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也稱大陸地震預警系統,是在中國大陸建成的一個地震預警系統,可以在地震波到達各地前的一段時間差內生成地震預警警報,向手機電腦廣播電視、專用接收終端等渠道發佈預警信息。截至2016年3月,該系統運用中國大陸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建成的部分台站,系統覆蓋面積達到220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佔中國大陸人員密集之地震區人口的90%,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預警系統。ICL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英文名稱「Institute of Care-Life」(關愛生命機構)的首字母縮寫。

研發歷史

[編輯]

ICL地震預警系統的主研者是中國留學生物理學博士王暾,他本來在奧地利從事研究,但於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有感於中國沒有地震預警系統,決定回國開發類似系統[1]。當時,很多人不相信可以實現此種預警系統,只有七人願意加入王暾的團隊,成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成都雙楠街道一個小區進行研究[原創研究?],歷時數年[1]。研究工作的資本是王暾到處賒借的300萬人民幣,在開展研究一年後已經用完,令團隊面臨財政壓力,團隊成員一度要用自己的積蓄來支撐研究項目;不過,隨着地震預警系統漸具雛形,研究團隊陸續收到政府扶持資金(20萬人民幣)和科技部專項資金,又在2011年得到300多萬人民幣的資金支持,得以紓解財政問題[1][2]

到了2012年,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初步掌握地震預警和地震烈度速報的核心技術,並成功開發軟硬件一體化系統,把技術融入到系統中,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這套地震預警系統在2012年9月通過四川省科技廳組織、鑑定委員會負責的科技成果鑑定,獲評定為「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鑑定的同類系統[3]

運作

[編輯]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而未及造成嚴重破壞前發出警告,原理為:在震央發生地震後,具破壞性的地震波有一段時間尚未傳到各地,而由於電磁波比地震波快,系統可以把烈度儀監測到的地震波信息轉為電磁波,在地震波到達前的數秒至幾十秒發出預警[2]。透過對地震波波形的監測、分析、匯總、綜合分析,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能夠生成地震預警警報,並以手機、電腦、廣播、電視、專用接收終端等渠道來發布[3]。系統吸收中國和其他地區的地震預警技術(尤其是日本),加以重大創新,又採用了多種世界首創的技術,例如現地法和異地法融合、烈度聲音提示等[3][4]

應用

[編輯]
在一起地震中,民眾透過專用軟體收到的地震預警

地區

[編輯]

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在2012年主要用於汶川大地震餘震區和四川、雲南交界處,其後發展到中國大陸其他地區[5]。至2014年,此系統在中國大陸15個省市被採用,覆蓋面積接近100萬平方公里[2]。至2016年3月,中國大陸合共有31個省、市、自治區採用ICL地震預警系統(例如四川雲南陝西甘肅等),系統覆蓋面積達到220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佔中國大陸人員密集之地震區人口的90%,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預警系統[1][5]。這個系統的出現使中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向公眾發布地震預警的國家[6][7][5]

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在2014年出口到海地,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尼泊爾科技院英語Nep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聯合建設的尼泊爾地震預警系統亦在2015年投入建設[1]

對象

[編輯]

政府和基建

[編輯]

自2014年起,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四川省應急管理辦公室、雲南省應急管理辦公室、四川省消防總隊等災害管理相關部門提供地震預警和地震烈度速報服務,而包括四川公安在內的近20個政務微博會發佈預警資訊[5]。四川省成都市和安徽省滁州市的城市地震預警系統建設項目亦初步應用了此系統[3]

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也用於公共建設上,例如:成都高新區所有公立學校均受系統覆蓋,可以由校園廣播發出地震預警;成都地鐵在2014年啟用此系統,以後一旦接收到地震預警,列車便會減速至25公里每小時、並緊急停靠到最接近的站台[1]。燃氣、高鐵化工等重大工程也逐步採用此系統[5]。人員密集或進行重大工程的場所可以安裝專用終端,用作接收地震預警,從而降低人命傷亡、避免次生災害[4]

公眾

[編輯]

預警系統在2012年4月首次獲電視台採用,一旦發生地震,合作電視台的電視畫面便會在地震波來臨前自動顯示預警彈窗和倒計時[2]

使用行動作業系統的民眾可以在蘋果App Store)或安卓應用商店免費下載專用軟體,只要身處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200萬平方公里,以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為核心技術),就可以接收地震預警[4]

2019年11月,小米公司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共同宣布,MIUI小米電視產品上正式啟用兩者聯合研製的地震預警系統,並將無償向全球同行開放研發經驗[8][9]

2019年12月5日,電視地震預警功能成功為部分電視用戶提供唐山市豐南區發生4.5級地震的提前預警。該功能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北京酷雲互動合作研發,並已內置到創維康佳長虹樂視等廠商的部分智能電視,以及新潮傳媒、農廣傳媒等戶外屏幕終端中,用戶覆蓋量達數億。收到預警信息的終端將在大屏幕上彈窗顯示並語音播報地震預警信息[10]

成果

[編輯]

截至2016年3月,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未有漏報或誤報破壞性地震和餘震的紀錄,響應時間為6.2秒,預警盲區有21公里[1]

2011年4月,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成功對一次汶川大地震餘震作出預警[1]。2013年2月,雲南發生4.9級地震,系統成功在地震波到達雲南昭通市前15秒發出預警,是中國大陸首次國內成功對破壞性地震作預警[2]。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累計在最少30次破壞性地震中成功發出預警,有減輕災害破壞的實際效用[5]。這些地震包括2013年蘆山地震2014年魯甸地震2017年九寨溝地震[5][11]2019年宜賓地震中,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的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對此次地震進行了預警。此次地震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宜賓、成都的部分民眾通過公共廣播、電視、手機、專用地震預警終端收到預警提示。[12]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海归”放弃读博回国潜心研发地震预警系统. 新華網. 2016-03-08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2. ^ 2.0 2.1 2.2 2.3 2.4 李梓汐; 王鑫昕. 王暾:和地震赛跑的海归博士. 中國青年報. 2014-09-21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3. ^ 3.0 3.1 3.2 3.3 中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通过鉴定. 中國日報. 2012-09-03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4. ^ 4.0 4.1 4.2 大陸建成5010個地震預警台. 中時電子報. 2014-10-21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陳明; 向芸. 成都高新區地震預警專家入選“中國好人榜”. 大公網. 2015-11-04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6. ^ 2014中國地震預警事業發展與展望藍皮書 -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7. ^ 北京青年報. “提前20秒预警可降63%伤亡人数”. 新華網. 2017-08-18 [2019-06-18]. [失效連結]
  8. ^ 李正浩. 科技守护生命 MIUI11/小米电视地震预警系统启用. CNMO. 2019-11-19 [201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2). 
  9. ^ 小米MIUI 11地震预警“立功”,网友提前几十秒收到预警. IT之家. 2019-11-10 [201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4) (中文(中國大陸)). 
  10. ^ 河北唐山4.5级地震电视弹出预警通知,是怎么实现的. IT之家. 2019-12-05 [2019-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中文(中國大陸)). 
  11. ^ 劉江. 九寨沟7级地震 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向全国多地预警. 國際在線. 2017-08-09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12. ^ 中國青年報. 长宁地震后成都这一幕刷屏上热搜 网友:想哭. 新浪新聞. [2019-06-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