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三個世界 (毛澤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個世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冷戰背景下,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際關係的新格局把國際社會劃分為3個部分的國際關係思想。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和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認為毛澤東是提出了「三個世界」戰略思想,另一種觀點則稱毛澤東提出了「三個世界」理論。毛澤東這一思想萌芽於1940年代的中間地帶論,雛形於1960年代的中間地帶論外交戰略,形成於1970年代。

提出

[編輯]

1946年8月,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中間地帶」這一概念,1964年提出有「兩個中間地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中間地帶;歐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中間地帶,日本也屬於第二個中間地帶。」

1973年6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馬里總統特拉奧雷時提到:「我們都是叫做第三世界,就是發展中國家」。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提出:「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1974年4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上發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闡述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

1977年1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編輯部文章《毛主席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貢獻》。

內容

[編輯]

「三個世界」的涵義是:

其中以第三世界國家最多,而且彼此大有差別(除最貧窮的國家外,還包括盛產石油的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往往採取中立的立場,因而從政治上把世界一分為三。毛澤東認為超級大國之間爭奪世界霸權地位是世界局勢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第三世界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主要力量。

反應

[編輯]
  •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強烈反對三個世界理論,他認為三個世界理論掩蓋了時代的基本特徵,即帝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基本矛盾,鼓吹階級合作,從本質上說是階級鬥爭熄滅論的變種。三個世界理論和「不結盟世界」理論、「南北世界」理論、「發展中國家」理論一樣,都不是以階級為標準來劃分的,因此不是馬列主義的理論[1]。霍查這一批評得到了很多反修正主義政黨和組織的支持,它們因此放棄毛主義,轉而追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政治路線,形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霍查派[2]
  • 美國革命共產黨刊物《革命》1978年發表文章認為,中國修正主義者將三個世界理論稱為「面向國際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的全球戰略」,這絕非毛澤東的本意,將三個世界理論歸於毛澤東是一種偽造,三個世界理論是反革命路線[3]
  • 2017年拉丁美洲馬列毛主義政黨和組織第五次會議通過的《論國際形勢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任務》提到他們支持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形成」的觀點。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霍查曾骂毛泽东是"种族主义,要奴役全人类". 2008-12-03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8). 
  2. ^ 当代国际共运史的主线:毛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 - 乌有之乡. www.wyzxwk.com.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5). 
  3. ^ “Three Worlds” Strategy: Apology for Capitulation. www.marxists.org.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