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寧波鼓樓

座標29°52′34.7″N 121°32′32.5″E / 29.876306°N 121.542361°E / 29.876306; 121.542361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9°52′34.7″N 121°32′32.5″E / 29.876306°N 121.542361°E / 29.876306; 121.542361

寧波鼓樓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寧波市海曙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237
認定時間2011年1月7日

寧波鼓樓又名海曙樓,是浙江省寧波市境內的一座古城樓,位於海曙區中山路與公園路口。寧波鼓樓始建於長慶元年(821年),為唐明州城子城南城門,是歷史上寧波正式設立州治、建立城市的標誌,現存建築建於晚清,城樓上方的西式鐘樓則建於民國時期。寧波鼓樓於2011年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城門內側建有鼓樓步行街,為仿古商業街[2]

歷史

[編輯]

寧波鼓樓原為唐代寧波子城的南城門。長慶元年(821年),明州遷移州治至三江口時,在今中山廣場、鼓樓一帶修建官署,並修建周長近1400米的子城,設東、南、西、北四門。吳越國設置明州望海軍,南城門樓稱望海軍樓。北宋改明州奉國軍,南城門樓改稱奉國軍樓。南宋初年,宋高宗為逃避金軍追擊,曾暫駐奉國軍樓。為感念門樓中供奉的張巡許遠等將軍保佑,敕封奉國軍門樓為「奉國軍樓神祠」[3]

元代初年,門樓和中國其他城樓一樣被拆除,至至治元年(1321年)重建,名為明遠樓,至元末毀於方國珍起義軍。宣德九年(1434年),城樓由時任太守黃永鼎重建,並在城樓南面題名「四明偉觀」,北面題名「聲聞於天」。萬曆十三年(1585年),城樓傾圮,太守蔡貴易重建城樓,並起名「海曙樓」[3]。根據沈一貫《海曙樓記》,樓名來自滄海為曙的典故[4][注 1]。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鼓樓再度傾倒毀壞,僅有碑刻尚存。咸豐五年(1855年),鄞縣縣令段光清主持重建鼓樓,形成當下的格局。1917年,寧波警察廳在三樓明間懸掛銅鐘用於報警。1930年,鼓樓增設西式自鳴鐘一座,承擔報時服務[3]。1989年,鼓樓進行大修[5],2001年更換煙臺生產的電子鐘,從而不再需要人工敲鐘[6]

形制

[編輯]

現存的寧波鼓樓主體為清咸豐年間所建,佔地面積700平方米,總高28米。城樓下部為城,高8米,中有城門寬6米,深16米,城東北有台階可上樓[2]。門樓為五開間三重檐歇山頂建築,懸掛有現代寧波書法家書寫的「海曙樓」、「明遠樓」、「四明偉觀」、「聲聞於天」等匾額。屋脊中部破頂建有瞭望台和警鐘台,呈正方形,為鋼筋水泥結構。台四面有羅馬字錶盤時鐘,具備報時功能[3]

保護和利用

[編輯]

1981年,寧波鼓樓被列入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80年代,寧波鼓樓年久失修,1989年由寧波市政府撥款對鼓樓進行大修,恢復了鼓樓的面貌,同時修復了歷代匾額和碑記。此後,鼓樓成為寧波城市發展史陳列館,並成為書畫、攝影等文藝作品的臨時展覽場所[2]。此後,鼓樓又進行了多次維修,2011年被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

相關作品

[編輯]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王安石在擔任鄞縣縣令時,曾為奉國軍樓刻漏作《新刻漏銘》,表達了要和刻漏報時一樣勤政的決心[2]

圖片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一說樓名來自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中」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句,但沈一貫《海曙樓記》對此並無記敘。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海曙區文管所. 宁波鼓楼.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08 [201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9). 
  2. ^ 2.0 2.1 2.2 2.3 宁波鼓楼. 寧波市旅遊局. 2014-05-07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3. ^ 3.0 3.1 3.2 3.3 王重光. 鼓楼的风格. 寧波通訊. 2011, (8): 38-39. 
  4. ^ 陳也喆; 周東旭. 宁波鼓楼那些事儿. 東南商報. 2016-04-24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4). 
  5. ^ 陳曉旻. 鼓楼开启新一轮修缮. 寧波晚報. 2018-01-06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4). 
  6. ^ 林偉; 朱尹瑩. 又能听到鼓楼敲钟了. 寧波晚報. 2016-05-21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