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始奔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始奔龍屬
化石時期:晚三疊紀或早侏羅紀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屬: 始奔龍屬 Eocursor
Butler, Smith, & Norman, 2007
模式種
嬌小始奔龍
Eocursor parvus

Butler, Smith, & Norman, 2007

始奔龍屬(屬名:Eocursor)意為「開始的奔跑者」,是種新命名的原始鳥臀目恐龍,生存於晚三疊紀諾利階南非,約2億1000萬年前。始奔龍的化石發現於南非的下艾略特組,是最完整的三疊紀鳥臀目化石,牠們的發現有助於了解鳥臀目的起源[1]

始奔龍的化石是在1993年發現,但當時並沒有正式地敘述。模式種嬌小始奔龍,是由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J. Butler)、Roger M. H. Smith、以及大衛·諾曼(David B. Norman)在2007年所敘述。始奔龍是已知最早的鳥臀目恐龍之一,牠們的發現有助於了解早期恐龍的關係,因為早期恐龍的化石大部分是不完整的骨骸。始奔龍的化石包含頭顱骨碎片、脊骨碎片、骨盆、長後肢、以及大型、獨特的可抓握手部。

敘述

[編輯]

始奔龍是種輕型、二足恐龍,身長估計約1公尺(3呎)。始奔龍的外形類似早期的侏儸紀鳥臀目恐龍,例如萊索托龍腿龍。始奔龍的大型手部類似畸齒龍科,畸齒龍科是個原始鳥臀目演化支。始奔龍的牙齒為三角形,類似鬣蜥的牙齒,顯示牠們為部分草食性脛骨長於股骨,顯示始奔龍是種快速的奔跑者。[1]

發現與命名

[編輯]

在1993年,始奔龍的正模標本(編號SAM-PK-K8025)被發現於南非自由邦下艾略特組。該化石雖然只有部分完整,卻目前所發現保存最好的早期鳥臀目化石,包含部份頭顱骨、下頜、脊椎、以及四肢[1]

在2007年6月,這些化石被一群跨國古生物學家正式命名為嬌小始奔龍Eocursor parvus),eos希臘文中意為「黎明」或「開端」,cursor拉丁語中意為「奔跑者」,而parvus意為「嬌小的」。牠們是群早期鳥臀目恐龍,體型小,擁有明顯的運動能力。這群跨國古生物學家包含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劍橋大學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Butler)、劍橋大學的大衛·諾曼(David Norman)、以及南非國家博物館的Roger M. H. Smith[1]

分類

[編輯]

始奔龍是種早期鳥臀目恐龍,鳥臀目最後演化出劍龍屬三角龍、以及禽龍等物種。巴特勒等人認為始奔龍比畸齒龍科皮薩諾龍更衍化,比萊索托龍更為原始,並形成頜齒類的姐妹演化支[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Butler, Richard J.; Roger M. H. Smith and David B. Norman. A primitive ornithischian dinosaur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South Africa,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Ornithischi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 doi:10.1098/rspb.2007.036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