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新布里魯道夫/海軍步兵營
Seebataillon (複數Seebataillone ),它是一個德語名詞 ,字面意思是「海上營」,泛指海軍步兵或海軍陸戰隊部隊。此詞曾在普魯士海軍、北德聯邦海軍、德意志帝國海軍、奧匈帝國海軍、德國海軍以及德國聯邦海軍短暫被使用過。 2014年,現代德國海軍亦建立一支名為Seebataillon的海軍部隊保護單位。 [1]
成立及歷史
[編輯]普魯士王國時期
[編輯]於 1852 年 5 月 13 日,第一個海軍步兵營在什切青組建,當時名為皇家普魯士水手兵團。這種單位具有小型分遣隊來執行例如保護軍官、維持軍艦秩序和有限的登陸作戰的任務。 1870 年的海軍步兵營有 22 名軍官,以及 680 名士官與士兵。當時營部設在基爾。
德意志帝國時期
[編輯]1871年德意志帝國統一後,總理奧托·馮·俾斯麥多多少少忽略了海軍,因為這「不符合他的意圖」。俾斯麥的大陸政策力求避免殖民或與海軍發生糾葛,因此他反對進一步發展海軍的計劃。隨着帝國海軍部的成立,普魯士陸軍中將阿爾布雷希特·馮·施托施被任命為部長。斯托什在海軍事務方面並沒有經驗,但「儘管如此,他還是在他的新職位上發揮了重要的行政才能」。 [2]並且他還認為,軍事力量是從「刺刀之尖端」所散發出來的。
施托施放棄了將海軍步兵駐紮在軍艦上的想法。與其相反,他採用了一個被稱為「步兵主義」的概念。 [3]他將海員訓練為海軍步兵,使其掌握使用輕武器的能力,並精通陸戰戰術和兩棲作戰。這種手段將把海軍步兵營訓練為一個緊湊而又精密的單位,近似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輕步兵團。 [4]在此之後,其又擴大到六個連,以便於進行重組。並將該營的一半轉移到威廉港以組建第二海軍步兵營,隨後兩個營的規模都擴大到四個連。而定期的軍官交流,又為海軍步兵營帶來了新式的戰術思想。其中,埃里希·魯登道夫中尉(Erich Ludendorff)在 1888 年至 1891 年期間擔任連長;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 (Paul Emil von Lettow-Vorbeck)中校於 1909 年至 1913 年間擔任威廉港第第二海軍步兵營的指揮官。
在1897年十一月14日,德國東亞分艦隊成功占領中國的膠澳地區,來自一營的兩個連和二營的兩個連完美展示了其秉承的步兵主義。 第二海軍步兵營在這裡分組出第三個單位,即第三海軍步兵營。這個新營於1898年1月26日抵達青島,並駐守帝國海軍東亞基地。其也是唯一在海外保護國擁有永久駐紮權的德國部隊。
-
德國步兵在膠州
-
第三海軍營在膠州進行野戰演練
-
德國海軍陸戰隊在膠州的野外
-
德國海軍步兵在青島
殖民部署
[編輯]自1880年代中期以來,在殖民地,海軍步兵經常被用作快速反應部隊。 1884年,一個連的海軍步兵被派往德屬喀麥隆殖民地駐紮。在1900到1901年義和團運動時期,第一、第二海軍步兵營,和工兵連以及野戰炮兵營組成救援部隊,開往北京保護使館區。 在1904年至1908年赫雷羅起義期間,一個營的海軍步兵馳援了德屬南西非的 防衛軍;在1905年至1906年馬及馬及起義期間,一支海軍步兵駐紮在德屬東非。
1912年的編制與駐地
[編輯]- 第一海軍步兵營在波羅的海的基爾港
- 第二海軍步兵營北海威廉港的海軍聯隊在北海的威廉港
- 第三.海軍步兵營在青島 (營部和訓練基地在庫克斯港)
其他小型部隊包括駐紮在天津和北京的東亞海軍分遣隊,以及由第一、第二營抽調組成的海軍步兵,駐紮在由國際占領的阿爾巴尼亞斯庫台地區。[5]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軍陸戰隊迅速擴充為師級單位。馮·維赫曼少將領導下的海軍步兵旅吸收了海軍步兵營的預備役軍人,發展成為海軍步兵師。 1914 年 11 月又組建了一個海軍陸戰隊師。這兩個師組成了海軍步兵弗蘭德斯軍團(海軍陸戰隊弗蘭德斯),由海軍上將路德維希·馮·施羅德(在德國被稱為「弗蘭德斯之獅」)領導。[來源請求]</link>[需要引用] 1917 年 2 月上旬,組建了第三個海軍步兵師,從而使整個海軍步兵軍的兵力達到 70,000 人。[來源請求]</link>
海軍步兵於1914參加了青島戰役以及安特衛普戰役,1915年在參加伊珀爾戰役,1916年參加了索姆河戰役,1917年參加了弗蘭德斯戰役,1918年在法國作戰。 [6][citation needed]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編輯]德國海軍陸戰隊[7] 它最初由兩個步兵排、一個工兵排和一個火力支援排組成,總兵力約為250人。 1939年9月1日,它參加了西盤半島戰役。
1940年,該單位擴展到六個連,成為海軍陸戰團 該單位參加了對諾曼底和海峽群島的占領行動。
1945年,海軍陸戰隊員被調往參加柏林戰役,當時有千上萬的人被組織成國民警衛隊。 其中包括第一海軍步兵師的人員和其他人員。
德國聯邦海軍時期
[編輯]1958年4月,德國聯邦海軍重建海軍工兵營。,最初由驅逐艦部隊指揮官指揮。 在幾次重組之後,聯邦海軍的陸戰單位於1993年解散或重新分配。
德國海軍時期
[編輯]2014年4月1日,海軍步兵營由現有的海軍保護部隊、船上作戰部隊以及水下搶險部隊,重新組成組成[8] 德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於2016年被整合到荷蘭皇家海軍陸軍司令部,從而學習荷蘭海軍陸戰隊在全球水上作戰、訓練、使用專門設備和設施的豐富經驗。
註解和參考文獻
[編輯]- 特雷爾·D·戈特沙爾 (Gottschall),奉德皇命令。 奧托·馮·迪德里希和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崛起,1865-1902 年。 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出版社,2003 年。ISBN 1-55750-309-5ISBN 1-55750-309-5
- 努恩,沃爾特. 殖民政策和海軍。 波恩:伯納德與格雷夫出版社,2002 年。ISBN 3-7637-6241-8ISBN 3-7637-6241-8
[[Category:海軍陸戰隊史]] [[Category:德國海軍史]] [[Category:德意志帝國海軍組織]]
- ^ Das Seebatallion. German Navy. 23 June 2016 [2 July 2017] (German).
- ^ Gottschall, By Order of the Kaiser, p. 42
- ^ Gottschall, p. 43
- ^ Gottschall, p. 18
- ^ http://s400910952.websitehome.co.uk/germancolonialuniforms/sb%20skutari.htm
- ^ German Colonial Uniforms. www.germancolonialuniforms.co.uk. [2024-03-12].
- ^ Deutsches Marinearchiv.
- ^ Das „Multitool「 der Marine - Seebataillon in Eckernförde aufgestel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