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亞洲流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洲流感
瑞典呂勒奧一座體育場改造的醫院內,收治了大批感染亞洲流感的患者(1957年)
疾病流行性感冒
病毒株甲型H2N2流感病毒
地點全球
病毒來源A型禽流感病毒
原發疫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
首次爆發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持續時間1957年2月-1958年(部分地區1959年)
資料統計
確診個案不明確
死亡個案100–400萬(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維基百科不提供醫療服務 醫學聲明 

亞洲流感(英文:Asian Flu),又稱1957–58年流感大流行(1957-58 Influenza pandemic),是一種於1957年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爆發的流行性感冒,該病隨後在同年傳向全世界,包括新加坡香港美國英國等地,疫情一直持續到1958年(甚至1959年)[1][2][3][4][5][6]。亞洲流感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7][8],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約有100萬-400萬人死於亞洲流感[1][4]

亞洲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的H2N2病毒致病(H2N2的H與N是代表病毒中的血凝素神經氨酸酶蛋白質),該病毒被認為源自A型禽流感病毒[1][9]。針對該流感的流感疫苗於1957年8月在美國首先投入使用,10月進入英國,最初數量很有限,但此後隨着疫苗的大量生產疫情逐漸得到控制[10][11][12]。亞洲流感病毒此後發生抗原轉變、進化為H3N2,並在1968年至1969年間導致「香港流感」爆發,再度造成全球約100萬-400萬人死亡[1][2][13][14]

歷史

[編輯]

起源

[編輯]

亞洲流感於1957年2月在中國貴州省首次爆發(一說1956年[6][10][12][1][3][4][15][16][17]。普遍認為,H2N2毒株來源於A型禽流感病毒,擁有來自後者的三個不同基因片段[1][9][14][15][16]。中國大陸一些地區人口稠密,農民與雞鴨等禽類接觸較為頻繁[18]。而美國疾控中心則稱,1957年2月新加坡最早有疫情報告[9]

中國大陸疫情

[編輯]

亞洲流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出現的最嚴重的流感疫情[4]。1957年3月,疫情已蔓延至整個中國大陸,包括北京[18][19]。此前,世界衛生組織於1952年建立全球流感監測網絡,並在1957年5月確認是新型流感病毒後,向各國發出流感大流行預警[4]。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尚未加入世衛組織,並且沒有向其他國家通報疫情,因此疫情的發現和全球預警至少延遲了2個月的時間[4]

1957年底,第二波疫情在中國大陸北方部分省份蔓延,農村地區尤其嚴重,部分地區病死率達0.6%-1.0%[4]。同年,中國政府決定成立國家流感中心,該中心於1958年編寫發行了《流行性感冒手冊》[3][4]

其他國家和地區疫情

[編輯]

1957年4月,香港爆發疫情[9][15];4月底(或2月[9][15]),新加坡爆發疫情[19][20];5月,新加坡向世界衛生組織上報疫情,台灣澳洲印度等地爆發疫情[10][18][21];6月,美國、英國相繼爆發疫情[9][10][15]

疫苗

[編輯]

美國微生物學家莫里斯·希勒曼所研製的疫苗,被認為成功拯救了數十萬人的生命[11][12][22]。針對該流感的流感疫苗於1957年8月在美國首先投入使用,10月進入英國[10]

疫苗最初數量很有限,但此後幾個月內,美國生產了4000萬劑流感疫苗,隨着疫苗的大量生產疫情逐漸得到控制[10][11][12][22]

徵狀

[編輯]

亞洲流感的主要徵狀包括發燒、身體疼痛、發冷、喉嚨痛、頭痛、咳嗽、流鼻涕、虛弱、食慾喪失等等,重症併發症可導致肺炎癲癇心臟衰竭[15][23]。多數患者為輕症,約有3%的患者出現併發症,部分患者的恢復期長達數周[15][23]

死亡人數

[編輯]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100-400萬人死於亞洲流感[1][4]。該病的總體病死率約為0.3%-0.67%,也有估計低於0.2%,年長者死亡率較高[1][15][17][23]。另據世衛組織估計,該病毒的基本傳染數為1.5[1]

  • 依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據,大約有11.6萬美國人死於亞洲流感[9][22];但也有估計為7萬人左右[2][15][6] 。確診人數約為2000萬人[22]
  • 截止1958年初,英國至少有1.4萬-2萬人因該流感死亡,900多萬確診病例,得到治療的有550萬人;英國部分地區學校停課,經濟陷入衰退[2][10][23]
  • 1957年9月-1958年4月間,聯邦德國約有3萬人死亡[24]
  • 1957年5月-1958年2月,印度共有約445萬確診病例,以及1098人死亡[21]

後續

[編輯]

1959年,亞洲流感基本絕跡。但是到了1968年,H2N2發生抗原轉變、成為H3N2,導致香港流感爆發、造成全球約100萬-400萬人死亡[1][4][13]。此後,H2N2病毒基本滅絕,只存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內,而H3N2則成為季節性流感[13][15]

從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3700個1957年病毒測試包被從美國病理學院英語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錯誤的發往世界各地。大多數含有這個流感病毒的測試包未被收件人重視,因此從加拿大的一個實驗室中病毒樣品遭到外洩。美國病理學院的任務在於幫助其它試驗室鑑別未被鑑別的病毒樣品,但是當時它的合作私人試驗室錯誤地將1957年的病毒當作新的流感A系病毒送出。美國政府將1957年的病毒看作是致命性的,因此要求收件人銷毀這些病毒。[25]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Pandemic Influenza Risk Management WHO Interim Guidance (PDF).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27) (英語). 
  2. ^ 2.0 2.1 2.2 2.3 Mark Honigsbaum. Revisiting the 1957 and 1968 influenza pandemics. 《刺針》 (The Lancet). 2020-06-13, 395 (10240): 1824–1826 [2020-11-15]. ISSN 0140-6736. PMID 32464113. doi:10.1016/S0140-6736(20)31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4) (英語). 
  3. ^ 3.0 3.1 3.2 国家流感中心发展历史. 中國國家流感中心.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1) (中文).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秦穎 等. 中国流感大流行的百年历史.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8, 39 (8): 1028-1031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5. ^ Viboud, Cécile; Simonsen, Lone; Fuentes, Rodrigo; Flores, Jose; Miller, Mark A.; Chowell, Gerardo. Global Mortality Impact of the 1957–1959 Influenza Pandemic.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03-01, 213 (5): 738–745 [2020-11-15]. ISSN 0022-1899. PMC 4747626可免費查閱. PMID 26908781. doi:10.1093/infdis/jiv53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6. ^ 6.0 6.1 6.2 LibGuides: Pandemics: Asian Flu (1956-1958). 愛達荷大學.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英語). 
  7. ^ 复旦教授高晞:有关人类瘟疫的12个问题. 科學網.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3). 
  8. ^ History's deadliest pandemics, from ancient Rome to modern America. 華盛頓郵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英語).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1957-1958 Pandemic (H2N2 virus) | Pandemic Influenza (Flu) | CDC.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2019-01-22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3) (美國英語).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病毒来袭 60年前亚洲流感给英国的教训. 英國廣播公司(BBC). 2020-04-06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3) (中文). 
  11. ^ 11.0 11.1 11.2 Zeldovich, Lina. How America Brought the 1957 Influenza Pandemic to a Halt. JSTOR Daily. 2020-04-07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美國英語). 
  12. ^ 12.0 12.1 12.2 12.3 Confronting a Pandemic, 1957. The Scientist Magazine®.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英語). 
  13. ^ 13.0 13.1 13.2 1968 Pandemic (H3N2 virus) | Pandemic Influenza (Flu) | CDC.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2019-01-22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美國英語). 
  14. ^ 14.0 14.1 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流感类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0). 
  15.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Asian Flu (1957 Influenza Pandemic). Sino Biological.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16. ^ 16.0 16.1 1957年亚洲流感 8个月内席卷全球. 新浪網.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06). 
  17. ^ 17.0 17.1 Nickol, Michaela E.; Kindrachuk, Jason. A year of terror and a century of reflection: perspectives on the great influenza pandemic of 1918–1919.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02-06, 19 [2020-11-15]. ISSN 1471-2334. PMC 6364422可免費查閱. PMID 30727970. doi:10.1186/s12879-019-37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18. ^ 18.0 18.1 18.2 1957 年亞洲流感:一場由中國蔓延到世界的瘟疫. *CUP. 2020-02-11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中文). 
  19. ^ 19.0 19.1 A. M.-M. Payne. SYMPOSIUM ON THE ASIAN INFLUENZA EPIDEMIC, 1957.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1958, 51 [2021-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20. ^ Olivia Ho. Three times that the world coughed, and Singapore caught the bug. 《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 2020-04-19 [2021-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英語). 
  21. ^ 21.0 21.1 Menon, I. G. K. The 1957 pandemic of influenza in Indi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59, 20 (2-3): 199–224 [2020-11-15]. ISSN 0042-9686. PMC 2537734可免費查閱. PMID 13651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22. ^ 22.0 22.1 22.2 22.3 Moon, Emily. How the U.S. Fought the 1957 Flu Pandemic. Smithsonian Magazine.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8) (英語). 
  23. ^ 23.0 23.1 23.2 23.3 Jackson, Claire. History lessons: the Asian Flu pandemic. The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09-08-01, 59 (565): 622–623 [2020-11-15]. ISSN 0960-1643. PMC 2714797可免費查閱. PMID 22751248. doi:10.3399/bjgp09X4538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24. ^ Kutzner, Maximilian. Debatte zur Herkunft der Asiatischen Grippe 1957 | bpb. bpb.de.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德語). 
  25. ^ Health Alert Network - Archive System. 美國疾控中心(CDC). 2005-10-22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