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民樂團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5月12日) |
歷史
[編輯]北京大學民樂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時,非常重視音樂教育,成立了「北京大學音樂團」並於1919年改組為「音樂研究會」,還親自擔任會長。該會中的「古琴」、「琵琶」以及「崑曲」組可以視為北京大學民樂團的源頭。1919年國樂名家王露被聘為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導師,教授琵琶、古琴。 崑曲組導師則是著名學者、戲曲理論家、作家吳梅。
1922年8月,經蕭友梅提議,北大音樂研究會改組為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由蔡元培任所長。該所簡章提出「以養成樂學人才為宗旨,一面傳習西洋音樂,一面保存中國古樂.發揚而光大之。」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代宗師劉天華應邀出任琵琶導師,並首次將民間樂器二胡帶入了高等院校的殿堂。
1927年奉系軍閥張作霖接管了北京政權後,其教育總長劉哲以「有傷社會風化」,「浪費國家錢財」為由,下令停辦了北京國立院校的所有音樂系科。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也因此解散。此後六十餘年民樂社團在北大僅以民間社團形式存在,發展狀況不得而知,不過民樂的傳統在學生及老師中得到了延續。
1994年,北京市教委提出成立「北京大學生民樂團」,並將這塊牌子掛在了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北京大學於是整合資源,重組民樂團。樂團初期的指導老師包括王振先,曹文工等。但是由於一些人為因素的干擾[來源請求],在1999年9月以前,北京大學民樂團並沒有長期擔當指導任務的老師。
1999年9月,在學校藝術團藝術總監李小慧副教授的支持下,東方歌舞團退休指揮兼作曲張翰書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民樂團指揮。在他的指導下,訓練了3個月的民樂團在校內辦公樓禮堂舉行了一場專場音樂會,深獲好評。2000年夏天又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管樂團在北京世紀劇院舉行了聯合音樂會,獲得成功。又是因為一些人為因素[來源請求],張翰書先生在2001年不再擔任樂團指揮。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王甫建副教授隨即接任指揮,並將樂團定位為一個能夠展現當代大學生精神面貌,並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帶有強烈探索精神的樂團。2002年1月在國家圖書館音樂廳舉辦了新年音樂會,演出曲目就包括了傳統曲目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以及現代曲目如譚盾的《西北組曲》。
2004年3月,原定在2003年夏天舉行,後因非典型肺炎(SARS)取消的《天韻》古典音樂題材專場音樂會在北大辦公樓禮堂演出。演出曲目依然兼具傳統及現代。
2005年3月,樂團以中央音樂學院唐建平教授的作品《后土》參加首屆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樂器專場比賽,獲得一等獎(總分第三)。小樂隊(北京大學民樂團彈撥樂隊)則以顧冠仁創作的《酒狂》以及王惠然作曲、朱可聖配器的《塔吉克的節日》參加首屆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樂器專場比賽,也獲得一等獎(總分第二)。北京大學民樂團是參賽各隊伍中,唯一一支在大小樂隊都獲得一等獎的學校。
2005年7月,樂團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在器樂組中榮獲一等獎,得分為所有民樂團之冠。
北京大學民樂團彈撥樂隊
[編輯]北京大學民樂團彈撥樂隊創建於2001年春天,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新加坡留學生陳可揚組織成立[來源請求],並擔任排練指導。在成立的第一年中,就排出了《塔吉克的節日》、《秋月》、《駝鈴響叮噹》等等保留節目,共12首。其中《塔吉克的節日》在多個場合演出,還參加了2005年的比賽,是彈撥樂隊最著名的節目。王甫建教授接任樂團指揮後,曾經安排中央音樂學院中阮專業教師徐陽出任彈撥樂指導,但是只排《訊》、《玉關引》等曲目後就不再擔任。彈撥樂隊排練依舊由陳可揚負責[來源請求],直到2003年陳可揚畢業離校。其後彈撥樂隊的排練由在籍團員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