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副熱帶風暴姬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副熱帶風暴姬蒂
Subtropical Cyclone Katie
亞熱帶風暴(美國
在5月2日達到巔峰的姬蒂
形成2015年4月29日
消散2015年5月6日
5月4日起退化成殘留低氣壓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75公里/小時(45哩/小時)
最低氣壓993百帕毫巴);29.32吋汞柱
影響地區復活節島
非正式2014-2015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的一部分

副熱帶風暴姬蒂(英語:Subtropical Cyclone Katie)是一個發生在2015年的不尋常天氣事件,在2014-2015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正式結束後,研究人員在復活節島附近的海域發現一股副熱帶氣旋,研究人員稱呼其為「姬蒂」[1]。姬蒂是少數在西經120度線的邊界外形成,該海域並非鄰近的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斐濟氣象局及新西蘭氣象服務有限公司駐威靈頓熱帶氣旋警報中心的責任區[2],因此姬蒂並未被正式列入2014-2015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的一部份,而智利氣象局則對其發佈公海警報,稱其為一股溫帶性低氣壓[3]

氣象歷史

[編輯]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2015年4月29日,在2014-2015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正式結束後,一股溫帶擾動在遙遠的東南太平洋生成[4],隨後其迅速在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責任區範圍以東的經度102.9°W增強為一股副熱帶低氣壓[4][2],智利氣象局在此時將其標記為一股風暴並對其發佈公海警報持續到5月4日為止[3]。在接下來的數天,這股副熱帶低氣壓向西南漂移並轉往東南移動,並在5月1日增強為熱帶風暴強度的副熱帶風暴,此時副熱帶風暴的路徑持續向西繞行[4]

受惠於該年極強的厄爾尼諾現象,海平面溫度比氣候值高攝氏1度,且其所處海面的風切變亦較低,使得其系統獲得近一步的發展[1],該副熱帶風暴在5月2日時達到顛峰,最大持續風速為72公里每小時(20米每秒;39節)[4],中心最低氣壓則為993百帕斯卡[3]。研究人員約在此時發現這股副熱帶風暴,給予非官方命名「姬蒂」[1],姬蒂在翌日開始緩慢向西移動並持續減弱,並在5月4日開始以副熱帶低氣壓型態向西北方向加速掠過復活節島,最終減弱為殘留低氣壓[4]。隨着姬蒂的減弱,智利氣象局在5月4日便解除對其發佈的警報[3],姬蒂的殘留低氣壓亦被觀測到其在5月6日消散[3],在姬蒂的形成到消散的過程中,始終位於西經120度線以東、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責任區範圍以外[4][3]

歷史紀錄

[編輯]

副熱帶風暴姬蒂是有觀測以來,第二個最東端所形成的熱帶或副熱帶系統,同時此紀錄打破了1983年5月一股熱帶低氣壓在經度110°W生成的紀錄,亦成為有紀錄以來首個在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責任區範圍以外所形成的熱帶或副熱帶系統[5]。然而,姬蒂的紀錄在2018年5月被副熱帶風暴萊西英語2017–18 South Pacific cyclone season#Other systems打破,該系統在距離智利幾百哩外的經度80°W的海面上形成[6]

由於秘魯涼流經過東南太平洋,使其海面溫度較其他洋面寒冷,而該洋面亦長期處於高風切變的狀態,促成該環境不利於氣旋發展,因此在有紀錄以來,並未有任何熱帶系統對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構成影響[7],也因此東南太平洋地區並未有專屬的區域專責氣象中心[1],姬蒂的形成則是因為當年處在極強的厄爾尼諾現象,使環境罕見的處在海平面溫度比氣候值高攝氏1度且海面的風切變亦較低的狀態,使風暴有利於該狀態的海面上生成[1]

雖然姬蒂的觀測出的特徵與副熱帶氣旋相符,但根據詳細的再分析研究資料顯示,姬蒂可能在其達到巔峰的前後狀態時,曾短暫地成為一股熱帶氣旋[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Diamond, Howard J. Review of the 2014/15 Tropical Cyclone Season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 Ocean Basin. Climate Program Offic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5-08-25 [2017-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9). 
  2. ^ 2.0 2.1 RA V Tropical Cyclone Committee. Tropical Cyclone Operational Plan for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and the Southern Pacific Ocean 2012 (PDF) (Report No. TCP-24).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15–20. November 12, 2012 [March 29,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3-29).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Blunden, J.; D. S. Arndt. State of the Climate in 2015. State of the Climat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ctober 2016, 97 (8): 149–150. doi:10.1175/2016BAMSStateoftheClimate.1. 
  4. ^ 4.0 4.1 4.2 4.3 4.4 4.5 Steve Young. Monthly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April 2015. Australia Severe Weather. 2015-07-27 [2017-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7). 
  5. ^ Pacific ENSO Update — Quarter 1, 1998. Pacific ENSO Update (報告) 4 (The Pacific ENSO Applications Climate Centre). [2020-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1).  |issue=被忽略 (幫助)
  6. ^ John Leslie. Rare Subtropical Storm off the Coast of Chile. NOAA. 2018-05-09 [2018-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2). 
  7. ^ Jonathan Belles. Extremely Rare Southeast Pacific Subtropical Cyclone Forms Off the Chilean Coast. weather.com. The Weather Company. 2018-05-09 [2019-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