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使用者:Xiaoting Lu/Destruction of ivory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6年4月,一堆象牙在肯尼亞被焚毀

象牙銷毀是政府和保護組織用來阻止為獲取偷獵大象以及鎮壓非法象牙貿易的一種手段。截至2016年,全球21個國家開展了通過燃燒或壓碎手段來銷毀象牙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超過263噸(58萬磅)的象牙被銷毀。肯尼亞在1989年舉行了第一次銷毀活動,在2016年達到了其規模最大的一次,共計焚燒了105噸(231000磅)象牙。


對銷毀活動表示支持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認為,這一方法促進了公眾對大象的保護,並同時向偷獵者傳達了一個信息:他們的做法是徒勞的。但批評者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會造成象牙因銷毀而變得更稀缺的表象,從而進一步增加其在黑市的價值並導致更多的偷獵行為,而且這種做法的有效性不足以證明貧困國家的機會成本是合理的。

背景

[編輯]

考古發現表明,人類使用象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5000多年前。[1]至少從古典時期開始,象牙就已被出口到了歐洲,不過到了大航海時代非洲殖民時代,象牙的出口速度才加快。在其鼎盛時期,也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着大規模生產的興起,每年有1000多石(6.4噸)的象牙出口到歐洲。[2] 在1875年到1900年間,僅英國謝菲爾德就進口了180石(1.1噸)象牙用於製作餐具手柄。[1] 20世紀70年代,日本成為最大的象牙消費國,消費總額約占全球貿易的40%,此時香港是最大的象牙貿易中心。[2][3]


在非洲一些地區,捕獵象牙的行為導致大象數量大幅度減少。從1979年到1989年,非洲象的數量從130萬頭減少到60萬頭。象牙成為了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市場,約80%的象牙來自非法捕殺。根據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報告, [2][3]截至2014年,每天約有96頭非洲大象因象牙被殺。 [4]

1986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引入了一個控制系統,用於許可、登記、儲存和監測象牙。然而不久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削弱了監管力度,使得偷獵的象牙可合法儲存。例如,布隆迪和新加坡等沒有野生大象的國家分別登記了89.5石(0.568噸)和297石(1.89噸)的走私象牙。正如環境調查局所揭示的那樣,這種「控制系統」很容易被操縱,最終使象牙增值,走私者更肆無忌憚。[3][5] 1989年10月在日內瓦舉行的CITES大會上,坦桑尼亞代表提議有效禁止國際象牙貿易。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禁令得以頒布,並於1990年1月生效。 [6]

這項禁令頒布後的10年內成果是顯著的,大象的數量不斷增加。但從1997年開始,該公約開始對一些國家破例,比如允許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等國出售數量有限的象牙,[為何?] 以及允許日本購買一定數量的象牙,只要這些國家公開保證會進行有效控制和監管。從1998年到2011年,越來越多的國家破例,非法象牙貿易至少增加了兩倍。[7]21世紀,大部分象牙流向了不斷繁榮的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尤其在中國,象牙被視為身份象徵,有時被稱為「白金」。[7][8][9] 2015年,中國官員表示,他們打算逐步停止參與象牙貿易。2016年發布了一份報告,在報告發布的前一年,象牙價格下跌了近一半。那一年年底,中國國務院宣布,打算在2017年3月底前停止與象牙相關的貿易活動。 [10][11]

歷史和銷毀活動

[編輯]

肯尼亞的第一次焚燒

[編輯]

1989年,來自著名的利基家族古人類學家自然資源保護者理查德·利基,被任命為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他是當今肯尼亞野生動物協會的先驅。 [12] 1973年,大象狩獵就已被禁止,但象牙貿易仍然合法。[13] 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象牙價格不斷上漲,偷獵大象行為已經非常普遍。 [14] 在1989年5月的一篇文章中, 《紐約時報》將肯尼亞的察沃國家公園描述為「一個大象墓地(堆滿了白色象骨),而不是大象的棲息地」。 肯尼亞官員知道大象對狩獵旅遊業的價值,因此主張在1989年10月的CITES會議上把大象列入公約的全球瀕危物種名單。[15]

利基上任時協會已沒收了12噸非法象牙,他被要求賣掉這些象牙,將資金用於保護工作。但利基沒有照做,反而把所有的象牙都堆在一起,與肯尼亞總統莫伊(Daniel arap Moi)一起縱火焚燒。[16] 象牙不易燃燒,故意用火而不是其他方式來銷毀象牙是因為他們希望這次銷毀能為全球媒體帶來強大的形象。為了使銷毀更引人注目,利基與好萊塢特效專業人員合作,設計了一種使用噴氣燃料和易燃膠水的創新煙火技術。[17][18]

大火燃燒了三天之後引起了國際新聞界的關注,足見這是一個成功的宣傳噱頭[19] 事實證明,這場焚燒在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中也很有影響力,不僅鼓勵了其他組織以類似的方式處理他們的象牙庫存,並一定程度上促成了CITES生成國際象牙貿易禁令。[20][21] 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的保羅·烏多托稱,這是一項「急切的措施,意在向全世界傳遞偷獵肯尼亞大象所造成的破壞。」[18]

自1989年以來,肯尼亞組織了三次象牙焚毀活動。第二次發生在兩年後,也就是1991年,銷毀了6.8噸象牙。[21][22] 2011年肯尼亞總統 姆瓦伊*齊貝吉 舉行了第三次象牙銷毀活動,銷毀了另外5噸象牙。[23][24]

最大的焚毀活動

[編輯]
2016年4月,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 觀看105噸象牙燃燒

2016年4月30日,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Uhuru Kenyatta)在內羅畢國家公園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量的象牙焚毀。[25] 這堆象牙包括來自約8000頭大象的105噸象牙和來自343頭犀牛的1.35噸犀牛角。據估計,這些被銷毀的違禁品,其黑市總價值1.5億美元到2.2億美元不等。[24][26] 這些象牙通過集裝箱被運到現場,然後堆成高達10英尺(3.0米)、直徑20英尺(6.1米)的塔樓,[23]這塔樓是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協會的人員花了10天時間建造完成的,[27] 柴堆中還藏有別國動物的皮毛。 銷毀的象牙數量相當於全球庫存的5%,[28][29] 加蓬總統阿里·邦戈·翁丁巴也出席了活動。

四大洲更為頻繁的焚毀活動

[編輯]

截至2016年,在全球21個國家高調的焚毀活動下,超過263噸(58萬磅)的象牙被銷毀。[28] 這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象保護倡議(EPI),該倡議旨在幫助各國焚燒象牙儲備。[30] EPI是2014年由博茨瓦納、乍得、埃塞俄比亞、加蓬和坦桑尼亞政府發起的。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贊比亞 :最早效仿肯尼亞的國家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贊比亞,在1992年分別銷毀了12噸和9.5噸象牙。 [22]
  • 加蓬 :2012年焚燒了1985年以來沒收的動物長牙和雕刻象牙,總計約4.8噸。 [31] [32]
  • 菲律賓 :2012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常設委員會指出菲律賓是象牙的主要消費國之一。2013年6月,菲律賓成為主消費國中第一個銷毀象牙儲備的國家。 [20] 當時負責協調銷毀工作的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部計劃舉行一次「儀式焚燒」,但是,環境方面對露天焚燒 的反對使他們最終採取了別的方式銷毀了所有的象牙,共計5噸—先用壓路機碾壓,然後用起重機的吊斗重擊,最後把剩下的部分送到焚化爐[4] [6] [33]
2013年11月被繳獲的生象牙,後被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碾碎
  • 美國:2013年11月,美國使用工業碎石機粉碎了6噸堆積的象牙。儘管美國允許國內售賣象牙,但將象牙帶進美國是違法的。[31][34][35] 美國銷毀象牙的原因還與一項研究有關,研究發現,象牙貿易與國家安全威脅(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之間存在聯繫。 [36] 美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參與實行了多種形式的反偷獵措施,主要是在非洲,美國外交官正積極與其他政府接觸,通過銷毀庫存,打擊象牙市場。[37] [38] 2015年6月,紐約時報廣場又發生了一次象牙粉碎活動。[18]
  • 中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牙消費國,至2014年占全球需求的70%。[39] 許多銷毀過象牙的國家也是由於其位於非洲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路線上而積累了象牙庫存。考慮到中國在市場上的消費地位,也就不難理解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在知道中國決定在2014年1月壓碎6.1噸象牙時的慶祝心情了。[40]
  • 法國:法國是第一個銷毀其繳獲的3噸非法象牙的歐洲國家,2014年2月象牙與其他象牙製品一個接一個地送入粉碎機。[41]
  • 香港:2014年5月,香港開始系統化地計劃在兩年內銷毀其28噸象牙儲備。[4][42][43][44] 在宣布銷毀的聲明時,香港瀕危物種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錦星解釋說,「以後任何沒收的象牙都會定期處理」。[45] 雖然在香港,售賣象牙並未完全禁止,但這次銷毀是意義重大的,不僅是因為這是迄今為止銷毀的最大庫存,而且也因為香港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象牙市場。[46][47]
2015年4月在剛果共和國布拉柴維爾焚燒象牙
  • 乍得:2014年銷毀了1.1噸象牙。[22]
  • 比利時:2014年銷毀了1.5噸象牙。
  • 埃塞俄比亞:自1980年代以來埃塞俄比亞大象數量減少了90%,這成果得益於官員們發布了一項國家象牙行動計劃,以解決偷獵和象牙販運問題。在其他戰略中,還包括公開化銷毀繳獲的象牙。第一次銷毀活動發生在2015年3月,在亞的斯亞貝巴,埃塞俄比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的6.1噸儲備被燒毀。[31]
  • 剛果共和國:2015年銷毀了4.7噸象牙。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2015年銷毀了11噸象牙。[48]
  • 莫桑比克:2015年銷毀了2.4噸象牙和440磅犀牛角。
  • 斯里蘭卡 :2016年1月,斯里蘭卡成為第一個銷毀象牙(2012年沒收的1.5噸)的南亞國家,也是第一個就其在象牙貿易中的角色而正式道歉的國家。[49]
  • 意大利:2016年3月,意大利政府與大象行動聯盟(Elephant Action League)合作,焚燒了一噸價值約360萬英鎊的象牙。 [50]
  • 越南 2016年11月12日,越南銷毀了近2.2噸繳獲的大象象牙和70公斤犀牛角。[51]



  1. ^ 1.0 1.1 Chaiklin, Martha (June 2010). "Ivory in World History – Early Modern Trade in Context". History Compass. 8 (6): 530–542. doi:10.1111/j.1478-0542.2010.00680.x.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haiklin」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2.0 2.1 2.2 "Ivory Trade". Geographical. November 200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3 August 201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eographical」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3.0 3.1 3.2 Thornton, Allan; Currey, Dave (1991). To Save An Elephant. Doubleday. ISBN 978-0-385-40111-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tosave」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 ^ 4.0 4.1 4.2 Dell'Amore, Christine (25 January 2014). "Hong Kong Announces World's Biggest Ivory Burn". National Geograph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25januar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5. ^ "A System of Extinction – the African Elephant Disaster" (PDF).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1989. ... Chris Huxley, from the Secretariat staff "registered" some 270 tonnes of poached ivory... 26 tonnes of ivory were flown from Burundi to Dubai...:6–8,42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system」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6. ^ 6.0 6.1 Andrade, Jeannette I. (16 June 2013). "DENR to crush seized elephant tusks, drops ceremonial burning".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inquirer」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7. ^ 7.0 7.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atlantic27january20143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guardian11november20133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cnn6january20143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Warner, Gregory (30 April 2016). "Up In Flames: Kenya Burns More Than 100 Tons Of Ivory". Weekend Edition Sunday. National Public Radio.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pr」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1. ^ "China announces ban on ivory trade by end of 2017". BBC. 30 December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bbc30december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2. ^ "'Kenya's wildlife – Predictions for the next decade' with Dr Richard Leakey". Royal African Society. Retrieved 5 November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ras」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3. ^ Boddington, Craig. "Africa's Elephant Explosion: The "ivory trail" is getting easier to follow". Sports Afield.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0 May 2016. Retrieved 5 May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sportsafield」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4. ^ Perlez, Jane (12 May 1989). "Kenya to Seek Ban on Trade of Ivory".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5 May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ytimes12may1989」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5. ^ Narula, Svati Kirsten (27 January 2014). "Crush and Burn: A History of the Global Crackdown on Ivoary". The Atlant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tlantic27januar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6. ^ Perlez, Jane (19 July 1989). "Kenya, in gesture, burns ivory tusks". The New York Times.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ytimes19july1989」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7. ^ Gallmann, Kuki (2012). "The Ivory Fire". I Dreamed of Africa. Penguin UK. pp. 311–312. ISBN 9780141966403. Retrieved 2 May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allmann1991」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8. ^ 18.0 18.1 18.2 Zane, Damian (23 September 2015). "Ivory inferno: Does burning tusks destroy them?". BB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bbc23september2015」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9. ^ Simon Adler (7 September 2015). "The Rhino Hunter" (Podcast). Radiolab. Event occurs at 40:52-43:27.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radiolab」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0. ^ 20.0 20.1 Christy, Bryan (19 June 2013). "In Global First, Philippines to Destroy Its Ivory Stock". National Geograph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19june2013」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1. ^ 21.0 21.1 "Tanzania's Ivory Stockpile". National Geographic. Retrieved 3 February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tanzania」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2. ^ 22.0 22.1 22.2 Welch, Megan. "Crush and Burn: Destroying Illegal Ivory". WWF. Retrieved 3 February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wwf」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3. ^ 23.0 23.1 Zane, Damian (29 April 2016). "Kenya's ivory inferno: Does burning elephant tusks destroy them?". BBC News. Retrieved 30 April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bbc29april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4. ^ 24.0 24.1 Duggan, Briana; Kriel, Robyn (29 April 2016). "Up in smoke: Kenya to torch m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ivory". CNN. Retrieved 30 April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nn29april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5. ^ Reuters (30 April 2016). "Kenya Burns Largest Ever Ivory Stockpile". Fortune. Retrieved 1 May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fortune30april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6. ^ Biggs, Duan (2016). "Elephant poaching: Track the impact of Kenya's ivory burn". Nature. 534 (7606): 179. doi:10.1038/534179a. PMID 27279202.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urebiggs」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7. ^ Duggan, Briana; Kriel, Robyn; Cuevas, Mayra. "Historic ivory burn covers the sky in smoke and ash at Nairobi National Park". CNN. Retrieved 30 April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nn30april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8. ^ 28.0 28.1 Smith, Dominic (30 April 2016). "Kenya burns largest ever ivory stockpile to highlight elephants' fate". The Guardian. Retrieved 30 April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uardian30april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9. ^ "Elephant summit: Kenya sets fire to huge ivory stockpile". BBC News. 30 April 2016. Retrieved 30 April 20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bbc30april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0. ^ Dickson, Barnabas. Endangered Species Threatened Convention. 2000-01-01. ISBN 9781315071503. doi:10.4324/9781315071503. 
  31. ^ 31.0 31.1 31.2 Neme, Laurel (20 March 2015). "Ethiopia Burns Entire 6.1-Ton Ivory Stockpile". Voices: Saving Elephants.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20march2015」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2. ^ Dell'Amore, Christine (29 June 2012). "Massive Pile of Elephant Ivory Burned in Gabon—A First". National Geograph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29june2012」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3. ^ Neme, Laurel (2 August 2013). "Destroying Elephant Ivory Stockpiles: No Easy Matter". Voices: Saving Elephants.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2august2013」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4. ^ Christy, Bryan. "Historic U.S. Ivory Crush a Call to Global Ac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16november2013」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5. ^ Christy, Bryan (12 November 2013). "Opinion: U.S. Ivory Crush Should Be Just a First Step". National Geograph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12november2013」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6. ^ Goldenberg, Suzanne (12 December 2012). "Illegal wildlife trade 'threatening national security', says WWF". The Guardian.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uardian12december2012」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7. ^ Goldenberg, Suzanne (11 November 2013). "Ivory stockpile to be publicly destroyed as Obama seeks to end illegal trade". The Guardian.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uardian11november2013」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guardian11november20132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9. ^ Brown, Sophie; Wang, Susan (6 January 2014). "China crushes tons of illegal ivory". CNN.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nn6januar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0. ^ Vaughan, Adam (6 January 2014). "China crushes six tons of ivory". The Guardian.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uardian6januar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1. ^ Willsher, Kim (6 February 2014). "France destroys illegal ivory stocks". The Guardian.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uardian6februar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2. ^ Khullar, Arshiya (16 May 2014). "Hong Kong holds world's largest ivory burn". CNN.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nn16ma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3. ^ Neme, Laurel (28 October 2015). "Hong Kong 'Open-Minded' to Banning its Ivory Trade". National Geograph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28october2015」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4. ^ Doshi, Vidhi (23 January 2014). "Hong Kong to destroy 28 tonnes of ivory". Independent.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independent23januar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5. ^ Shin, Paul. "Speech by SEN at Destruction of Confiscated Ivory Launching Ceremony (English onl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Centr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shin」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6. ^ "Hong Kong burns ivory stockpile". The Guardian. AFP. 15 May 2014.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guardian15ma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7. ^ Hunt, Katie (24 January 2014). "Hong Kong to burn stockpile of contraband ivory". CNN.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nn24january2014」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8. ^ Schreck, Adam (29 April 2015). "United Arab Emirates crushes tons of contraband ivory in message against elephant poaching". US News & World Report. Associated Press.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usnews29april2015」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9. ^ Neme, Laurel (25 January 2016). "One Country Will Destroy Its Ivory—and Pray for Elephants". National Geographic.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atgeo25january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50. ^ Dunn, James (31 March 2016). "'Africa's white gold of Jihad': Italy crushes huge £3.6million haul of ivory with a steamroller after finding links between Somali terror group Al-Shabaab and the illegal elephant tusk poaching trade". Daily Mail.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dailymail31march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51. ^ Hudson, Dale (13 November 2016). "Vietnam destroys mass rhino horns and elephant ivory". Reuters.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reuters13november20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rica8august201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rica17july2015」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britannica」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dailynation30april20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discove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fw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uardian13november2013」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uardian6february2014a」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uardian8december2015」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uardian13june20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independent25April20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ewsweek1june20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be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uters1june20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vice29may20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Category:野生生物走私]] [[Category:動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