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法倫王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5月19日) |
西法倫王國 | |||||||||||||
---|---|---|---|---|---|---|---|---|---|---|---|---|---|
1807年—1813年 | |||||||||||||
地位 | 法國附庸國 | ||||||||||||
首都 | 卡塞爾 | ||||||||||||
政府 | 君主國 | ||||||||||||
西法倫國王 | |||||||||||||
歷史時期 | 拿破崙戰爭 | ||||||||||||
• 提爾西特條約 | 1807年7月9日 | ||||||||||||
• 萊比錫戰役 | 1813年10月19日 | ||||||||||||
貨幣 | 西法倫法郎 | ||||||||||||
|
西法倫王國是一個1807年-1813年間在現時德國境內存在的國家。雖然官方上西法倫是一個獨立王國,但實際上卻是法國的附庸國,由拿破崙的弟弟熱羅姆·波拿巴統治。雖然王國有「西法倫」一詞,但王國只擁有這地區的一小部分。
西法倫王國是由西元1807年普魯士王國於提爾西特條約中割讓的領土、馬德堡公國、前漢諾威選候國、賓士域-呂訥堡公國和黑森等選候國所組成。王國的首都是卡塞爾,國王居住於威廉高地王宮,入住後改名為拿破崙高地王宮。王國亦是萊茵邦聯的一員。
為了成為拿破崙的「模範國家」,政府重新編寫了一部憲法,而且進行了一連串的社會改革,包括取消農奴制、容許私人企業、推行拿破崙法典、以及度量衡改為公制等等。在拿破崙征服之前,言論自由仍然受到剝削、而且政府亦有一套審查制度監察人民。而王國必須向拿破崙提供士兵和財政支援以協助戰爭,因此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西元1813年9月俄軍哥薩克騎兵包圍卡塞爾,完全擊潰法軍並重奪該城。10月1日哥薩克騎兵完全征服了整個王國,但三日後國王熱羅姆·波拿巴帶領法軍回歸,並預備重奪卡塞爾。接着黑森-卡塞爾選帝侯威廉一世很快到達,而哥薩克騎兵亦再次圍困該城。隨着拿破崙1813年10月19日在萊比錫戰役中的失敗,俄軍宣佈王國瓦解,而且回復至1806年時的狀態。
國徽
[編輯]王國的國徽反映了各被合併的領土。左上角展示了象徵西法倫的銀色馬;右上角的三隻黑森獅子象徵迪茨、尼達與卡岑奈倫博根三縣;左下角展示象徵着新規劃,並未正式命名、馬德堡附近一帶的地區;而右下角則象徵布倫瑞克、迪普霍爾茨、呂訥堡和羅德堡四城。 在盾的四周是西法倫的王冠和代表法國的大鷹。上方是代表拿破崙的一顆星。交叉的權杖是拿破崙紋章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