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座標43°11′N 44°14′E / 43.183°N 44.233°E / 43.183; 44.23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共和國
Рес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Алания
其他轉寫
 • 奧塞梯語Республикӕ Цӕгат Ирыстон-Алани
頌歌: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國歌英語State 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North Ossetia-Alania[1]
坐標:43°11′N 44°14′E / 43.183°N 44.233°E / 43.183; 44.233
國家 俄羅斯
聯邦管區北高加索聯邦管區[2]
經濟地區北高加索經濟地區[3]
建立1936年12月5日[註 1]
首府弗拉季高加索[4]
政府
 • 行政機構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議會英語Parliament of the Republic of North Ossetia-Alania[5]
 • 首腦[5]謝爾蓋·梅尼亞伊洛
面積[6]
 • 總計8,000 平方公里(3,000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79
人口(2010年普查)[7]
 • 總計712,980人
 • 排名64
 • 密度89.1人/平方公里(231人/平方英里)
 • 市區63.8%
 • 鄉村36.2%
時區莫斯科時間在維基數據編輯[8]UTC+3
ISO 3166碼RU-SE
車牌15
官方語言俄語[i]奧塞梯語[9]
區劃代碼90000000
網站http://www.rso-a.ru
  1. ^ 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第68.1條為全俄羅斯全境官方語言。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Ала́ния[a]奧塞梯語официалон ном Республикæ Цæгат Ирыстон—Алани)是俄羅斯的一個聯邦主體,為俄羅斯下屬的共和國。位於北高加索地區,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印古什共和國車臣共和國南奧塞梯共和國格魯吉亞毗鄰而居,面積接近8000平方公里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總人口50多萬人。

由於與車臣共和國接壤,這個地區近年來曾多次發生車臣恐怖份子發動的恐怖襲擊事件。最為著名的是2004年別斯蘭人質危機

歷史

[編輯]

早期歷史

[編輯]

人類在北奧塞梯地區居住的歷史長達數千年,當地有着肥沃的土地,也是貫穿高加索山脈的主要貿易商道。現代奧塞梯族的祖先是阿蘭,又名奄蔡,屬於雅利安族的一支,是兇猛好戰的游牧民族。阿蘭族的一部份人在7世紀定居在高加索,後被可薩人統治。

在9世紀左右阿蘭王國形成,拜占庭傳教士使阿蘭族皈依基督教。在西阿蘭王國建立了大主教隸屬於君士坦丁堡教區,建造了許多教堂。著名的中國絲綢之路從此地經過,阿蘭王國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從而成為高加索最強大的國家[10]。有些阿蘭人後來成為哈薩克汗國小玉茲主體民族。有些成為在元朝進入中國的阿速軍,最著名人物是玉哇失

中世紀以後,阿蘭王國一直受到外來敵人的困擾,遭受了多次的侵略。13世紀蒙古韃靼人入侵,大量屠殺現在所稱的奧塞梯人。17世紀伊斯蘭教通過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卡巴爾達人傳入阿蘭王國。蒙古統治下的克里米亞可汗和鄂圖曼帝國接連入侵阿蘭王國,最終促使奧塞梯阿蘭王國於18世紀和沙俄聯盟。北奧塞梯是南高加索中第一個歸入沙俄統治的,始於1774年,首都弗拉季高加索是沙俄在這一地區的首個軍事前哨。1806年奧塞梯完全歸於沙俄的統治之下。

俄國時期

[編輯]

加入俄國後這一地區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建立了工業,公路和鐵路使得奧塞梯不再孤立隔絕。1799年建成的格魯吉亞軍用公路仍然是山區至關重要的運輸連結,開通了弗拉基高加索到頓河畔羅斯托夫的鐵路。奧塞梯傳統文化不可避免的經歷了一些俄國化,但是這些與俄國和西方的新連接幫助推進和繁榮了本地文化,18世紀出版了第一本關於奧塞梯語言的書籍。19世紀中期奧塞梯屬於俄國捷列克州

俄國革命和蘇聯統治

[編輯]

俄國革命後,1921年北奧塞梯變成了短命的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一部分,1924年7月7日變為北奧塞梯自治州,然後於1936年12月5日成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屬下的奧塞梯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ASSR)。1942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入侵俄國最高峰的時期,德國人企圖奪取弗拉基高加索,但未果。

戰後斯大林以反社會主義、分離主義和通敵納粹的名義對所有的民族進行大量的放逐,實際上這影響到了巴爾卡爾人、車臣人和印古什人,他們流亡到蘇維埃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的Prigorodny地區的Terek河右岸,斯大林將在北奧塞梯地區的車臣人和印古什人放逐到中亞去。儘管這些人在十幾年後被同意遷徙回來,但他們一般來說是不被允許定居在原先遷徙前的地方。1957年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三個地區取代了原來的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接受那些被放逐的人。1982年的一部當地法律還規定了禁止印古什人在北奧塞梯取得居留權。

蘇聯解體之後

[編輯]

北奧塞梯於1990年6月20日成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第一個宣佈國家主權的自治共和國(儘管其仍作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1991年蘇聯解體後,北奧塞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改名為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格魯吉亞政府廢除了北奧塞梯飛地在格魯吉亞共和國的自治權,導致許多人逃往到北奧塞梯的邊境。大約10萬名南奧塞梯難民在北奧塞梯重新安家,語言的衝突在印古什人口占絕大多數的聚居地區顯得非常明顯。

除此之外還引起了和南奧塞梯的衝突,北奧塞梯和難民們作交易偶爾派出參與和車臣人的鬥爭。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北奧塞梯和這一地區的車臣關係非常緊張。

發生在當地最血腥的事件是2004年9月在北奧塞梯城市別斯蘭人質危機,車臣伊斯蘭分離分子米利·巴薩耶夫佔據一間學校。俄羅斯軍方和恐怖分子激烈的交鋒最終導致335名平民喪生,其中很多只是孩童。

地理

[編輯]
北奧塞梯地圖

邊界

[編輯]

河流

[編輯]

共和國的所有河流屬於捷列克河盆地 主要河流包括

  • 捷列克河(大約600公里)
  • 烏魯克河(104公里)
  • 阿爾東河(101公里)
  • 坎比列耶夫卡河(99公里)
  • 基列爾東河(81公里)
  • 菲亞格東河
  • 桑拉河

山脈

[編輯]

共和國所有的山脈都屬於高加索山脈的一部分。Dzhimara峰是其中的最高峰海拔4780米,第二高峰為Ulipata峰海拔4638米

自然資源

[編輯]

自然資源包括金屬(紫銅,銀,鋅),原木,礦質水,水力發電以及保存未開發的石油天然氣,共和國境內的土壤為深棕色和黑色土壤,樹種為闊葉樹種,森林覆蓋面積達22%

氣候

[編輯]

冬冷夏熱,降水較少,屬溫帶季風氣候,平原地區為乾旱氣候,通常夏季氣溫為19℃~29℃,冬季氣溫為零下7℃~2℃,無霜期為190天。

  • 一月平均氣溫: −5 °C
  • 七月平均氣溫: 24 °C
  • 年降雨量400-700 mm(平原),超過1,000 mm(山地)

時區

[編輯]

北奧賽梯-阿蘭使用莫斯科時區時間或莫斯科夏令時(MSK或MSD),莫斯科時間MSK與協調世界時相差+0300,莫斯科夏令時與協調世界時相差+0400.

行政區劃

[編輯]

行政區劃

[編輯]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的行政單位數量有8個區(районы)、兩個共和國直屬市、4個區直屬市、3個市內區、7個城鎮、91個行政農莊,8個區如下:

主要城市

[編輯]

共和國的首都是弗拉季高加索,1784年建城,從莫斯科弗拉季高加索市的距離約為1923公里。弗拉季高加索市市內分有三個區;共和國其它直屬市有莫茲多克市,1785年成立,屬於莫茲多克區。

其它區直屬市包括:阿拉吉爾市成立於1938年隸屬於阿拉吉爾區;阿爾東市成立於1964年,隸屬於阿爾東區;別斯蘭市成立於1950年,隸屬於布拉娃別列日尼區;季戈拉市成立於1964年,隸屬於季戈拉區。

人口

[編輯]

基督信徒在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佔主導地位,另外還有少部分回教徒,說奧塞梯語和俄語

人口:710,000人,當中有大約41.5萬奧塞梯人,及20萬俄羅斯人。另外還有少量印古什人,但自從前蘇聯解體以後,不少印古什人都回到印古什,以推動當地的分離運動,或逃避北奧塞梯的種族衝突。

總體而論,超過九十個不同民族居住在北奧塞梯共和國內。奧塞梯人佔總人口60.7%,俄羅斯人23.2%,印古什人5%,亞美尼亞人2.4%

北奧塞梯有眾多非土生印古什和亞美尼亞人口,不管怎麼樣,部分印古什人因為蘇聯解體和地區暴發的種族衝突離開前往印古什共和國。於此同時 ,臨近共和國的難民,大部分是南奧塞梯的難民在北奧塞梯重新安了家。

  • 人口總數:710,275(2002)
    • 城市人口:464,875(65.5%)/農村人口: 245,400(34.5%)
    • 男性:336,035(47.3%)/女性:374,240(52.7%)
  • 每一千個男性中有女性數量:1,114人
  • 平均年齡:33.8歲
    • 城市平均年齡:34.2歲/農村平均年齡:32.9歲
    • 男性:30.4歲/女性:36.9歲
  • 戶數:200,191(690,806人中)
    • 城市:143,397(447,884人中)/ 農村:56,794(242,922人中)

政治

[編輯]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享受高度自治。

經濟

[編輯]

儘管大量湧入的難民人口是不可避免的經濟沉擔,但北奧塞梯-阿蘭依然是北高加索地區經濟最好的共和國。最為城市化和工業化,工廠生產礦產(鉛,鋅,鎢 等),電子,化工和食品加工。

在交通運輸方面,弗拉季高加索擁有機場。總體來看,交通基礎建設十分發達,鐵路和公路是重要的交通渠道。著名的格魯吉亞軍用道路(Georgian Military Road)橫穿高加索地區連接弗拉季高加索市。

文化及體育

[編輯]

文化

[編輯]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擁有六座專業劇院。

體育

[編輯]

弗拉季高加索擁有一支專業足球隊:弗拉季高加索阿拉尼亞足球會,曾經是1995年俄羅斯足球超級聯賽的冠軍球隊,2005年由於成績不佳以俄超第十五名降入俄羅斯足球甲級聯賽

教育

[編輯]

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機構包括北高加索科技大學北奧塞梯大學北奧塞梯醫學院山地州立農業大學 以上大學都坐落於弗拉季高加索市。

宗教

[編輯]

最常見的宗教是俄羅斯東正教伊斯蘭教

圖集

[編輯]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俄語羅馬化Respublika Severnaya Osetiya-Alaniya 
  1. ^ 北奧塞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of which the modern Republic of North Ossetia-Alania is a direct successor, was established as a separate entity within the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upon the adoption of the 1936年蘇聯憲法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Law #520A
  2. ^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каз №849 от 13 мая 2000 г. «О полномочно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федеральном округе». Вступил в силу 13 мая 2000 г. Опубликован: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РФ", №20, ст. 2112, 15 мая 2000 г.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Decree #849 of May 13, 2000 On the Plenipotentiary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a Federal District. Effective as of May 13, 2000).
  3. ^ Госстандар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К 024-95 27 декабря 1995 г. «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ификато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гионов. 2.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айоны», в ред. Изменения №5/2001 ОКЭР. (Gosstandart英語Gosstandar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K 024-95 December 27, 1995 Russian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Regions. 2. Economic Regions, as amended by the Amendment #5/2001 OKER. ).
  4. ^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North Ossetia-Alania, Article 64
  5. ^ 5.0 5.1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North Ossetia-Alania, Article 7
  6. ^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Территория, число районов, населённых пунктов и сельских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й по субъекта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Territory, Number of Districts, Inhabited Localities, and Rural Administration by Federal Subject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of 2002).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04-05-21 [2011-11-01] (俄語). 
  7. ^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vol. 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2011 (俄語). 
  8.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語). 
  9. ^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North Ossetia-Alania, Article 15
  10. ^ Jaimoukha, Amjad. The Chechens. Page 28

來源

[編輯]
  • Григорович С. Ф. По горам и равнинам Северной Осетии. Спутник туриста, краеведа и экскурсанта. Изд. 2-е, доработ. — 弗拉季高加索, Северо-Осетинское книж. изд-во, 1960. 128 с. (俄文)

外部連結

[編輯]
總體
教育
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