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討論:青沙公路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沙田嶺隧道引道

[編輯]

大圍隧道的知名度好像不及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既然是同一個隧道系統,應該合併到同一條目。城門隧道這個隧道系統也由孖指徑山隧道針山隧道兩組隧道組成,但它們也沒有獨立條目。 Radiance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14:48 (UTC)[回覆]

建議把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引道,合併成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引道兩個條目,這樣做可以顯然以青沙管制區收費廣場作為界線,清楚地介紹以上道路。 提飛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15:28 (UTC)[回覆]
車公廟路連接沙田嶺隧道引道未必青沙公路的一部份,而乃只為青沙公路的一段支路[1]「這條引道並有支路連通車公廟路(車公廟路支路)」提飛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15:39 (UTC)[回覆]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條目本身內容不多,分拆後的「尖山隧道」和「沙田嶺隧道」會更短,而且在建造工程方面的內容會有頗大重覆。大圍隧道車公廟路引道可寫的也很少,僅作為一段引路也有可能重要性不足。可否把「沙田嶺隧道引道」合併到「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 K仔 (留言) 2008年3月14日 (五) 10:48 (UTC)[回覆]
始終對維基百科而言,多一個條目總比少一個好。況且大圍隧道及車公廟路引道分別將會成為沙田兩岸的交通幹道,個人認為可以進一步在新修目中討論。提飛 (留言) 2008年3月14日 (五) 14:16 (UTC)[回覆]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在收費等都都視為同一個隧道系統,以前都曾有分拆討論,但是我看不到現在和之前的情況有分別,所以我是反對分拆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條目。大圍隧道由於內容有一定的發展能力和在政府地圖上出現,我並不反對它成為獨立條目。車公廟路引道只是八號幹號一個工程小項目之一,而這個路段已經在2008年2月1日刊憲為青沙公路的其中一段,而可寫的地方不多,所以我是建議把車公廟路引道內容移到青沙公路條目內。—Railhk0512 (留言) 2008年3月15日 (六) 15:37 (UTC)[回覆]

根據路政署,及相關工程(連結)、沙田嶺隧道及引道連結)屬於不同項目,支持分拆,分拆出來的沙田嶺隧道則應與沙田嶺隧道引道合併成沙田嶺隧道及引道。 --旁觀者 2008年3月17日 (一) 04:34 (UTC)

(-)反對分拆,隧道系統應命名為「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大圍隧道只充當著「尖山隧道的引道」的角色。我的建議是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移動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引道(±)合併尖山隧道。 —沙田友 (留言) 2008年3月18日 (二) 14:01 (UTC)[回覆]


青沙公路條目

[編輯]

根據路政署,青沙公路由以下部份組成:

所以應該分為以上三個條目,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應該分拆。另外文中「大圍隧道」一名並無來源,其內容應該歸於沙田嶺隧道及引道之內。 --旁觀者 2008年3月17日 (一) 04:31 (UTC)

大圍隧道

[編輯]

請問有沒有「大圍隧道」的命名的官方資料?這個名稱似乎很陌生。另有傳聞指整個隧道系統(包括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將會正式命名為「青沙隧道」或「長沙隧道」,有沒有人能夠協助查證?—CCCY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08:31 (UTC)[回覆]

這裡(回文#5)的相片中,隧道頂端有「大圍隧道」字樣。由於三條隧道頂端都標上了隧道名稱,小弟個人猜測不會重新命名。- K仔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09:39 (UTC)[回覆]
在地政總署發出的STRM1147b號圖則,即是香港特區政府憲報第8014號公告街道命名附件,都有用到「大圍隧道」的這個名稱。—Railhk0512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15:2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