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光祿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光祿勳中國古代官名,雅稱飽卿[1]

戰國時代開始設置,稱郎中令。「郎」,與「廊」通,指圍繞殿中的走廊;「郎中」即在迴廊中給事者。秦朝沿置,為九卿之一,掌管宿衛侍從,執事範圍為殿門以內。漢武帝時改為光祿勳,東漢末年一度稱郎中令,魏晉再改為光祿勳。據錢穆考證[2],光祿勳三字本為光麓閽之音借,乃指皇家門房。

秦朝與西漢前期,郎中令屬官較少,有中郎、郎中、外郎,漢惠帝時依然如此。漢景帝時,衛尉改名中大夫令,屬下的諸大夫(中大夫、太中大夫)最遲到武帝時改隸郎中令,隨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並增設諫大夫。武帝增設侍郎、議郎,為郎中令的屬官。

漢朝行察舉制,諸郡國秀才孝廉俱得先補光祿所轄五官署、左署、右署之中郎、侍郎、郎中,俗謂「三署郎」,經過培養考核後方得任官,此制使得光祿儼然有了後世吏部的職權。九卿職權漸為尚書六曹侵吞以後,至南北朝光祿已不常設。晉朝時管理皇室膳食的太官署始隸光祿,北齊據此設立光祿寺,光祿勳改稱光祿寺卿南梁光祿卿),職權僅剩管理皇室的膳食,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清代時為從三品文官。

屬官

[編輯]
  • 五官署:五官中郎將1人(比二千) - 五官中郎(比六百) - 五官侍郎(比四百) - 五官郎中(比三百)
  • 左署:左中郎將(比二千) - 中郎(比六百) - 侍郎(比四百) - 郎中(比三百)
  • 右署:右中郎將(比二千) - 中郎(比六百) - 侍郎(比四百) - 郎中(比三百)
  • 虎賁中郎將(比二千) - 左右僕射各1人、左右陛長各1人、虎賁中郎(比六百) - 虎賁侍郎(比四百) - 虎賁郎中(比三百) - 節従虎賁(比二百)
  • 羽林中郎將(比二千) - 羽林郎(比三百)
  • 羽林左監1人(六百) - 羽林左監丞1人
  • 羽林右監1人(六百) - 羽林右監丞1人
  • 奉車都尉(比二千)
  • 駙馬都尉(比二千)
  • 騎都尉(比二千)
  • 光祿大夫(比二千)
  • 太中大夫(千)
  • 中散大夫(六百)
  • 諫議大夫(六百)
  • 議郎(六百)
  • 謁者僕射1人(比千) - 常侍謁者5人(比六百) - 給事謁者(四百)、灌謁者(比三百)計30人

唐代光祿卿

[編輯]

唐代光祿少卿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北宋·王得臣,《麈史》(卷3):「七寺閒劇不同。大府為忙卿,司農為走卿,光祿為飽卿,鴻臚為睡卿。蓋忙卿所隸場務,走卿倉庾,飽卿祠祭數頒胙醴,睡卿掌四夷賓貢之事。」
  2. ^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民國66年,第9頁
  • 《唐九卿考(增訂本)》

參見

[編輯]


九卿九寺
九卿

太常 | 光祿勳 | 衛尉 | 宗正 | 太僕 | 廷尉 | 大鴻臚 | 大司農 | 少府

九寺

太常寺# | 光祿寺# | 衛尉寺 | 宗正寺 | 太僕寺# | 大理寺# | 鴻臚寺# | 司農寺 | 太府寺

註:#者為明清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