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信仰的捍衛者 (頭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信仰捍衛者拉丁語Fidei Defensor 或是陰性的Fidei Defensatrix; 法語:Défenseur de la Foi;英語:Defender of the Faith)是一個君王的頭銜,自 16 世紀初以來常被用來授予許多英格蘭、蘇格蘭國君主以及後來的聯合王國君主的頭銜。 這個頭銜後來也被其他君主和國家元首使用。

在蘇格蘭、英格蘭和英國的用法

[編輯]

歷史

[編輯]
瑪麗一世女王勳章,上面刻有「Maria I Reg. Angl. Franc. et Hib. Fidei Defensatrix」字樣

該稱號最早使用於1507年,當時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教皇朱利葉斯二世授予「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和捍衛者」的稱號。教皇使節羅伯特·貝倫登在荷里路德修道院舉行了盛大儀式將這一稱號授予詹姆斯四世。 [1] [2]

自 1521 年 10 月 11 日教皇利奧十世授予國王亨利世以來,「信仰的捍衛者」一直是英國和後來的英國君主的附屬頭銜之一。 [3] [4]

直至1530年,亨利八世決定與羅馬天主教會決裂,自立英國國教並成為其領袖,而這一頭銜因而被教皇保羅三世撤銷,他也被逐出教會。然而,在 1543 年英格蘭議會(通過一項名為「國王頭銜法案」的法案)授予國王亨利八世及其繼任者為聖公會信仰的捍衛者,並授予新的頭銜:「亨利八世蒙上帝恩典,英格蘭、法國和愛爾蘭國王,信仰和英格蘭教會以及愛爾蘭在地球的捍衛者最高元首」。隨後的所有君主(除了天主教瑪麗一世女王)都成為宗教的最高領袖

1537 年 1 月 19 日,教宗保祿三世授予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信仰捍衛者」的稱號,象徵着教宗希望蘇格蘭國王能抵制其叔叔亨利八世所走的道路。 [5] [6]然而這個頭銜和詹姆斯四世的「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和捍衛者」都沒有成為蘇格蘭君主的完整頭銜的一部分。

護國公期間(1653-59),共和制度下的國家元首奧利弗·克倫威爾理查德·克倫威爾則比君主制時期更明顯地偏向新教制度,儘管使用了蒙上帝恩典,但並未採用「信仰捍衛者」的頭銜。這項頭銜在君主制復辟後被重新引入,並沿用至今。

現代用法

[編輯]
南布里斯班禿鷹街教堂為皇室訪問而裝飾,1954 年

作為聯合王國國王查理三世被稱為"查理三世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其他王國和領土的國王、英聯邦元首、信仰的捍衛者"。其中「信仰的捍衛者」這一頭銜反映了英國君主作為英格蘭教會最高統治者的地位。最初的拉丁短語Fidei Defensor在所有現行英國硬幣上均以縮寫FDFID DEF表示。 1714 年,喬治一世國王統治時期,這種符號首次被添加到英國硬幣上。 1849 年,英國皇家鑄幣廠決定從「無神弗羅林」硬幣中省略這一部分以及君主風格的某些其他部分,引起了醜聞,以至於該硬幣被更換。 [7]

在大多數英聯邦國家,這稱呼並沒有出現在君主的完整頭銜中,儘管最初的「 蒙上帝恩典 」有被保留。例如,在澳大利亞,查爾斯國王目前被稱為「蒙上帝恩典,澳大利亞及其其他王國和領土的國王,英聯邦元首」。他僅在新西蘭和英國被稱為「信仰的捍衛者」。加拿大最初選擇加入這句頭銜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主權者被視為國教的保護者(加拿大沒有國教),而是因為主權者被加拿大視為大眾信仰的捍衛者。 1953 年,加拿大總理路易斯·聖洛朗下議院發表演講時表示:

現在有更微妙的問題是關於保留「信仰的捍衛者」一詞這件事。在英國有一個已建立的教會。而在我們的國家(指英聯邦中的其他君主國)則沒有建立教會,但在我們的國家(加拿大),有人相信全能的天意對人類事務的指導,我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民政當局會宣稱,他們的組織是為了捍衛對最高權力的持續信仰,最高權力命令人類的事務,並且任何相信至高無上的人都不可能提出合理的反對意見主權者,民事當局的首腦,被描述為最高統治者信仰的信徒和捍衛者。

——Louis St. Laurent

然而,加拿大硬幣上使用的樣式只是 DG Rex ( Dei Gratia Rex ,「承蒙上帝恩典,國王」)。

在澳大利亞,君主一直擁有「信仰捍衛者」的頭銜,直到 1973 年才被正式取消。 (然而,「蒙上帝恩典」一詞被保留。) [8]

在不同時期,英聯邦的一些國家保留了這一頭銜,直到它們正式成為共和國,例如 1953 年 5 月 29 日起的南非。其他國家在仍是英聯邦的統治下時就放棄了這一稱號:例如,巴基斯坦在 1953 年放棄了這一頭銜,因為該國人口絕大多數為穆斯林,而君主卻是基督教信仰的捍衛者。

2023 年春天,加拿大政府提出了一項法案,改變加拿大君主的頭銜,刪除了對英國的描述和「信仰捍衛者」一詞。 [9]該法案於 2023 年 6 月 22 日獲得議會批准並獲得御准[10]然而,直到國王於 2024 年 1 月 8 日發佈公告後,新的頭銜才開始生效[11]

現今的加拿大君主頭銜是:

英語:Charles the Third, by the Grace of God King of Canada and His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Head of the Commonnweath.
法語:Charles Trois, par la grâce de Dieu, Roi du Canada et de ses autres royaumes et territoires, Chef du Commonwealth.
中文:查理三世,蒙上帝恩典,加拿大及其其他領地和領土的國王,英聯邦的元首。 [12]

法語中的用法

[編輯]

海地

[編輯]

1811年,海地亨利一世宣佈自己為國王,並授予自己「 le défenseur de la foi 」的稱號,並將其融入他的皇家頭銜中: [13] [註 1]

par la grâce de Dieu et la loi constitutionnelle de l'état, roi du Haïti, souverains de Tortuga, Gonâve et d'autres îles adjacentes, destroyer de tyrannie, régénérateur et bienfaiteur de la nation de Haitian, créateur de ses établissements moraux, politiques et de Martial, le premier a couronné le monarque du nouveau monde, le défenseur de la foi, fondateur de la commande royale et militaire de Saint-Henry

蒙上帝恩典和國家憲法,海地國王,托爾圖加、戈納夫和其他鄰近島嶼的君主,海地民族暴政的毀滅者、再生者和恩人,其道德、政治和軍事制度的創造者,第一新世界加冕君主、信仰捍衛者、聖亨利皇家軍事勳章創始人

加拿大

[編輯]

法語變體一直使用到 2024 年,作為加拿大君主頭銜的官方法語版本的一部分:「 Charles Trois, par la grâce de Dieu Roi du Royaume-Uni, du Canada et de ses autres royaumes et territoires, Chef du Commonwealth, Défenseur de la Foi.[14]

其他地方

[編輯]

1684年,教皇英諾森十一世授予了"Defensor Fidei"(波蘭語Obrońca Wiary)的榮譽稱號給波蘭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以表揚其在維也納戰役中接管了基督教聯軍的最高指揮權並贏得勝仗,這場戰役被認為是歐洲歷史的轉折點,阻止了歐洲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15] [16]

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頭銜之一是「信仰的捍衛者」。 [17] [18]

授予馬拉塔帝國第一位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的頭銜之一是Haindava Dharmoddharaka,意思是印度教的捍衛者。 [19]

相似的頭銜

[編輯]

其他國家的君主也從教皇那裏獲得了類似的頭銜:

  • 匈牙利:宗座陛下(授予約1000年)
  • 法國:最忠誠的基督教陛下(授予約1380年)
  • 西班牙:最忠誠的天主教陛下(授予於 1493 年)
  • 德國: Defensor Ecclesiae (教會保護者;授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葡萄牙:最忠誠的陛下(1748 年授予)

也可以看看

[編輯]

筆記

[編輯]
  1. ^ The Kingdom of Haiti's constitution only gave the introductory legitimation and first title: {{{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rant's "Old and New Edinburgh"
  2. ^ Macdougall, Norman, James IV, Tuckwell (1997); pp. 22.
  3. ^ defender of the faith – English royal title. [2024-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5). 
  4. ^ Defender of the Faith. Medieval Manuscripts Blog. 21 July 2020 [10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4). 
  5. ^ Cameron, Jamie, James V, Tuckwell (1998), 288.
  6. ^ Hay, Denys, ed., Letters of James V, HMSO (1954), 328.
  7. ^ Stephen Appleton. Agnostic Coinage. Queensland Numismatic Society. September 2001 [2007-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9). 
  8. ^ Williams, Roy (2013). In God They Trust?. p. 168. Canberra: Bible Society Australia.
  9. ^ Woolf, Marie. King's Canadian title – dropping defender of the faith – is break with tradition: Church figures, constitutional experts. The Globe and Mail. 19 April 2023 [19 April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10. ^ Royal Style and Titles Act, 2023 (Budget Implementation Act, 2023, No. 1, Part 4, Division 31—section 510). LEGISinfo. 22 June 2023 [8 February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6). 
  11. ^ Proclamation Establishing for Canada the Royal Style and Titles: SI/2024-4, dated January 8, 2024. [2024-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31). 
  12. ^ Royal Style and Titles Act, 2023, section 2.
  13. ^ Cahoon, Ben M. Haiti. worldstatesmen.org. 2019 [2019-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5). 
  14. ^ Loi sur les titres royaux, L.R.C. (1985), ch. R-12
  15. ^ Jan III Sobieski – A Polish King in Vienna (PDF). [2024-02-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3-31). 
  16. ^ Loon, Gerard Van. Contemporary Numismatics. BRILL. 1995. ISBN 978-90-04-10487-7 (英語). 
  17. ^ Belay, Tigist; Astill, James. Lion of Judah controversial to the last. The Guardian. 2 November 1998 [11 February 2020]. 
  18. ^ Defender of Faith. The Sunday Mail. 17 January 2016 [11 Februar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4). 
  19. ^ Satish Chandra. Medieval India: Society, the Jagirdari Crisis, and the Village. Macmillan. 1982: 140. ISBN 978033390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