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行橋
便行橋 | |
---|---|
天鎮縣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張西河鄉大橋村東側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認定時間 | 1994年7月 |
便行橋是一座位於山西省天鎮縣張西河鄉大橋村東側的單孔敞肩石拱橋,1994年7月被列入天鎮縣文物保護單位。便行橋是明清時大同府到宣化府官道的一部分,與旁邊的東橋合稱「雙成橋」。由於洪水,便行橋多次重築,目前保存的便行橋為道光六年(1826年)至九年(1829年)所築。
歷史
[編輯]便行橋位於明清時大同府到宣化府的官道上,是明清時貿易、運輸的重要通道。便行橋也稱西橋,與附近的東橋合稱「雙成橋」。[1]由於夏季發洪水時水勢猛烈,便行橋常被沖毀,不得不一再重築。目前所存的便行橋動工重建於道光六年(1826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時建成。據說,當時天鎮縣廩生水桶寺村曹弼籌資重修了便行橋和東橋。曹弼外號「曹百萬」,為給他生病的母親祈福,出資修橋行善。橋的望柱共21對,對應修橋開工時曹弼42歲。曹弼在河的上游找到了一塊理想的青石,打算用它做橋的中心石,但是石頭的主人拒絕出售。巧的是不久天降大雨,洪水衝下一塊大石頭,正是那塊青石。橋建成後,曹弼在橋邊購地18畝,建房守橋。[2]據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天鎮縣誌》,曹弼後來入祀天鎮縣城東街縣衙旁的忠義孝悌祠,是祠中供奉的十七人之一。[3]
形制
[編輯]便行橋為單孔敞肩石拱橋,長17米,高9.33米。橋基厚8.3米,上寬6米,跨徑3米。橋身為磚砌成,橋面鋪有石板。橋額寫有「便行橋」三字。橋上有21對石望柱,上面各雕有一頭石獅。欄板上刻有花紋。與之相鄰的東橋原長6.67米,現在只剩橋涵。[2][1]
保護
[編輯]2010年7月,有媒體報道天鎮縣的考古人員發現了便行橋。其實這座石橋早在1994年7月就已成為天鎮縣文物保護單位。便行橋保存較為完好,目前為村內使用。東橋只剩橋涵,現為大同至張家口的大張公路的一部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