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春卷柯南/東南亞條目指南
本文部分內容已改由東南亞專題和東南亞主題頁負責,此處留下的內容都不適合由東南亞專題/主題頁接手(例如自己的條目統計和個人論述)。
遠期修繕項目
[編輯]這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工作計劃,而且由於規模過大,因此這個項目很有可能窮此一生也不能完成。本項目涵蓋條目種類有三:一、本人在第一個條目計劃開展期間提出修繕,卻尚未完成的條目,二、三大重災區(中國-東盟關係、東盟各國官員、柬埔寨社會政治)條目,三、某惡搞破壞者胡亂編譯的東盟條目。
圖例:●:生條目(需定期更新),●:半生條目(條目大致內容已確定,但仍有更新可能);●:死條目(條目內容已確定,但有可能需要參考學界研究更新)。
第一類
- 文萊●(正蒐集資料,筆記待創建)
- 濱海灣公園●(內容有待修繕;涉及惡搞破壞者)
- 菲律賓歷史●
- 馬來西亞●
- 馬來語●
- 中越關係●(主次失當;已完成提綱,但有修改餘地)
- 越南民主共和國●(內容太空泛)
- 雅加達●
- 印尼國徽●(內容貧乏)
- 暹羅廣場●
- 泰國第7電視台●(質素過低)
- 老撾●
第二類
- 中老關係●
- 中柬關係●
- 中泰關係●(涉及惡搞破壞者)
- 中緬關係●(涉及惡搞破壞者)
- 中國-馬來西亞關係●(涉及惡搞破壞者)
- 中國-新加坡關係●(涉及惡搞破壞者)
- 中國-印尼關係●(涉及惡搞破壞者)
- 中國-汶萊關係●
- 中菲關係●
- 中國-東帝汶關係●
- 沈穎●
- 畢丹星●
- 安寧阿敏●
- 黎良明●
- 嚴燕松●
- 范平明●
第三類
爭取東南亞拓荒貢獻
[編輯]關於專題及主題頁的分合問題
[編輯]近來東南亞主題頁創立以後,有用戶創立泰國主題頁。中文版關於泰國的內容大抵沒有越南、新加坡,甚至馬來西亞豐富,所以我認為不需要這樣特別建立一個主題頁去介紹泰國,倒不如併入東南亞主題頁。但是令我更擔心的是,這樣一下來泰國專題快就要立項了,可是按照我的觀察,中文版還沒有本錢為泰國單獨建立專題。
目前在中文版中,東南亞十一國中也就只有新加坡、越南和馬來西亞有獨立設立專題的能耐。可能是因為中國文化對這三個國家的影響較大的原因,所以自從上個年代末,Bencmq君、西貢君和白布飄揚君這些先驅者就已經耕耘這些領域(除了最近復出的白布飄揚君,他們大抵都已經淡出),他們之後也有很多同工(包括我)寫過關於這三個國家的條目。反觀其他東南亞國家,由於語言不相通、文化差異、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小等因素,所以在中文版,論精選條目(優特條目和上過「你知道嗎?」專欄的條目)這些國家遠遠追不上上述三個國家。雖然如此。近年來Clithering、劉嘉、Howard61313、黃居士、甚至戰車等諸君和我不斷創建和東盟十國相關的條目內容,算是收窄了這些國家和上述三國的差距。不過如果連泰國專題和主題頁也可以單獨立項,我粗略估算中文版很快就能為東盟十國(特別是印尼和緬甸)各自建立獨立的專題和主題頁,可是要追上和新、越、馬三國的距離(精選條目總數加起來大約有二、三十篇)卻不能一蹴而就。
目前(2015年3月)為東南亞十一國單獨建立專題和主題頁並不適合中文版的現況。如果為東南亞十一國各自建立主題頁,從最壞的情況看,看怕只會出現你死我活或者兩敗俱傷的情況,變成對東南亞主題頁的一次重擊。東南亞主題頁就算弄得怎麼精美也好也是徒勞,因為客源會被攤薄,最終無人關注(我有熱忱是不夠的),走向衰落。此外,英文版已經有東南亞專題,不過一直以來更新次數非常稀少,根本就是半死不活(單是英文版關於新加坡的優良條目,論數量就已經遠遠超過專題頁面上提到的所有優良條目),我估計原因就是因為東南亞專題和東南亞十一國的專題出現範疇重疊,專題之間又缺乏協調合作。更何況中文版用戶出身地域本來就不如英文版那麼闊,活躍用戶人數也不比他們多,社群協作風氣和專題之間的協作就不用說了。由於歷史上的原因(舉個例子,歷史上東南亞曾經出現過幾個大國,例如高棉帝國、三佛齊、滿者伯夷和大城王國,版圖橫跨當今數個東南亞國家的領土),所以東南亞某些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風俗都是大同小異的;建立東南亞專題,不但可以綜合與東南亞十一國的社會文化有關的資料,而且也可以整合本區域跨國研究(例如不同國家同源的文化和制度)、區域整合和外交(馬菲印聯盟、東約、東盟)的資料,這樣更能協助用戶編寫東南亞條目(利申:反對中文版追求條目數增長並犠牲條目品質,但也不贊成重啟協作計劃以試圖提升條目質素),總比建立十一個專題各自為政,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要好。我們也可以為所有沒獨立建立專題的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建立任務組(之前就已經有英文版朝鮮半島專題和中文版漢字文化圈專題的案例,算是有點成效,只是漢字文化圈專題的任務組已經無以為繼;建立任務組除了要夠人,也要注意協調合作,不能夠令它荒廢)。當然專題的設立並不是整合資源這麼簡單,還要有相當的同工合力協作,正所謂一隻手拍不響。所以如果要為東盟十國單獨建立專題,那就要等到寫關於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條目的人夠多(而不是精選條目數量夠多)的那一刻了,到時還不晚呢。
東南亞專有名詞翻譯
[編輯]越南
[編輯]- 固有地名、阮朝或之前的越南人名應以越南古籍的記載為準(例如中部省市下級行政區的譯名可從《大南一統志》得出)。
- 1945年後出現的地名、人名,應優先考慮南越華報、《西貢解放日報》和越南中文新聞網站的譯法,但遇有多個譯法,則可參考新華社譯法斟酌取捨。(1975年之前越南南方一度出現華文報業蓬勃的局面,而且當地也曾在高中課程中引入漢字課。不過,筆者暫時未能查閱南越華報的流傳情況。北越情況不了解。1975年南越易幟後,與北京交惡的河內當局禁絕南越所有華報,僅保留由越共胡志明市市委負責的《西貢解放日報》,為當地現存唯一華報。2000年代後,越共、越南政府、《人民報》、《人民軍隊》等報章也先後開設了中文網站。然而,越南當局一向沒有為當地地名,人名制定統一譯名,見User talk:Hymdfh#Re;筆者認為如果某人/某地有多於一個譯名,則可參考新華社的翻譯,斟酌取捨。)
- 決定譯名時,喃字保育基金會的喃字查詢工具有參考價值。
- 關於含有固有詞的專有名詞,翻譯方法可分為數種:一、意譯,例如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文靈的外號Mười Cúc譯作「十菊」(Mười在越南文有「十」的意思)。二、音譯,例如原越共中組部長Tô Huy Rứa,其姓名可譯作蘇輝銳、蘇輝瑞(見此)、蘇輝惹或蘇輝若(新華社採用最後一個譯法,中文維基百科從之,見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條目)。三、直接用喃字對應(不考慮電腦顯示問題),例如阮文靈的繼任者杜梅(Đỗ Mười)的條目曾經重定向到「杜𨑮」(不過「𨑮」是喃字,部分電腦並不能正常顯示),不過筆者不贊成這樣處理(特別是涉及1945年後北越/1975年後越南的人物),因為北越政府和統一後的越南政府已經淘汰了漢字。之後經過我和逐風天地君的努力,已經恢復原狀。至今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方案。
馬來西亞、新加坡
[編輯]- 本地傳媒使用的譯名、用詞優於其他地區(例如香港)的傳媒所採用的譯名、用詞(例如競選團隊優於競選名單),但有需要時可使用字詞轉換功能。
- 馬來西亞譯名表見此。
汶萊 | 緬甸(從缺) |
柬埔寨(從缺) | 印尼(從缺) |
老撾(從缺) | 馬來西亞 |
菲律賓 | /新加坡 |
泰國(從缺) | 越南 |
附: 東帝汶(從缺) |
本土語言
[編輯]本土語言 | 你的電腦 |
---|---|
爪哇語 | ꦩ + ꦶ + ꦤ = ꦩꦶꦤ |
巽他語 | ᮒ + ᮠ + ᮡ + ᮩ +ᮔ +᮪ = ᮒᮠᮡᮩᮔ᮪ |
布吉語 | ᨌ + ᨙ + ᨐ + ᨚ = ᨌᨙᨐᨚ |
峇里語 | ᬫ + ᭀ + ᬫ + ᭀ = ᬫᭀᬫᭀ |
巴塔克語 | ᯘᯉ |
英文版佳文一覽
[編輯]中文維基百科和英文維基百科不少優良條目的內容都和東南亞有關。中文版關於東南亞的精選條目已於東南亞專題和東南亞主題頁有關存檔中列出,在此不贅;而英文版同類精選條目則仍在此處列出,以供各路同工參閱、翻譯、修繕。至於東南亞語文維基百科與東南亞有關的優良條目、特色條目,因為質素未如理想,而不在此列出[註 1]。
為便於讀者檢索,以下列表各條目按其漢語拼音順序排列(西人傳記按照其姓氏排列)。
關於東南亞的特色條目、優良條目
| |||||||||||||||||
---|---|---|---|---|---|---|---|---|---|---|---|---|---|---|---|---|---|
棕字加粗者,其對應中文文本為特色條目;下有底線者,其對應中文文本為優良條目。 灰字者,無對應中文文本。拙譯者僅為暫譯,譯名恐有不周,還望諸君指點。 部分條目名旁有備註,或詮釋原題意義,或按實情列舉該人、事、物的別名,以備一說。
|
統計
[編輯]公曆2015年8月22日(國曆4712年7月9日)更新。
條目種類 | 附: | ||||||||||
---|---|---|---|---|---|---|---|---|---|---|---|
特色條目 | 37 | 2 | 2 | 6 | 0 | 12 | 10 | 52 | 1 | 6 | 1 |
特色列表 | 4 | 0 | 0 | 2 | 0 | 0 | 1 | 16 | 0 | 5 | 0 |
甲級條目 | 30 | 0 | 3 | 0 | 1 | 0 | 1 | 0 | 0 | 2 | 0 |
優良條目 | 66 | 7 | 6 | 16 | 6 | 40 | 103 | 106 | 3 | 62 | 2 |
備註
[編輯]工部局大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