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梅卡瓦主戰坦克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關於梅卡瓦防護水平等
[編輯]「梅卡瓦MKI是當時世界上防護能力最強的主戰坦克」
[編輯]MK.III之後的梅卡瓦可能具有一流防護,但梅卡瓦MK.I和II的裝甲遠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強。
雖然梅卡瓦I的首上高度傾斜,但裝甲厚度只有20~30mm,而傾斜對現代APFSDS不但不會提高防禦,反而會增加穿深,其側面裝甲(尤其是右側引擎處)更是薄弱。這張工廠中的照片顯示了梅卡瓦MK.I的正面和側面有多薄:http://s1191.photobucket.com/user/tsapan49/media/7373_zps8b377001.jpg.html
「在MK.I的引擎前有兩層鋼裝甲」這個引用自Rolf Hilmes那張線圖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引擎室空間不夠。此外,拿引擎和油箱當防護也只是一廂情願,70mm的油箱對於HEAT才相當於10mm的鋼板,更不用說對抗APFSDS。梅卡瓦I的炮塔設計也很有缺陷,其主炮炮軸位於正面間隙裝甲中,一旦正面中彈,很可能會卡死主炮。一個側面說明梅卡瓦I裝甲水平的例子是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幾乎為所有參戰的坦克加掛了反應裝甲,唯獨梅卡瓦MK.I沒有。不是因為以色列自信梅卡瓦的防護,而是因為其首上裝甲過薄,無法承受反應裝甲中彈後自身的爆炸。
http://www.fpnp.net/ar/thumbgen.php?im=../images_lib/images/5_1489527844_4213.jpg&w=760&h=467 黎巴嫩戰爭中被摧毀的梅卡瓦
「同時它的車體設計為可搭載5-6名步兵戰鬥,使其兼有步兵戰車的功能」
[編輯]這也是一個流傳甚廣的錯誤認知。事實上由於梅卡瓦MK.I炮塔里沒炮彈,車體後面塞滿了彈藥,平時根本沒有空間容納多餘的成員。只有在炮彈全部耗盡後才能裝下幾名士兵,而且必須彎腰縮腿,不可能堅持很長時間。車體後部的門是為了讓坦克在處於賣頭狀態下也能補充彈藥而設計的。
梅卡瓦MK.I的初衷是為了在武器禁運情況下,以色列也能依靠自主設計擁有裝甲部隊,和中東國家坦克進行長距離交火。其全身上下幾乎全是進口零件,從火炮到火控,再到引擎和輪子,沒有太多自主創新的元素。在其入役的1979年,防護水平遠不能和採用複合裝甲的T-72A或XM1相提並論。以色列坦克在黎巴嫩戰爭中對抗蘇制坦克的表現,更多要歸功於M111 APFSDS,而不是裝甲。個人覺得現在這詞條偏聽偏信的流言成分太多,需要修改一下。--Medalofdead(留言) 2017年4月9日 (日) 04:35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梅卡瓦主戰坦克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israeli-weapons.com/weapons/vehicles/self_propelled_artillery/slammer/Slammer.html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617225521/http://www.israeli-weapons.com/weapons/vehicles/self_propelled_artillery/slammer/Slammer.html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