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討論:熱帶氣旋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已撤銷的典範條目熱帶氣旋曾屬典範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優良條目落選熱帶氣旋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7年1月24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07年2月12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2007年3月13日典範條目重審維持
2015年2月27日典範條目重審撤銷
2015年7月15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典範條目;其後評選優良條目亦落選
基礎條目 熱帶氣旋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物理學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物理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物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熱帶氣旋專題 (獲評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熱帶氣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氣象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氣象所說的是都是地理地方,與政權沒有關係。氣象是沒有國界,沒有政權。熱帶氣旋不會管你是大明、大清、大順、中華民國、中華帝國、大日本帝國、中華共和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太敏感,把政治拉進來。條目中特別說「台灣」是因為台灣在颱風影響範圍中有特別意義。看看條目中有說夏威夷、加利福尼亞;難道指該兩地不是美國部份? 文中又有「太平洋上島國」,難道指太平洋上有個叫島國? Peterpan 04:24 2006年5月16日 (UTC)

我認為169.231.1.116的修改是有道理的,條目中也沒有把美國和夏威夷並列,而中國和台灣並列確實違反了政治中立原則。參見其他條目,當相關事物敘述時,都是中國大陸台灣的。儘管該條目無政治,但為了確保中立,我贊同169.231.1.116的修改。--涓生 08:31 2006年5月16日 (UTC)

有些管理員就是這樣野蠻,總之他們不喜歡的東西,不管是不是是實,都要刪去。我都知道的的修改是對的,但是當我遇到那些野蠻的人,我不知道怎麼辦 - 169.231.1.116 03:06 2006年5月21日 (UTC)


中國大陸台灣這種描述是合理的,不明白為何要封--Hello World! 05:10 2006年5月17日 (UTC)

又,最初回退是因為把中國改成了「大陸」 ,變成了中國中心,不如不改。另外若果寫成「中國大陸」的話,應否加入「海南」?雖然平常說的中國大陸在政治意義上是包括了海南,但從地理上來說海南不是大陸的說分。Peterpan 06:09 2006年5月17日 (UTC)

大陸是簡稱,他給的重定向是指向了中國大陸。海南屬於中國大陸的說法已經是公認,不會造成混淆。所以依然建議要改為中國大陸台灣,符合中立原則。實在是認為會造成誤解的話,在中國大陸後加上海南島即可,完全避免政治爭議。--涓生 11:05 2006年5月17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
  • 熱帶氣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自然科學-大氣物理學及氣象學--Quarty 11:38 2007年1月19日 (UTC)
    • (+)支持 這是一個已存在很久的老條目,不過一直以來質量不太好。經過Quarty的一番努力,令人耳目一新。Peterpan 15:50 2007年1月19日 (UTC)
    • (!)意見,在我支持之前,請先協助調整架構,現在這樣看起來仍紊亂,因為我實在改不過來,所以需要有人幫忙,建議段落如盛行地區-結構-形成、運動和路徑(請一併整合熱帶氣旋的力學)-消散-影響(先有影響才需要監測啊)-監測和預報(觀測與預測、預報中心放進來,順便說命名和編號、熱帶氣旋的級別),可避免索引過於瑣碎,整體也會比較有脈絡可循。內容和相關題目以後都不錯,就是整個排序我有比較大的這個意見,另外,科氏力造成的力學,南北半球順逆時旋轉方向的前因後果很重要卻沒交代。--Droxiang 19:21 2007年1月19日 (UTC)
      • (:)回應——基本接受意見。但如果把力學、形成和路徑放在同一段落,似乎也太長了;另外我不太贊同先講結構再講力學。分級(如果不先講分級,那以下熱帶氣旋的前綴會讓人一頭霧水)-力學—結構—形成—運動和路徑—消散—盛行地區(含預報中心,但移至主要源地和罕見源地之間)—命名和編號—影響—監測和預測。這樣改我想會好點。科氏力的問題我嘗試改進。--Quarty 03:45 2007年1月20日 (UTC)
        • 是不是把「形成」整合在「力學」,然後整個段落叫做「成因」?然後我將「慣用稱呼」改放第一段,我還是認為應該是「慣稱-成因到消散-盛行地區-分級」,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根本沒有提到分級問題,反倒是對第一次看相關文章的人,連氣旋都搞不清楚,一開始就講分級很突兀--Droxiang 09:38 2007年1月20日 (UTC)
    • (:)回應——已作出改善。--Quarty 13:10 2007年1月20日 (UTC)
    • (+)支持有潛力成為特色--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2:46 2007年1月20日 (UTC)
    • (+)支持--約翰哈博克 03:35 2007年1月20日 (UTC)
    • (+)支持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51 2007年1月20日 (UTC)
    • (+)支持我想,如果排版、文獻、還有一些小地方做一點點修飾,再增補一些相關內容,是有潛力成為特色條目的呢!--Droxiang 16:07 2007年1月20日 (UTC)
    • (+)支持,好專業好詳細的內容。--by--阿佳真的很囉唆! 03:21 2007年1月21日 (UTC)
    • (+)支持--CX717 17:32 2007年1月22日 (UTC)
    • (+)支持--Iflwlou 09:17 2007年1月23日 (UTC)
    • (+)支持,除了少部分排版須改進。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6:31 2007年1月24日 (UTC)
    • (+)支持--很詳細。Bstlee 17:09 2007年1月24日 (UTC)


特色條目評選

[編輯]

該條目存在已久,但質量一直不算好。後經User:Quarty補充,內容大幅成長。現為優良條目,且在評選過程中被一些同仁可堪特色(該條目獲得了十票這一超高票數),故拿來評選。--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4:09 2007年1月31日 (UTC)

支持

[編輯]

反對

[編輯]

意見

[編輯]
  • (!)意見排版要調整,部分表格和圖片擠在一起了。(例如#觀測與預報一段)其他部分沒什麼問題。在IE6下瀏覽已無問題。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7:37 2007年1月31日 (UTC)
  • 首先感謝左圖右史的提名,但我相信這條目仍有不小的改進的空間,要進特色條目似乎還未夠格。至於蒼穹之丘提出的排版問題,我恐怕無能為力了,我用的作業系統Linux,試著用FirefoxOperaies4linux三款瀏覽器都未發現出錯,希望各位協助糾正。--Quarty 10:46 2007年1月31日 (UTC)
    • Quarty不必自謙了,這篇條目真的很出色。我用IE6瀏覽,並未發現有任何排版問題。--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3:36 2007年1月31日 (UTC)
  • 一些=左圖兄+在下兩人?呵呵,不過我仍然覺得有值得改善之處,目前的段落排序又開始錯亂,還有些當時優良條目評選的意見也沒有處理完成,我想就不多言了--Droxiang 14:58 2007年1月31日 (UTC)
  • 希望能把英文維基中的#Long term trends in cyclone activity翻譯過來。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1:01 2007年2月1日 (UTC)
    • (:)回應那段都是講大西洋的,有地域中心之嫌,我只翻了一段#全球暖化與熱帶氣旋。--Quarty 10:54 2007年2月1日 (UTC)

錯誤太多提議撤銷

[編輯]

全文包括所有圖片都翻譯自英文版,沒有添加英文版沒有的新內容,新圖片;而英文版尚有許多爭議,並非特色條目,我看不出翻譯一下如何就變成特色 ?何況翻譯Kerry Emanuel為凱利·以馬內利完全不合標準,將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誤譯為「地球流體力學實驗室」,更糟糕的是原則性的錯誤。什麼「地球是球體,因此緯度越高,地球的"自轉速度"相對 會較小」荒謬絕倫。而"This means that air is drawn in from an area much larger than the cyclone such that the tiny rotational speed (originally imparted by the Coriolis acceleration) is magnified greatly as the air is drawn into the low pressure center" 被翻譯成"空氣從一遠遠大於氣旋範圍的區域抽入,所以大大地增加了氣旋來自科氏力的旋轉速度", "low pressure center"被遺漏了,「tiny rotational speed」的tiny被遺漏了 ! 錯誤累累,何能成為典範?建議從特色條目中撤消。--三十年河東 13:49 2007年3月9日 (UTC).

2支持,3反對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42 2007年3月22日 (UTC)

全 文包括所有圖片都翻譯自英文版,沒有添加英文版沒有的新內容,新圖片;而英文版尚有許多爭議,並非特色條目,我看不出翻譯一下如何就變成特色 ?何況翻譯Kerry Emanuel為凱利·以馬內利完全不合標準,將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誤譯為「地球流體力學實驗室」,更糟糕的是原則性的錯誤。什麼「地球是球體,因此緯度越高,地球的"自轉速度"相對 會較小」 荒謬絕倫。而"This means that air is drawn in from an area much larger than the cyclone such that the tiny rotational speed (originally imparted by the Coriolis acceleration) is magnified greatly as the air is drawn into the low pressure center" 被翻譯成"空氣從一遠遠大於氣旋範圍的區域抽入,所以大大地增加了氣旋來自科氏力的旋轉速度", "low pressure center"被遺漏了,「tiny rotational speed」的tiny被遺漏了 ! 錯誤累累,何能成為典範?建議從特色條目中撤消。--三十年河東 17:44 2007年3月8日 (UTC)。

  • (:)回應—— 將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譯為「地球流體力學實驗室」並沒有問題。比如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的「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在氣象界,一般都是說「地球流體力學」,很少聽人說「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一般都是外專業的人才會如此直譯。 「rotational speed」應該是「角速度」吧。上面那句英文應該翻成「這意味着,空氣被從遠大於這個氣旋的範圍吸入到氣旋中,從而導致(氣旋本身的)起源於科氏加速的 微小角速度因為(外部)空氣被吸入其低壓中心而被大大的放大」吧。--塔下人 23:19 2007年3月12日 (UTC)
    • 在Google上搜了搜,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大陸多譯作地球流體力學實驗室沒錯,但新華網上卻寫「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1];台灣政府網站用的則是「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實驗室」[2]。--Quarty 11:03 2007年3月13日 (UTC)

支持

[編輯]
  • 如果在評選期間,許多錯誤仍然沒有改正,則(+)支持撤銷--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3 2007年3月9日 (UTC)
  • (+)支持——這是翻譯條目,沒有添加英文版沒有的新內容。但你說什麼地方如何荒謬絕倫,請明確指出。--Quarty 04:29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不教大學物理多年了,不想再教--三十年河東 11:46 2007年3月9日 (UTC).
      • (:)回應憑你這句話,我收回支持票。--Quarty 12:47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補充了一些科氏力內容,並已經修正提議者指出的錯誤(雖然其中的兩個遺漏掉的翻譯,其中文的句子本身並沒有錯誤)。LivingRoom 06:38 2007年3月9日 (UTC)
  • (:)回應——我把「Emanuel」誤譯為以馬內利,是因為與「Emmanuel」混淆了,如果要這麼符合規範,譯為「艾曼努埃爾」如何?另外書生說的「在評選期間,許多錯誤仍然沒有改正」是指Droxiang提出的章節順序的問題吧?在評選優良條目的時候我已經改過了,可是似乎他仍不滿意,但卻不指出具體需要改進的地方,那我實在無能為力了。--Quarty 10:37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譯為艾曼努埃爾,不對.到圖書館查查ISBN 7100034612 吧--三十年河東 11:46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為什麼不直接說明怎樣翻譯才是對的?LivingRoom 12:31 2007年3月9日 (UTC)
      • (:)回應——倒!自己說別人譯得不對竟然列出書目要人查書,自己去改一下不就行了嗎?--Quarty 12:32 2007年3月9日 (UTC)
  • 我實在懷疑到底三十年河東究竟有沒有誠意一同改進條目,一方面激烈地批評條目內容如何荒謬,一方面以一高高在上的姿態指示別人修改錯處,這算什麼意思?我在此強烈抗議三十年河東上述的行為。--Quarty 12:44 2007年3月9日 (UTC)
    • 不妨問問你的老師去--三十年河東 13:43 2007年3月9日 (UTC)
      • 你仍然打算以這樣的態度討論嗎?--Quarty 14:28 2007年3月9日 (UTC)
  • (+)支持——(1)本條目的翻譯質量有待提高,文中有不少名詞和句子有較大翻譯錯誤。(2)編寫者試圖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取捨和組織英文原文,但可能對科學概念的把握不夠好,二次加工的效果不好。
簡單列舉一些具體錯誤:
(1) 條目的第一部分一般是概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該條目的概述部分寫的不太好。英文原文的概述部分更清晰周到些。英語原文第一、二段解釋名詞,三段講區分, 四段講分類,五段講效果,六段簡介熱帶氣旋的生命過程。再看中文,第一句話(熱帶氣旋是一種風暴系統,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海面上形成)就不太清楚。第二句 就從科學上講的不妥,釋放潛熱不是熱帶氣旋的最大特點。其後每段都不能較完整或準確地反映一段意思。沒時間看全文的朋友可以就只比較兩個文種的條目的概論 部分。
    • (:)回應——釋放潛熱不是熱帶氣旋的最大特點,但熱帶氣旋的能量來自釋 放的潛熱應該就是其最大的特點了,英文版有一句「Tropical cyclon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cyclonic windstorms such as nor'easters, European windstorms, and polar lows by the heat mechanism that fuels them, which makes them "warm core" storm systems.」。--Quarty 16:51 2007年3月12日 (UTC)
      • (:)回應——很多天氣現象或系統的能量來源都是潛熱釋放,比如夏天常見的雷暴。熱帶氣旋的發源地並沒有遍布所有熱帶海域,可見能量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特定的條件形成特定的系統來利用這個能量才是本質。你上面引用的話里,"warm core"(參考這裡)正說明了熱帶氣旋與眾不同的熱力結構,使得對流的深(高)度特別大,維持的特別長,能量能不斷的補充進入系統。正像本條目的「生成的動力」里的一段話所說的,「深層對流作為一種驅動力是熱帶氣旋與其他氣旋系統的主要分別,例如中緯度氣旋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大氣中的水平溫度梯度。如果熱帶氣旋要維持強度,就必須留在溫暖的海面上,使正反饋機製得以持續。 因此,當熱帶氣旋移入內陸,強度便會迅速減弱。」所以說你所寫的熱帶氣旋的最大特點即使不能說是錯的,至少也是不夠科學上的準確的。本條目中諸如此類的不 準確還有不少。本條目即使做不到英文原文那樣的專家進行的同行評議,至少有人能把握一下翻譯的準確度。我可以給與一定的幫助,但因為打字慢、時間少,可能 幫助很有限。我個人建議本條目還是先按照英文原文的結構和具體行文忠實照翻。--塔下人 22:52 2007年3月12日 (UTC)
        • 這的確是我理解錯了。--Quarty 03:21 2007年3月13日 (UTC)
(2) 在「生成的條件」里,第二個原因里,「這個溫度的海水才能維持對流及雷暴」(Waters of this temperature cause the overlying atmosphere to be unstable enough to sustain convection and thunderstorms.)翻譯的不對,應該是「這個溫度的海水造成上層空氣足夠的不穩定,因而能維持對流和雷暴」。諸如此類不大不小的翻譯模糊和錯 誤還有不少,我打字太慢,這裡就先不多舉了。
建議,如果不能很好的整體把握這個話題,還是照搬英文的好。另外,翻譯的準確性還要加強。
最後,對「三十年河東」的態度表示反對,這不是一個wiki人應有的禮儀,更不是一個「維基助理主編」應有的編輯態度!塔下人 12:11 2007年3月12日 (UTC)

反對

[編輯]
  • (-)反對——目前的錯誤已經修正,而且我無法認同所謂音譯錯誤的說法。LivingRoom 13:50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連自己錯在那裡都不知道,水平太差,不怕笑話?---三十年河東 14:54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5.1: A hurricane can weaken if an outer eye wall forms (typically around 50-100 mil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storm), choking off the convection within the inner eye wall. Such weakening is generally temporary unless it meets other conditions above.[citation needed] Additionally, a cyclone can merge with another area of low pressure, becoming a larger area of low pressure. This can strengthen the resultant system, although it may no longer be a tropical cyclone.[citation needed] 譯文在那裡--三十年河東 14:54 2007年3月9日 (UTC).
        • (:)回應——到目前為止這裡最大的笑話是你吧?你貼這段東東在幹嗎?--Quarty 15:06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英文版有七處來源請求,翻譯過來時來源請求為何不見了?矇混過關--三十年河東 15:08 2007年3月9日 (UTC)
      • (:)回應——我根本沒有翻譯英文版的這段。--Quarty 15:12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因為原文來源不清,所以不翻譯,投機取巧,矇混過關--三十年河東 15:20 2007年3月9日 (UTC).
        • (:)回應——你真搞笑啊,誰說翻譯就一定要把原文一字不漏的照搬過來?英文版這段大有問題,那節明明是消散的原因,卻在說雙重眼壁,偏離主題。--Quarty 15:35 2007年3月9日 (UTC)
          • "英文版這段大有問題" 為什麼不在en:Talk:Tropical cyclone提出 ?英文版的作者們遲遲不把文章提交特色評選,就是因為他們很老實,逐項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你明知英文版還大有問題,翻譯得又不好,怎麼好意思跑在英文版作者前頭力爭特色 ?---三十年河東 16:10 2007年3月9日 (UTC)。
            • 你的邏輯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我作為中文維基的編輯者翻譯外語條目自然有權篩選合適的內容,而忽略錯誤或次要的,但你竟然要我到英文維基提出en:Tropical cyclone的問題,這是想轉移視線?還有,要批評人麻煩先了解調查一下,這篇根本不是我提名到特色條目候選的,自然也沒有「跑在英文版作者前頭力爭特色」。--Quarty 16:19 2007年3月9日 (UTC)
          • 在英文版參加討論,如果他們同意你的「大有問題」看法,可以證明你的水平, 我看你還是不敢--三十年河東 18:16 2007年3月9日 (UTC)。
        • 唉,枉你曾經還是管理員。喂喂,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誰說翻譯就一定要把原文一字不漏的照搬過來?」一味在這兒吵嚷著評論人家的「水平」是沒用的。--Quarty 02:10 2007年3月10日 (UTC)
    • (!)意見--希望有人可以指點什麼是「正確音譯」,作為往後的參考。LivingRoom 15:27 2007年3月9日 (UTC)
  • (!)意見「正 確音譯」有些麻煩。我查了一下Kerry Emanuel中國一般譯作克里.伊曼紐爾,台灣譯作艾曼紐。該節中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是美國國家大氣海洋局,wiki中譯作"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部"恐不妥。Efm 16:17 2007年3月9日 (UTC)
  • (-)反對,錯誤已修正。而提刪者其他的理據和語氣讓人感到莫名奇妙。--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48 2007年3月10日 (UTC)塔下人的意見使我改變看法。改(=)中立。--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6:16 2007年3月15日 (UTC)
  • (-)反對,理由同上,這個提刪有點讓人搞不清楚狀況。--by--阿佳真的很囉唆! 12:19 2007年3月10日 (UTC)
  • (-)反對,修正不少錯誤。--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13:53 2007年3月13日 (UTC)

意見

[編輯]

內容欠缺一些重要東西

[編輯]

例如雙風眼登陸這個內容不完善,有待改善。--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2007年4月23日 (一) 08:43 (UTC)[回覆]

被破壞了!!!

[編輯]

憤用稱呼、結構兩段被破壞!!希望盡快更改!!— 2007年4月24日 (二) 15:09 (UTC)[回覆]

根據本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被評為低重要度?

[編輯]

和專題同名的條目低重要度……——C933103(留言) 2013年7月13日 (六) 23:06 (UTC)[回覆]

特色條目重審

[編輯]

熱帶氣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球科學,提名人:7留言2015年2月13日 (五) 01:23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2月13日 (五) 01:23 (UTC) 至 2015年2月27日 (五) 01:23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內文有不少部分缺乏足夠來源,內容上也有所欠缺,存在結構性問題(分節太多太散,有些只有一句話的章節如果不加以擴充,就應該考慮合併)。還有些莫明其妙的句子,比如「這個熱帶氣旋是有紀錄以來唯一個個登陸歐洲的大西洋風暴」之類。與之相比,條目起初翻譯的英文優良條目(當時還是GA)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兩者相比差距實在太大,另外最下面那個表格不知道是誰整的怎麼顯示成了那樣,和參考資料全揉一塊兒去了。有心改善的同仁還請注意:參考文獻網址裸露、過度翻譯,語言標籤時有時無,有幾個已經失效(用不了Checklinks來標,所以只能手工點開檢查)。我個人還特別建議捨棄這種特別喜歡用點列的習慣,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從一定角度上來說一目了然,但實際上這也說明條目編輯的過程中沒有花足夠的心思去組織語言,將零散的段落整合起來。--7留言2015年2月13日 (五) 01:23 (UTC)[回覆]
0支持,1反對,撤銷。--183.50.252.21留言2015年2月27日 (五) 14:07 (UTC)[回覆]

Major Hurricane 如何翻譯?

[編輯]

現在條目內把Major Hurricane譯成大型颶風…但「大型」這個字一般意指規模(面積),而日本也有這樣用…是不是另選譯名較好?——C933103(留言) 2015年7月11日 (六) 17:24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第二次)

[編輯]

熱帶氣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大氣物理學及氣象學,提名人:Naughty Jeffrey留言2015年7月8日 (三) 13:28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7月8日 (三) 13:28 (UTC) 至 2015年7月15日 (三) 13:28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熱帶氣旋中的9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8:36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熱帶氣旋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1日 (二) 13:2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熱帶氣旋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16日 (一) 21:4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