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間
外觀
亭子間是上海石庫門建築內的一個小房間,面積約6-8平方米,高約2米。其位置在一層與二層之間,或二層與三層之間,通常在前樓(臥室)之後、曬台之下、灶披間(廚房)之上。
亭子間原本一般用於堆放雜物,或僕人的房間。二十世紀初期,上海城市人口大幅增加,住房極為緊張,亭子間大量用於出租牟利。由於它低矮狹小,朝向北面,採光較差,又在曬台之下,冬冷夏熱,居住條件較為惡劣,因此租金較為低廉。租住亭子間的租客,通常是囊中羞澀的低收入階層。
二十世紀前期,一批文學青年來到上海,賣文為生,收入拮据,常會租住石庫門亭子間,稱為「亭子間作家」。
- 巴金寓所:1926年,巴金曾租住在法租界康悌路(建國東路)康益里4號的亭子間[1][2]。
- 瞿秋白寓所舊址:1933-1934年,瞿秋白租住在上海虹口施高塔路(山陰路)133弄東照里12號二樓和三樓之間的亭子間。
- 蕭軍、蕭紅:1934年,蕭軍、蕭紅租住在上海法租界拉都路(襄陽南路)283號二樓亭子間[3]。
同時,出現一批描寫石庫門亭子間生活的文學作品,例如周天籟的代表作《亭子間嫂嫂》。
參考
[編輯]- ^ 陸正偉. 寻访巴金在上海的“家”.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0-04-21.
- ^ 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1925——1929].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0日 [2021年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8日).
- ^ 馮紹霆. 石库门前 8――“亭子间作家”.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