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南嶺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嶺鐵路
(坪梅鐵路、坪木鐵路)
概覽
營運範圍 中國
服務類型煤運鐵路
起點站坪南站木沖站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75 km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標準軌
營運資訊
營運者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南嶺鐵路又稱坪梅鐵路坪木鐵路,位於中國廣東省湖南省境內,是京廣鐵路的支線。線路自廣東省樂昌市坪石鎮境內的京廣鐵路坪石站引出,經湖南省宜章縣,西至臨武縣境內的金江鎮,長75公里,共有車站15座。線路修建於1948-1975年,主要是為運輸煤炭而修建的,屬廣東省地方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南嶺鐵路公司(現時由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廣州鐵路公安局衡陽鐵路公安處郴州西站派出所太平里警務區管轄該鐵路線上的治安[1]),其修建結束了臨武縣無鐵路的歷史。坪木線還匯入兩條短線:栗漿線(栗坪至漿水)、梅余線(梅田至余家寮)。

車站

[編輯]

南嶺鐵路由起點坪石站至終點木沖站之間,沿途設有坪南站羅家祠站關春站葫蘆口站栗源站新團結站新鄒家站栗坪站梅田站麻田站茅金坪站等11個中途站。栗漿線終點為漿水站梅余線終點為余家寮站

歷史

[編輯]

抗戰勝利後,1945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與廣東省政府決定恢復狗牙洞(位於宜章縣關溪鄉)與樂昌縣八字嶺煤礦生產,以解決廣東煤荒。1947年8月,廣東省政府呈請交通部撥款興建狗牙洞支線,1948年獲准,由粵漢鐵路管理局負責設計施工。1948年4月開始勘察設計,5月1日成立工程處,5月15日開工典禮。廣東省公路總局第一、二築路總隊土石方施工,民工萬餘人,1948年7月完成主體工程。1949年7月30日接軌,8月1日通車,總投資208.87萬銀元。交通部僅撥付400萬金圓券,余為廣東省建設廳、廣東省燃煤供銷委員會向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貸款。

1949年10月下旬衡陽鐵路管理局派出技術員工指導修復,1950年恢復通車。但由於線路腐蝕嚴重,1952年封閉。1959年廣東省決定加快開發南嶺煤礦資源,由廣州鐵路局第四工程隊對線路車站整修,恢復通車。

1967年冬,廣東、湖南兩省革命委員會商定由廣東省開發宜章縣、臨武縣煤田。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和廣東省共同投資修築包公廟(屬於栗源鄉)至梅田鐵路,全長31.6km,稱「坪梅鐵路」。由廣州鐵路局、廣東省一建公路、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廣東省農林水戰線工程總隊施工。1969年4月開始勘察設計,成立坪梅鐵路基建工程指揮部,9月1日開始施工。1971年5月1日竣工運營。共投資2266.6萬元。1970年兩省革委會決定繼續延伸至臨武縣沙田(今金江鎮),1970年12月開始勘察設計,1971年4月開工,其中宜章縣臨武縣交界處的長茅嶺隧道長1575.39m。1975年12月20日鋪軌到木沖。1976年10月1日交付運營,梅沙支線全長17.7km,投資2488.53萬元。至此,全線命名為南嶺鐵路。1976年10月2日移交廣州鐵路局。1987年末,運能400萬噸。

乳陽森林鐵路

[編輯]

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乳源樂昌境內。南起乳陽林業局灣背貯木場,北至樂昌羅家祠貯木場,北接坪梅鐵路羅家祠車站並連京廣鐵路。正線長59.5公里,站線2.7公里。是廣東省內唯一森林專用窄軌鐵路,主要運輸乳陽林業局屬下生產的木材。1959年3月建,1961年8月通車,1991年拆除。乳陽林業局森林鐵路管理處運營。最大限制坡度為30‰,最小曲線半徑為60米。有橋樑16座133.2米,涵洞230座2792米,隧道2座(雲岩1號、2號)長205.3米。路堤寬3.2米,路塹寬度土質地段為3米,石質地段為2.8米,道床鋪石灰石道碴,厚0.25米。道岔有33組,均為拼裝式9號道岔,鋼軌有每米22、24、15公斤等型號,軌枕為防腐木枕。車站有9個,即:羅家祠站、梅花站、鷓鴣塘站、雲岩站、長塘站、桃樹下站、柯樹下站、中橋站、灣背站。架空明線磁石電話,無信號設備,用電話指揮行車。有C2型28噸蒸汽機車4台,平板車40輛,代客車2輛。每年運木材3萬立方米左右(1立方米換算為1噸),運旅客7萬至8萬人。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南岭铁路第一哨:36年,大山深处的坚守与奉献. 華聲在線. 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