°W: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西南偏西約2380公里的熱帶擾動發展成第十二E號熱帶低氣壓[25]
- 12:00,28°48′N 173°06′W / 28.8°N 173.1°W:颶風洛克在中途島以東約420公里達到風力時速120公里、氣壓985毫巴(百帕,29.09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4]。
- 18:00,30°06′N 173°00′W / 30.1°N 173.0°W:颶風洛克在中途島東北偏東約47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24]。
- 18:00,12°48′N 132°48′W / 12.8°N 132.8°W:第十二E號熱帶低氣壓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西南偏西約2660公里升級成熱帶風暴伊格納西奧[25]。
- 8月26日
- 12:00,10°24′N 110°54′W / 10.4°N 110.9°W:曼薩尼約西南約1185公里的大範圍低氣壓區形成第十三E號熱帶低氣壓[26]。
- 18:00,18°18′N 167°42′W / 18.3°N 167.7°W:熱帶低氣壓基洛在約翰斯頓環礁東北約25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5]。
- 18:00,36°36′N 179°12′E / 36.6°N 179.2°E:熱帶風暴洛克在中途島以北約950公里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並在此後六小時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由颱風阿薩尼消退轉變的溫帶氣旋吸收[24]。
- 8月27日
- 00:00,12°00′N 136°54′W / 12.0°N 136.9°W:熱帶風暴伊格納西奧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西南偏西約309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25]。
- 06:00,12°12′N 115°42′W / 12.2°N 115.7°W:第十三E號熱帶低氣壓在曼薩尼約西南偏西約143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希梅納」[26]。
- 18:00,12°54′N 140°12′W / 12.9°N 140.2°W:颶風伊格納西奧以一級颶風強度從希洛東南偏東約1760公里進入中太平洋[25]。
- 8月28日
- 06:00,12°12′N 120°30′W / 12.2°N 120.5°W:熱帶風暴希梅納在曼薩尼約西南偏西約1890公里升級一級颶風[26]。
- 18:00,12°18′N 122°36′W / 12.3°N 122.6°W:颶風希梅納快速增強,在下加利福尼亞州最南端西南約1785公里達到二級颶風標準[26]。
- 8月29日
- 00:00,12°18′N 123°36′W / 12.3°N 123.6°W:颶風希梅納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西南約1865公里急劇強化成四級颶風[26]。
- 06:00,17°42′N 173°00′W / 17.7°N 173.0°W:熱帶風暴基洛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北偏西約38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5]。
- 06:00,12°12′N 124°24′W / 12.2°N 124.4°W:颶風希梅納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西南約1945公里達到風力時速250公里、氣壓932毫巴(百帕,27.52英寸汞柱)最高強度,已至四級颶風上限[26]。
- 12:00,15°42′N 146°06′W / 15.7°N 146.1°W:颶風伊格納西奧快速增強,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050公里達到三級颶風範圍[25]。
- 18:00,17°54′N 174°48′W / 17.9°N 174.8°W:颶風基洛急劇強化,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北偏西約570公里成為三級颶風[5]。
- 18:00,16°06′N 146°36′W / 16.1°N 146.6°W:颶風伊格納西奧在希洛東南偏東約980公里增強成四級颶風[25]。
- 8月30日
- 00:00,18°06′N 175°42′W / 18.1°N 175.7°W:颶風基洛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北偏西約675公里強化成四級颶風[5]。
- 06:00,18°18′N 176°24′W / 18.3°N 176.4°W:颶風基洛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北偏西約750公里達到風力時速225公里、氣壓940毫巴(百帕,27.76英寸汞柱)最高強度,屬四級颶風標準[5]。
- 06:00,17°06′N 147°42′W / 17.1°N 147.7°W:颶風伊格納西奧在希洛東南偏東約820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35公里、氣壓942毫巴(百帕,27.82英寸汞柱)最高強度,屬四級颶風範圍[25]。
- 18:00,18°54′N 177°36′W / 18.9°N 177.6°W:颶風基洛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北偏西約885公里降至三級颶風強度[5]。
- 18:00,18°36′N 148°42′W / 18.6°N 148.7°W:颶風伊格納西奧在希洛以東約685公里弱化成三級颶風[25]。
- 8月31日
- 12:00,20°36′N 150°30′W / 20.6°N 150.5°W:颶風伊格納西奧在希洛東北偏東約490公里減弱成二級颶風[25]。
- 18:00,11°48′N 111°42′W / 11.8°N 111.7°W:卡沃聖盧卡斯以南約1205公里的狹長低氣壓區形成第十四E號熱帶低氣壓[27]。
九月
[編輯]- 9月1日
- 06:00,22°36′N 152°36′W / 22.6°N 152.6°W:颶風伊格納西奧在希洛東北約410公里降至一級颶風範圍[25]。
- 12:00,23°18′N 179°54′W / 23.3°N 179.9°W:颶風基洛以三級颶風強度從中途島西南偏南約605公里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變成颱風[5]。
- 12:00,16°36′N 139°36′W / 16.6°N 139.6°W:颶風希梅保持在四級強度約56小時,隨後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670公里減弱成三級颶風,並在不久後穿過西經140度線進入中太平洋[26]。
- 18:00,13°06′N 113°54′W / 13.1°N 113.9°W:第十四E號熱帶低氣壓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南約1165公里升級成熱帶風暴凱文[27]。
- 9月2日
- 00:00,24°12′N 155°00′W / 24.2°N 155.0°W:颶風伊格納西奧在檀香山東北約43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25]。
- 12:00,17°36′N 142°24′W / 17.6°N 142.4°W:颶風希梅納在希洛以東約1355公里減弱成二級颶風[26]。
- 18:00,26°24′N 157°42′W / 26.4°N 157.7°W:熱帶風暴伊格納西奧在檀香山以北約565公里再達一級颶風標準[25]。
- 9月3日
- 18:00,29°06′N 162°06′W / 29.1°N 162.1°W:颶風伊格納西奧在檀香山西北偏北約965公里再度降級熱帶風暴[25]。
- 18:00,18°30′N 115°48′W / 18.5°N 115.8°W:熱帶風暴凱文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780公里達到風力時速95公里、氣壓998毫巴(百帕,29.47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7]。
- 9月4日
- 06:00,19°24′N 144°36′W / 19.4°N 144.6°W:颶風希梅納在希洛以東約1100公里降至一級颶風範圍[26]。
- 9月5日
- 00:00,34°48′N 164°24′W / 34.8°N 164.4°W:熱帶風暴伊格納西奧在檀香山西北偏北約1620公里瓦解成後熱帶氣旋[25]。
- 06:00,22°48′N 114°36′W / 22.8°N 114.6°W:熱帶風暴凱文在卡沃聖盧卡斯以西約485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27]。
- 12:00,23°12′N 114°18′W / 23.2°N 114.3°W:熱帶低氣壓凱文在卡沃聖盧卡斯以西約445公里消退為殘留低氣壓區[27]。
- 18:00,21°30′N 146°30′W / 21.5°N 146.5°W:颶風希梅納在希洛東北偏東約91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26]。
- 18:00,12°06′N 106°18′W / 12.1°N 106.3°W:曼薩尼約西南約790公里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十五E號熱帶低氣壓[28]。
- 9月6日
- 06:00,13°12′N 107°48′W / 13.2°N 107.8°W:第十五E號熱帶低氣壓在曼薩尼約西南約83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琳達」[28]。
- 9月7日
- 06:00,16°18′N 111°00′W / 16.3°N 111.0°W:熱帶風暴琳達在索科羅島以南約26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28]。
- 12:00,17°12′N 111°42′W / 17.2°N 111.7°W:颶風琳達在索科羅島西南偏南約185公里增強成二級颶風[28]。
- 9月8日
- 12:00,20°36′N 113°36′W / 20.6°N 113.6°W:颶風琳達在索科羅島西北約340公里達到三級颶風標準,並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00公里、氣壓950毫巴(百帕,28.0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8]。
- 9月9日
- 06:00,22°48′N 115°54′W / 22.8°N 115.9°W:颶風琳達因海面溫度降低迅速減弱,在卡沃聖盧卡斯以西約620公里降至二級颶風標準[28]。
- 12:00,25°30′N 155°12′W / 25.5°N 155.2°W:熱帶風暴希梅納在檀香山東北偏北約540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26]。
- 12:00,23°24′N 116°24′W / 23.4°N 116.4°W:颶風琳達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北偏西約670公里減弱成一級颶風[28]。
- 18:00,24°00′N 117°00′W / 24.0°N 117.0°W:颶風琳達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北偏西約730公里降級熱帶風暴[28]。
- 9月10日
- 00:00,24°42′N 156°48′W / 24.7°N 156.8°W:熱帶低氣壓希梅納在檀香山東北偏北約370公里消退成殘留低氣壓區[26]。
- 12:00,25°42′N 118°24′W / 25.7°N 118.4°W:熱帶風暴琳達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北約915公里退化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28]。
- 9月18日
- 18:00,17°12′N 176°00′W / 17.2°N 176.0°W:第五C號熱帶低氣壓在檀香山西南偏西約1945公里成型[29]。
- 9月20日
- 18:00,24°18′N 113°42′W / 24.3°N 113.7°W:南下加利福尼亞州聖卡洛斯西南偏西約170公里近海形成第十六E號熱帶低氣壓[30]。
- 9月21日
- 00:00,23°06′N 172°30′W / 23.1°N 172.5°W:第五C號熱帶低氣壓在夏威夷州萊桑島以南約30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瑪麗亞」[29]。
- 04:45,26°36′N 113°06′W / 26.6°N 113.1°W:第十六E號熱帶低氣壓以風力時速55公里、氣壓1001毫巴(百帕,29.56英寸汞柱)強度從南下加利福尼亞州阿布雷奧約斯附近登陸[30]。
- 12:00,25°12′N 171°24′W / 25.2°N 171.4°W:熱帶風暴瑪麗亞在萊桑島東南約70公里達到持續風速80公里、氣壓992毫巴(百帕,29.29英寸汞柱)最高強度[29]。
- 13:45,28°48′N 112°18′W / 28.8°N 112.3°W:第十六E號熱帶低氣壓以風力時速55公里、氣壓1002毫巴(百帕,29.59英寸汞柱)強度登陸索諾拉州蒂布龍島附近[30]。
- 15:00,29°12′N 112°12′W / 29.2°N 112.2°W:第十六E號熱帶低氣壓以持續風速每小時55公里,氣壓1003毫巴(百帕,29.62英寸汞柱)強度從丘埃卡角附近登陸[30]。
- 18:00:第十六E號熱帶低氣壓在索諾拉州上空消散,殘留繼續向東北移動,後進入美國西南部[30]。
- 9月22日
- 18:00,29°18′N 173°18′W / 29.3°N 173.3°W:熱帶風暴瑪麗亞在萊桑島西北偏北約420公里消退成殘留低氣壓區[29]。
- 9月25日
- 00:00,14°00′N 149°06′W / 14.0°N 149.1°W:第六C號熱帶低氣壓在希洛東南約900公里形成[31]。
- 06:00,14°24′N 149°24′W / 14.4°N 149.4°W:第六C號熱帶低氣壓在希洛東南約845公里升級成熱帶風暴尼亞拉[31]。
- 9月26日
- 18:00,17°06′N 151°54′W / 17.1°N 151.9°W:熱帶風暴尼亞拉在希洛東南約445公里達到風力時速105公里、氣壓992毫巴(百帕,29.29英寸汞柱)最高強度[31]。
- 18:00,13°06′N 103°00′W / 13.1°N 103.0°W:阿卡普爾科西南約540公里的東風波發展成第十七E號熱帶低氣壓[32]。
- 9月27日
- 00:00,13°36′N 103°06′W / 13.6°N 103.1°W:第十七E號熱帶低氣壓在阿卡普爾科西南約500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馬蒂」[32]。
- 9月28日
- 12:00,15°00′N 156°36′W / 15.0°N 156.6°W:熱帶風暴尼亞拉在檀香山以南約710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31]。
- 12:00,16°18′N 103°00′W / 16.3°N 103.0°W:熱帶風暴馬蒂在阿卡普爾科以西約35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32]。
- 18:00,16°36′N 102°24′W / 16.6°N 102.4°W:颶風馬蒂在阿卡普爾科以西約275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30公里、氣壓987毫巴(百帕,29.1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32]。
- 9月29日
- 00:00,15°24′N 158°24′W / 15.4°N 158.4°W:熱帶低氣壓尼亞拉在檀香山以南約660公里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31]。
- 06:00,16°18′N 101°54′W / 16.3°N 101.9°W:颶風馬蒂在阿卡普爾科西南偏西約22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32]。
- 9月30日
- 06:00,16°06′N 101°42′W / 16.1°N 101.7°W:熱帶風暴馬蒂在阿卡普爾科西南偏西約210公里瓦解成後熱帶氣旋[32]。
十月
[編輯]- 10月3日
- 06:00,12°30′N 155°24′W / 12.5°N 155.4°W:第七C號熱帶低氣壓在夏威夷州卡蕾亞以南約715公里形成[33],是2015年中太平洋形成或從其他海域進入的第12個熱帶氣旋,刷新衛星時代以來中太平洋熱帶氣旋數量紀錄[34]。
- 06:00,12°18′N 171°30′W / 12.3°N 171.5°W:約翰斯頓環礁西南偏南約540公里形成第八C號熱帶低氣壓,氣旋馬上達到風力時速55公里、氣壓1001毫巴(百帕,29.56英寸汞柱)最高強度[35]。
- 12:00,12°36′N 155°12′W / 12.6°N 155.2°W:第七C號熱帶低氣壓在卡蕾亞以南約700公里升級為熱帶風暴歐霍[33]。
- 10月4日
- 06:00,10°42′N 171°36′W / 10.7°N 171.6°W:第八C號熱帶低氣壓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南偏南約710公里瓦解為後熱帶低氣壓區[35]。
- 10月6日
- 12:00,15°06′N 151°54′W / 15.1°N 151.9°W:熱帶風暴歐霍在希洛東南約610公里達到颶風標準[33]。
- 10月7日
- 06:00,19°06′N 147°54′W / 19.1°N 147.9°W:颶風歐霍在希洛以東約755公里增強成二級颶風[33]。
- 12:00,21°54′N 146°36′W / 21.9°N 146.6°W:颶風歐霍在希洛東北偏東約915公里達到風力時速175公里、氣壓957毫巴(百帕,28.26英寸汞柱)最高強度[33]。
- 10月8日
- 00:00,28°48′N 145°12′W / 28.8°N 145.2°W:颶風歐霍在希洛東北約1425公里降至一級颶風範圍[33]。
- 12:00,33°18′N 142°30′W / 33.3°N 142.5°W:颶風歐霍在希洛東北約1960公里轉變成溫帶氣旋,風速降至低於颶風標準[33]。
- 10月9日
- 12:00,10°48′N 131°36′W / 10.8°N 131.6°W:希洛東南約2705公里的大範圍低氣壓區形成第十八E號熱帶低氣壓[36]。
- 10月10日
- 00:00,11°06′N 134°30′W / 11.1°N 134.5°W:第十八E號熱帶低氣壓在希洛東南約240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諾拉」[36]。
- 10月11日
- 06:00:熱帶風暴諾拉穿過西經140度線進入中太平洋[36]。
- 10月12日
- 00:00,12°18′N 143°30′W / 12.3°N 143.5°W:熱帶風暴諾拉在希洛東南約1490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15公里、氣壓993毫巴(百帕,29.32英寸汞柱)最高強度[36]。
- 10月14日
- 06:00,14°48′N 150°24′W / 14.8°N 150.4°W:熱帶風暴諾拉在希洛東南約740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36]。
- 10月15日
- 00:00,10°12′N 117°00′W / 10.2°N 117.0°W: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南約1595公里的廣闊低氣壓區發展出第十九E號熱帶低氣壓[37]。
- 18:00,16°36′N 152°42′W / 16.6°N 152.7°W:熱帶低氣壓諾拉在希洛東南約425公里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36]。
- 10月17日
- 00:00,9°24′N 126°48′W / 9.4°N 126.8°W:第十九E號熱帶低氣壓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西南約2340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奧拉夫」[37]。
- 10月18日
- 06:00,9°18′N 131°36′W / 9.3°N 131.6°W:熱帶風暴奧拉夫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西南偏西約2760公里升級一級颶風[37]。
- 10月19日
- 00:00,9°36′N 135°00′W / 9.6°N 135.0°W:颶風奧拉夫在下加利福尼鑿開半島最南角西南偏西約3050公里強化成二級颶風[37]。
- 12:00,9°48′N 137°12′W / 9.8°N 137.2°W:颶風奧拉夫急劇增強,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西南偏西約3245公里達到三級颶風標準,是有紀錄以來最低緯度的東太平洋大型颶風[37]。
- 18:00,9°54′N 138°12′W / 9.9°N 138.2°W:颶風奧拉夫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西南偏西約3335公里增強至四級颶風範圍[37]。
- 10月20日
- 06:00,10°12′N 140°00′W / 10.2°N 140.0°W:颶風奧拉夫在希洛東南偏東約1935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40公里、氣壓938毫巴(百帕,27.7英寸汞柱)最高強度[37]。
- 06:00,13°24′N 94°00′W / 13.4°N 94.0°W:第二十E號熱帶低氣壓在墨西哥薩利納克魯斯東南偏南約330公里成型[38]。
- 10月21日
- 00:00,13°06′N 95°06′W / 13.1°N 95.1°W:第二十E號熱帶低氣壓在薩利納克魯斯以南約345公里升級為熱帶風暴帕特里夏[38]。
- 12:00,11°36′N 144°06′W / 11.6°N 144.1°W:颶風奧拉夫在希洛東南約1480公里減弱成三級颶風[37]。
- 10月22日
- 06:00,14°00′N 101°42′W / 14.0°N 101.7°W:熱帶風暴帕特里夏在阿卡普爾科西南約370公里升級一級颶風[38]。
- 12:00,14°36′N 103°06′W / 14.6°N 103.1°W:颶風帕特里夏快速增強,在曼薩尼約以南約505公里達到二級颶風標準[38]。
- 18:00,13°30′N 146°18′W / 13.5°N 146.3°W:颶風奧拉夫在希洛東南約1165公里降至二級颶風標準[37]。
- 18:00,15°12′N 104°12′W / 15.2°N 104.2°W:颶風帕特里夏在曼薩尼約以南約425公里達到四級颶風強度[38]。
- 10月23日
- 00:00,14°00′N 146°18′W / 14.0°N 146.3°W:颶風奧拉夫在希洛東南約1130公里再度增強成三級颶風[37]。
- 00:00,15°48′N 104°54′W / 15.8°N 104.9°W:颶風帕特里夏繼續增強,在曼薩尼約西南偏南約360公里達到五級颶風標準[38]。
- 12:00,17°18′N 105°36′W / 17.3°N 105.6°W:颶風帕特里夏在曼薩尼約西南約240公里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345公里、氣壓872毫巴(百帕,25.7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超越2005年882毫巴(百帕,26.05英寸汞柱)的大西洋颶風威爾瑪成為西半球最強熱帶旋,全球範圍僅次於1979年870毫巴(百帕,25.69英寸汞柱)的颱風泰培[38]。
- 23:00,19°24′N 105°00′W / 19.4°N 105.0°W:颶風帕特里夏以風力時速240公里、氣壓932毫巴(百帕,27.52英寸汞柱)的四級颶風強度從墨西哥奎克斯馬拉附近登陸,是有紀錄以來登陸時最強的東太平洋熱帶氣旋[38]。
- 10月24日
- 00:00,19°36′N 104°54′W / 19.6°N 104.9°W:颶風帕特里夏在曼薩尼約西北偏北約135公里減弱成三級颶風。
- 03:00,20°12′N 104°36′W / 20.2°N 104.6°W:颶風帕特里夏急劇消退,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西南偏西約13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38][39]。
- 12:00,23°12′N 102°18′W / 23.2°N 102.3°W:熱帶風暴帕特里夏在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以北約145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38]。
- 18:00前:熱帶低氣壓帕特里夏在墨西哥中部上空消散[38]。
- 18:00,19°42′N 145°06′W / 19.7°N 145.1°W:颶風奧拉夫在希洛以東約1045公里弱化成二級颶風[37]。
- 10月25日
- 06:00,20°48′N 144°12′W / 20.8°N 144.2°W:颶風奧拉夫在希洛以東約1140公里消退成一級颶風[37]。
- 10月26日
- 12:00,24°24′N 141°30′W / 24.4°N 141.5°W:颶風奧拉夫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西南偏西約254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37]。
- 18:00,25°18′N 139°30′W / 25.3°N 139.5°W:熱帶風暴奧拉夫從聖地牙哥西南偏西約2320公里穿過西經140度線回到東太平洋,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從東太平洋進入中太平洋後又返回東太平洋的熱帶氣旋[37]。
- 10月27日
- 12:00,26°36′N 135°30′W / 26.6°N 135.5°W:熱帶風暴奧拉夫在聖地牙哥西南偏西約1900公里瓦解為後熱帶氣旋[37]。
十一月
[編輯]- 11月18日
- 12:00,12°54′N 106°54′W / 12.9°N 106.9°W:曼薩尼約西南偏南約730公里形成第二十一E號熱帶低氣壓[40]。
- 11月19日
- 12:00,14°12′N 106°06′W / 14.2°N 106.1°W:第二十一E號熱帶低氣壓在曼薩尼約西南偏南約570公里升級成熱帶風暴里克,同時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65公里、最低氣壓1002毫巴(百帕,29.59英寸汞柱)最高強度[40]。
- 11月22日
- 06:00,17°00′N 117°30′W / 17.0°N 117.5°W:熱帶風暴里克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約1030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40]。
- 18:00,17°48′N 118°54′W / 17.8°N 118.9°W:熱帶低氣壓里克在卡沃聖盧卡斯西南偏西約1085公里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40]。
- 11月23日
- 18:00,10°48′N 102°00′W / 10.8°N 102.0°W:第二十二E號熱帶低氣壓在阿卡普爾科西南偏南約710公里成型[41]。
- 11月24日
- 00:00,10°48′N 103°18′W / 10.8°N 103.3°W:第二十二E號熱帶低氣壓在曼薩尼約以南約925公里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桑德拉」[41]。
- 11月25日
- 06:00,12°06′N 108°30′W / 12.1°N 108.5°W:熱帶風暴桑德拉在曼薩尼約西南偏南約895公里升級一級颶風[41]。
- 12:00,12°18′N 109°18′W / 12.3°N 109.3°W:颶風桑德拉快速增強,在曼薩尼約西南約915公里達到二級颶風強度[41]。
- 11月26日
- 00:00,13°18′N 110°12′W / 13.3°N 110.2°W:颶風桑德拉在曼薩尼約西南約895公里達到三級颶風標準,刷新東北太平洋形成日期最晚的大型颶風紀錄[41]。
- 06:00,14°06′N 110°12′W / 14.1°N 110.2°W:颶風桑德拉急劇強化,在科連特斯角西南約855人公里提升到四級颶風範圍,同時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40公里、氣壓934毫巴(百帕,27.58英寸汞柱)最高強度[41]。
- 11月27日
- 00:00,17°24′N 109°48′W / 17.4°N 109.8°W:颶風桑德拉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角以南約610公里減弱成三級颶風[41]。
- 06:00,18°30′N 109°18′W / 18.5°N 109.3°W:颶風桑德拉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以南約490公里消退成二級颶風[41]。
- 18:00,20°00′N 108°12′W / 20.0°N 108.2°W:颶風桑德拉在瑪麗亞群島西南約240公里降至一級颶風範圍[10]。
- 11月28日
- 00:00,20°42′N 108°48′W / 20.7°N 108.8°W:颶風桑德拉迅速減弱,在瑪麗亞群島西南偏西約255公里降級熱帶風暴[41]。
- 06:00,21°12′N 109°06′W / 21.2°N 109.1°W:熱帶風暴桑德拉在卡沃聖盧卡斯東北約200公里瓦解為殘留低氣壓區[41]。
- 11月30日
- 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正式結束[2]。
十二月
[編輯]- 12月31日
- 00:00,2°12′N 175°30′W / 2.2°N 175.5°W:約翰斯頓環礁西南偏南約1740公里形成第九C號熱帶低氣壓,氣旋馬上達到風力時速55公里、氣壓1001毫巴(百帕,29.56英寸汞柱)最高強度[42]。
一月
[編輯]- 2016年1月1日
- 00:00,2°12′N 176°24′W / 2.2°N 176.4°W:第九C號熱帶低氣壓在約翰斯頓環礁西南偏南約1780公里消退成殘留低氣壓區[42]。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Kieran Hickey. A review of the 2015 hurricane, tropical cyclone and typhoon sea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eorology. 2016-08, 41 (398): 162–167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6).
- ^ 2.0 2.1 2.2 G: Tropical Cyclone Climatology.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1-06-02. G1) When is hurricane season ? [2021-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7).
- ^ The Saffir-Simpson Scale.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21-06-01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1).
- ^ Tropical Weather Summary for the Central North Pacific (報告).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6-01-01 [2019-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2).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Thomas Birchard. Hurricane Kilo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8-10-10 [2021-06-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3-28).
- ^ Lixion A. Avila. 2015 Eastern North Pacific Hurricane Season (PDF) (報告). Annual Summary.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2-26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0).
- ^ Chris Brenchley. Historic Hurricane Season – 2015 Summary for the Central Pacific Basin (PDF) (報告).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5-12-18 [2019-04-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4-02).
- ^ Berg, Robbie. Tropical Depression One-E Discussion Number 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05-28 [May 28,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 ^ About the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ograph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Michael J. Brennan. Hurricane Andres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08-06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5-23).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Richard J. Pasch; David P. Roberts. Hurricane Blanc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1-30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0).
- ^ 12.0 12.1 Jeff Masters. Tropical Storm Blanca Hits Baja a Month Earlier Than Their Previous Earliest Landfall. Weather Underground. 2015-06-08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John L. Beven II;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Carlos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0-27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14.0 14.1 14.2 14.3 14.4 Stacy R. Stewart; Thomas Birchard. Tropical Storm El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6-10-17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0).
- ^ 15.0 15.1 15.2 15.3 Derek Wroe. Tropical Storm Halol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7-07-09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7).
- ^ 16.0 16.1 16.2 16.3 Christopher Jacobson. Tropical Storm Iune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8-04-16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7).
-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Todd B. Kimberlain. Hurricane Dolores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0-27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18.0 18.1 18.2 18.3 18.4 Daniel P. Brown. Tropical Storm Enrique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09-16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19.0 19.1 19.2 19.3 John P. Cangialosi. Tropical Storm Felici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09-03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20.0 20.1 Robbie Berg. Tropical Depression Eight-E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09-09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Lixion A. Avila. Hurricane Guillermo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09-29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Eric S. Blake. Hurricane Hild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0-29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0).
- ^ 23.0 23.1 Richard J. Pasch. Tropical Depression Eleven-E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2-16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Derek Wroe. Hurricane Loke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7-08-01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9).
-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John L. Beven II; Christopher Jacobson. Hurricane Ignacio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and Honolulu, Hawaii: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8-08-17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0).
-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Stacy R. Stewart; Jeffrey Powell. Hurricane Jimen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2-04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27.0 27.1 27.2 27.3 27.4 Todd B. Kimberlain. Tropical Storm Kevin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1-28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Daniel P. Brown. Hurricane Lind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1-12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5-17).
- ^ 29.0 29.1 29.2 29.3 Jon Jelsema. Tropical Storm Mali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6-06-01 [2018-06-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6-20).
- ^ 30.0 30.1 30.2 30.3 30.4 John P. Cangialosi. Tropical Depression Sixteen-E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1-11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0).
- ^ 31.0 31.1 31.2 31.3 31.4 Sam Houston; Thomas Birchard. Tropical Storm Niala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6-11-16 [2019-05-11]. (原始內容 (DOCX)存檔於2019-05-11).
-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Robbie Berg. Hurricane Marty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1-05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Sam Houston; Derek Wroe. Hurricane Oho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6-11-21 [201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 ^ Thomas Birchard. Tropical Depression Seven-C Discussion Number 1 (報告).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5-10-03 [2018-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8).
- ^ 35.0 35.1 Christopher Jacobson. Tropical Depression Eight-C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7-10-10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8).
-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Lixion A. Avila. Tropical Storm Nor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2-08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 37.09 37.10 37.11 37.12 37.13 37.14 Eric S. Blake; Jon Jelsema. Hurricane Olaf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2-09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Todd B. Kimberlain; Eric S. Blake; John P. Cangialosi. Hurricane Patrici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2-04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03).
- ^ Eric S. Blake; Stacy R. Stewart. Hurricane Patricia Advisory Number 17 (Advisory).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5-10-24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 ^ 40.0 40.1 40.2 40.3 John L. Beven II. Tropical Storm Rick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1-20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0).
- ^ 41.00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41.07 41.08 41.09 John L. Beven II. Hurricane Sandra (PDF)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6-01-29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1).
- ^ 42.0 42.1 Sam Houston; Thomas Birchard. Tropical Depression Nine-C (報告).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onolulu, Hawaii: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6-12-22 [2018-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7).
外部連結
[編輯]-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2015年熱帶氣旋公告存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2015年東太平洋颶風季熱帶氣旋報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太平洋颶風中心:2015年中太平洋颶風季熱帶氣旋報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