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使用者:BokaiBi514/新西蘭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西蘭人
在一場氣候變化抗議遊行中的一群多元化的新西蘭人。攝於威靈頓,2019.
總人口
570萬
分佈地區
 新西蘭約5,220,000
 澳大利亞640,770[2]
 英國58,286[3]
 美國22,872[3]
 加拿大15,395[4]
 荷蘭4,260[3]
 阿聯酋4,000[5]
 日本3,146[3]
 香港3,000[6]
 德國2,631[7][8]
 愛爾蘭2,195[3]
 法國1,400[9]
 巴西1,256[10]
語言
英語 · 毛利語 · 其他少數語言
宗教信仰
基督教 (聖公宗, 新教, 羅馬天主教)
其他少數宗教[11]

新西蘭人,俗稱基維人 [12] [13] ( /kw/ ), [14]是與新西蘭有聯繫,擁有共同的歷史文化和語言(新西蘭英語和/或毛利語)的人。新西蘭公民來自於許多不同的民族與國家,其國籍受新西蘭國籍法管轄。

新西蘭人族群最初僅由土著毛利人組成。自19世紀以來,人口的種族構成一直由歐洲裔新西蘭人占多數,其中主要包括蘇格蘭英國威爾士愛爾蘭血統的新西蘭人。其他歐洲和西亞裔在人口中的比例較小,包括希臘人土耳其人意大利人黎巴嫩人以及其他的阿拉伯人德國人荷蘭人斯堪的納維亞人南斯拉夫人。西歐血統的人在新西蘭的人口結構中占主要地位。今天,新西蘭的人口種族構成正在經歷變化。新一波的移民潮、更高的出生率和越來越多的異族通婚導致新西蘭的毛利人、亞裔太平洋島民混血血統人口以比以往更高的速度增長,其增長率高於純歐洲血統的人。目前預計這些群體在未來將占據總人口的更大比例。 [15]新西蘭的常住人口估計約為5,084,300人。[16]2013年新西蘭人口普查調查的人群中有超過100萬新西蘭人出生在海外。到2021年,估計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新西蘭人出生在國外。[17]在新西蘭人口構成中迅速增加的族群既包括已有成熟社區的印度人中國人,也有新生的非洲裔新西蘭人(例如西非人索馬里人津巴布韋人埃塞俄比亞人以及來自美國英國社區的人)。 [18]

雖然大多數新西蘭人都是新西蘭的居民,但新西蘭也有着大量的僑民,總共估計約有750,000人。其中,約有640,800人居住在澳大利亞( 2013年六月的估算 ),相當於新西蘭常住人口的12%。海外的新西蘭人主要集中在其他英語國家,特別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其他地方的人數較少。

儘管其人口由多個民族組成,但大多數新西蘭人的共同文化也可以被稱為新西蘭主流文化。它是一種主要源自於英國和其他北歐殖民者、定居者和移民的傳統西方文化。它還包括了毛利文化的影響。20、21世紀期間來自亞洲的大規模移民,包括華裔印度裔新西蘭人,也為新西蘭文化引入了多種元素;現在,每10個新西蘭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或印度人。

種族分布

[編輯]

   

1961年新西蘭人口普查
民族 人口 占新西蘭總人口的百分比
歐洲人 2,216,886 91.8
毛利人 167,086 6.9
其他 31,012 1.3
總共 2,414,984 100
2013年新西蘭人口普查
民族 人口 占新西蘭總人口的百分比
歐洲人 2,969,391 74.0
毛利人 598,602 14.9
亞洲人 471,708 11.8
太平洋島民 295,941 7.4
中東/南美/非洲 46,956 1.2
其他 67,752 1.7
總共 4,242,048 100

上表顯示了1961年人口普查與2013年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的比較。在新西蘭的420萬人口中,歐洲裔占大多數,在2013年有2,969,391人,占總人口的74.0%。 [19]擁有全部或部分毛利血統的新西蘭人占14.9%。剩餘的其他族群主要由亞洲人和太平洋島民組成。 [20]

人們在澳新軍團日於惠靈頓紀念碑進行的晨間禱告,2011

種族和民族關係

[編輯]
1973年的懷唐伊日諾曼·柯克總理與一名毛利男孩手牽手散步

新西蘭政府對於毛利人與非毛利人關係的政策持續惡化了種族關係。自1840年之後,許多與主權和土地所有權有關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不僅如此,在毛利人住在農村社區的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問題都被政府所忽視了。當毛利人和帕克哈人社區與歐洲人社區開始更接近地生活時,「新西蘭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種族關係」這一觀點受到了考驗。新西蘭的第一位種族關係調解員於1971年被任命,以幫助解決新西蘭人之間的種族歧視。 [21]

1970年代,對《懷唐伊條約》的違反愈演愈烈。懷唐伊法庭於1975年被設立並開始負責審理受報告的違規行為,並於1984年被授權以審判歷史上(直到1840年)曾發生過的違規行為。 [22]

文化

[編輯]

新西蘭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受到島嶼獨特環境和地理隔離的影響的西方文化。其也受到了毛利人的文化輸入以及英國殖民新西蘭後的各種多民族移民浪潮的影響。英國定居者帶來了蓬勃發展的法律、政治和經濟體系,以及改變了新西蘭地貌環境的英國農業體系。英國人還帶來了新教工作倫理——勤勞的新移民讓當時的毛利人感到了驚訝。同時,外來定居者也強調了毛利人文化中的運動能力、音樂性和勇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里波利之戰後的澳新軍團部隊繪畫

與英國殖民者身份獨立的新西蘭人身份與民族特徵的發展通常被歸因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時期。這場戰爭帶來了澳新軍團精神的概念。 [23]然而,新西蘭和英國之間的文化聯繫是通過共同語言、來自英國的持續移民以及許多年輕的新西蘭人在英國度過的「海外體驗」來維持的。 [24]由於兩國具有共同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徵,新西蘭人的身份也與澳大利亞人有着緊密的聯繫 [25]

一種稱為哈卡舞的毛利戰舞

國家擬人形象

[編輯]
作為第二次布爾戰爭紀念碑在帕默斯頓的西蘭迪亞雕像。

西蘭迪亞是新西蘭和新西蘭人眼中的國家化身。在她的刻板印象中,西蘭迪亞被表現為一位身着飄逸長袍的歐洲血統女性。[26] [27]她的着裝和外貌與不列顛尼亞(英國的女性化身)相似,人們也稱後者為西蘭迪亞的母親。[27]

作為一種對新西蘭民族身份的喚起, [26]西蘭迪亞最常出現在20世紀上半葉的郵票、海報、卡通、戰爭紀念館和新西蘭政府的出版物上。這個擬人化形象也頻繁出現在了1939年和1940年在惠靈頓舉辦的新西蘭百年展[26]上。同時,新西蘭也有兩座大型西蘭迪亞雕像以作為紀念第二次布爾戰爭中的傷亡的戰爭紀念碑:一座位於懷馬特,另一座位於帕默斯頓[26]一些較小的雕像存在於博物館和私人手中。

出現在新西蘭國徽左側的女性形象被確定為穿着」剪裁睡衣「的西蘭迪亞[28][27]

語言

[編輯]

英語是新西蘭人使用的主要語言,也是新西蘭事實上的官方語言。根據2013年新西蘭人口普查顯示, [29] 有96.1%的新西蘭人會說英語。該國的法定官方語言毛利語(Te Reo) 和新西蘭手語(NZSL)。一些少數民族社區也使用其他語言。

宗教

[編輯]

 

約翰·杜惠靈頓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與紅衣主教

在2013年的人口普查中,新西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29]宣布自己信仰基督教。然而,一般人的教堂出席率可能接近15%。 [30]歐洲人殖民之前,土著毛利人多數信仰萬物有靈論的本土宗教。然而,隨後在塞繆爾·馬斯登傳教士的努力下,大多數毛利人皈依了基督教。

1851年以來,新西蘭人口普查就包括了宗教信仰的相關問題。在新西蘭,解釋宗教信仰數據所面對的眾多複雜問題之一是很多人拒絕了回答這個問題。在2013年大約有173,000人拒絕了回答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宗教問題上,大多數的百分比報告是基於回答了這個問題的人口總數,而不是受調查的總人口。

也可以看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 1.1 Subnational population estimates (RC, SA2), by age and sex, at 30 June 1996-2023 (2023 boundaries). 新西蘭統計局. [2023-10-25].  (regional councils); Subnational population estimates (TA, SA2), by age and sex, at 30 June 1996-2023 (2023 boundaries). 新西蘭統計局. [2023-10-25].  (territorial authorities); Subnational population estimates (urban rural), by age and sex, at 30 June 1996-2023 (2023 boundaries). 新西蘭統計局. [2023-10-25].  (urban areas)
  2. ^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Border Protection. Fact Sheet 17 – New Zealanders in Australia. 2 January 2014 [14 Febr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February 2014). 
  3. ^ 3.0 3.1 3.2 3.3 3.4 John Bryant and David Law. New Zealand's Diaspora and Overseas-born Population: The diaspora. New Zealand Treasury. September 2004 [10 August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6 February 2018). 
  4. ^ Immigration and Ethnocultural Diversity Highlight Tables. Statistics Canada. 25 October 2017 [13 June 2020]. 
  5. ^ Matthew Chung. From F1 to Fifa, the show rolls on. The National. 6 November 2009 [11 August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February 2014). 
  6. ^ Living in Hong Kong. New Zealand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28 June 2017]. 
  7. ^ Anzahl der Ausländer in Deutschland nach Herkunftsland (Stand: 31. Dezember 2014). 
  8. ^ Pressemitteilungen – Ausländische Bevölkerung –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Destatis). Destatis.de. 2016-03-29 [2017-06-28] (德語). 
  9. ^ Erwin Dopf. Présentation de la Nouvelle-Zélande, Relations bilatérales. diplomatie.gouv.fr. [8 April 2015]. 
  10. ^ Imigrantes internacionais registrados no Brasil. www.nepo.unicamp.br. [2021-08-20]. 
  11. ^ 2013 Census QuickStats about culture and identity – Religious affiliation. Stats NZ – stats.govt.nz. 15 April 2014 [24 August 2017]. 
  12. ^ Gary Morley. Kiwis hope to take flight at World Cup. CNN. 24 June 2010 [11 August 2010]. 
  13. ^ Kiwi and people: early history. Te Ara: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11 August 2010]. 
  14. ^ Definition of 'kiwi'. 柯林斯英语词典. [28 July 2019]. 
  15. ^ Gillian Smeith and Kim Dunstan. Ethnic Population Projections: Issues and Trends. Statistics New Zealand. June 2004 [10 August 2010]. 
  16. ^ Gary Morley. Kiwis hope to take flight at World Cup. CNN. 24 June 2010 [11 August 2010]. 
  17. ^ Number of overseas-born tops 1 million, 2013 Census shows. Statistics New Zealand. 15 April 2014 [30 Jul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July 2017) (New Zealand English). 
  18. ^ Taonga, 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Heritage Te Manatu. Africans. teara.govt.nz. [2021-04-03] (英語). 
  19. ^ 2013 Census results: New Zealand
  20. ^ TOTAL POPULATION BY ETHNIC ORIGIN, 1916–1971 The New Zealand population can broadly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ethnic origin, into three main groups: Europeans, Maoris and "others".
  21. ^ The people of New Zealand. TeAra.govt.nz. Te Ara: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28 June 2017]. 
  22. ^ About the Waitangi Tribunal. waitangitribunal.govt.nz. Waitangi Tribunal. [28 June 2017] (New Zealand English). 
  23. ^ The Spirit of ANZAC. ANZAC Day Commemoration Committee. 26 November 2015 [28 June 2017]. 
  24. ^ Make your overseas experience relevant to New Zealand. newzealandnow.govt.nz. New Zealand Immigration. [28 June 2017] (英語). 
  25. ^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 Common culture. Te Ara: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28 June 2017]. 
  26. ^ 26.0 26.1 26.2 26.3 Wolfe, Richard. Zealandia – mother of the nation?. New Zealand Geographic. No. 23 (Auckland). July–September 1994 [5 June 2017].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Wolfe」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7. ^ 27.0 27.1 27.2 Denis James Matthews Glover, "A National Symbol?" in An Encyclopaedia of New Zealand (A. H. McLintock ed, 196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lover」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8. ^ National Arms of New Zealand – Heraldry of the World.
  29. ^ 29.0 29.1 Table 28, 2013 Census Data – QuickStats About Culture and Identity – Tables.
  30. ^ Opie, Stephen. Bible Engagement in New Zealand: Survey of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PDF). Bible Society of New Zealand. June 2008: 4 [29 May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6 May 2010). 

[[Category:紐西蘭人]] [[Category:新西蘭族群]] [[Category:CS1德语来源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