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討論:烏孜別克族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 希望能增添民族分布地圖。其他民族詞條亦有此願望。謝謝。Cao Yi 10:05 2006年11月22日 (UTC)

建議改名:「烏茲別克族」→「烏孜別克族」

[編輯]

烏茲別克族烏孜別克族:名從主人,應使用突厥民族自稱Oʻzbek / اوزبیک 翻譯而來的「烏孜別克」而不是從蘇俄翻譯來的「烏茲別克」(即用平音「孜」而不用吐氣音「茲」——是Oʻzbek不是Oʻtsbek)。至於國名「烏茲別克斯坦」實為兼顧該國(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各個民族(比如俄羅斯族、烏克蘭族),為中立、和諧而沿用的蘇聯時代名稱,不應強加到主體民族、民族語言上。--118.211.200.94留言2013年11月6日 (三) 15:53 (UTC)[回覆]

(+)支持:中國大陸可參考國家民委網站對「烏孜別克族」的介紹。[1]太虛乎留言2013年11月7日 (四) 05:02 (UTC)[回覆]

(-)反對:「孜」與「茲」在此處讀音完全相同,都是zī,不可能存在兩者是源自不同語源的翻譯。太虛乎給出的網頁表明國家民委甚至都兩者混用,第二段就用了「烏茲別克族」--幽靈巴尼留言2013年11月7日 (四) 07:49 (UTC)[回覆]

(!)意見:閣下必定對外語譯音不甚了解。「烏茲別克」來源於《俄語譯音表》,而「烏孜別克」是參考了《維吾爾語地名譯音規則》的結果(維吾爾語和烏孜別克語的接近程度是眾所周知的,可以說兩種語言可以直接互相通話)。這兩個地名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孜」字常用於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和欽察語支的地名漢語,而「茲」常用於印歐語的地名漢語,二者不應被混用。--114.132.245.237留言2013年11月9日 (六) 09:40 (UTC)[回覆]
另外「茲」用於斯拉夫語族譯音時確實也讀「zī」,參見《俄語譯音表》等;但「茲」用於西域諸國譯音時卻是發「cí」的音,比如「龜茲」。現在「烏茲別克」一稱業已陷入兩難的境況:如果理解成斯拉夫語譯音,則音對了但詞源錯了;如果理解成烏孜別克語譯音,則詞源對了,但音錯了。--114.132.245.237留言2013年11月9日 (六) 09:40 (UTC)[回覆]
(!)意見:對於【「茲」用於西域諸國譯音時卻是發「cí」的音】,是閣下您自己的理解,還是有譯音規則?假如是前者,那麼僅僅是靠一個「龜茲」的稱呼並不足以支撐起閣下的論斷。還有【「烏茲別克」來源於《俄語譯音表》】的說法有證據嗎?--幽靈巴尼留言2013年11月10日 (日) 12:10 (UTC)[回覆]
  • 「茲」用於西域諸國譯音時卻是發「cí」的音是源於:我能提供至少一個「茲」用於西域諸國譯音發「cí」的音的例子,而閣下卻未能提供任何「茲」用於西域諸國譯音發「zī」的例子。
閣下總是攻擊在下給出的證據、例子不夠充分。在下懇請閣下給出(哪怕是不充分的)證據、例子證明閣下的「『孜』與『茲』在此處讀音完全相同,都是zī」和「不可能存在兩者是源自不同語源的翻譯」兩個論點。希望閣下更多的立論而不僅僅是駁論——如果閣下能夠提供「『孜』與『茲』在此處讀音完全相同,都是zī」的證據並給出一個「Oʻzbek / اوزبیک」(或其他相關詞彙)在維吾爾語、烏孜別克語(或其他相關語言)的譯音表中譯音結果為「烏茲別克」的例子,在下自然會收回那句話。--114.132.245.136留言2013年11月13日 (三) 10:12 (UTC)[回覆]
  • 「烏茲別克」來源於《俄語譯音表》是源於:「Узбекская С. С. Р.」的音譯為「烏茲別克斯卡亞·索.·索.·列.」;而CAT:外語譯音表中不存在其他相關語言的譯音表(或者漢字譯音規則),使得任何一個與烏孜別克相關的詞的譯音是「烏茲別克」。--114.132.245.136留言2013年11月13日 (三) 10:12 (UTC)[回覆]

(+)支持:以漢譯為準。——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3年11月22日 (五) 09:43 (UTC)[回覆]

  • (!)意見「『孜』與『茲』在此處讀音完全相同,都是zī」這是論述一個事實,各專有名詞的讀音完全比較方便的檢查就是依據央視新聞讀音,兩者均有在新聞中出現,讀音均為「zī」-幽靈巴尼留言2013年11月27日 (三) 01:33 (UTC)[回覆]
「孜」僅有一個讀音,就是「zī」,「茲」在現代漢語中僅僅在「龜茲」中發音為「cí」,古籍中茲的cí音也就另外多一個「通『慈』」的義項。
  • 《康熙字典》中「茲」讀音為「《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僅僅在示例中有「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見【申集上】【艸部】 茲)可見康熙字典認為除「龜茲」這個個例,其餘情況均為「zī」。
  • 《現代漢語詞典》中「cí」音,釋義為「龜茲(Qiūcí),古代西語國名,在今新疆庫車一帶。」,說明《現》也認為「龜茲」就是個特例。

-幽靈巴尼留言2013年11月27日 (三) 01:53 (UTC)[回覆]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完成,首個重要版本也是用烏孜別克。--Gakmo留言2013年12月8日 (日) 17:0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烏孜別克族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15:4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烏孜別克族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3日 (四) 19:1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