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封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封抽(?—?),勃海郡蓨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1][2],東夷校尉封釋之子,西晉、前燕官員。

生平

[編輯]

永嘉四年(310年),封釋去世,幽州參軍封抽和哥哥冀州主簿封悛前去給父親奔喪,慕容廆見到封家兄弟後說:「這家真是強有力的千斤牛犢。」因為戰亂堵塞道路,封釋無法歸葬故鄉,封抽和封悛都留在慕容部為官,慕容廆任命封抽為長史,封悛為參軍[3]。慕容廆政治清明,愛惜看重人物,將歸附才智出眾的人依照才幹授予官職,以廣平游邃、北海逄羨、北平西方虔、西河宋奭和封抽、裴開為股肱[4][5]

咸和六年(331年),東夷校尉封抽和代理遼東相韓矯等三十多人上書給東晉太尉陶侃請求封慕容廆為燕王,署理大將軍。陶侃回信說:「功業達成加官進爵,這是古代的固有制度。車騎將軍慕容廆雖未能為朝廷摧毀石勒,但忠誠仁義,盡心盡力。現在我把疏文稟報給聖上,同不同意,或早或晚,應當由朝廷決定。」[6]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仁慕容昭謀劃除掉嗣位的哥哥慕容皝,慕容皝以高詡為廣武將軍,率領五千士兵和建武將軍慕容幼慕容稚、廣威將軍慕容軍、寧遠將軍慕容汗、司馬佟壽共同討伐慕容仁,雙方在汶城北部交戰,慕容皝軍大敗,慕容幼、慕容稚、慕容軍都被俘虜,襄平縣縣令王冰、將軍孫機以遼東郡接應慕容仁,東夷校尉封抽、護軍乙逸、遼東相韓矯、玄菟郡太守高詡等人棄城逃回慕容皝處[7][8]

咸康四年(338年),石虎進攻慕容氏,派遣使者到各處去,招徠民眾,慕容氏成周郡內史崔燾、居就縣縣令游泓、武原縣縣令常霸、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宋活都響應石虎,向石虎投降的共有三十六座城池[9]。石虎退兵後,慕容皝分兵討伐各個叛變的城池,都攻克了,封抽、宋活、游泓逃到高句麗[10]

家族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魏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封懿,字處德,勃海蓨人也。曾祖釋,晉東夷校尉。
  2. ^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封懿,字處德,勃海蓚人也。曾祖釋,晉東夷校尉。
  3. ^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封釋疾病,屬其孫奕於廆。釋卒,廆召奕與語,說之,曰:「奇士也!」補小都督。釋子冀州主簿悛、幽州參軍抽來奔喪。廆見之曰:「此家抎抎千斤犍也。」以道不通,喪不得還,皆留仕廆,廆以抽為長史,悛為參軍。
  4. ^ 《晉書·卷一百八·載記第八》:時二京傾覆,幽冀淪陷,廆刑政修明,虛懷引納,流亡士庶多襁負歸之。廆乃立郡以統流人,冀州人為冀陽郡,豫州人為成周郡,青州人為營丘郡,并州人為唐國郡。於是推舉賢才,委以庶政,以河東裴嶷、代郡魯昌、北平陽耽為謀主,北海逢羨、廣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東裴開為股肱,渤海封弈、平原宋該、安定皇甫岌、蘭陵繆愷以文章才俊任居樞要,會稽朱左車、太山胡毋翼、魯國孔纂以舊德清重引為賓友,平原劉讚儒學該通,引為東庠祭酒,其世子皝率國冑束脩受業焉。
  5. ^ 《資治通鑑·卷八十八》:初,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北依王浚,浚不能存撫,又政法不立,士民往往復去之。段氏兄弟專尚武勇,不禮士大夫。唯慕容廆政事修明,愛重人物,故士民多歸之。廆舉其英俊,隨才授任,以河東裴嶷、北平陽耽、廬江黃泓、代郡魯昌為謀主,廣平游邃、北海逄羨、北平西方虔、西河宋奭及封抽、裴開為股肱,平原宋該、安定皇甫岌、岌弟真、蘭陵繆愷、昌黎劉斌及封弈、封裕典機要。裕,抽之子也。
  6. ^ 《資治通鑑·卷九十四》:於是東夷校尉封抽等疏上侃府,請封廆為燕王,行大將軍事。侃復書曰:「夫功成進爵,古之成制也。車騎雖未能為官摧勒,然忠義竭誠;今騰箋上聽,可不、遲速,當在天台也。」
  7. ^ 《晉書·卷一百九·載記第九》:初,皝庶兄建威翰驍武有雄才,素為皝所忌,母弟征虜仁、廣武昭並有寵於廆,皝亦不平之。及廆卒,並懼不自容。至此,翰出奔段遼,仁勸昭舉兵廢皝。皝殺昭,遣使按檢仁之虛實,遇仁於險瀆。仁知事發,殺皝使,東歸平郭。皝遣其弟建武幼、司馬佟壽等討之。仁盡眾距戰,幼等大敗,皆沒於仁。襄平令王冰、將軍孫機以遼東叛於皝,東夷校尉封抽、護軍乙逸、遼東相韓矯、玄菟太守高詡等棄城奔還。
  8. ^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五》:或以仁、昭之謀告皝,皝未之信,遣使按驗。仁兵已至黃水,知事露,殺使者,還據平郭。皝賜昭死,遣軍祭酒封弈慰撫遼東,以高詡為廣武將軍,將兵五千與庶弟建武將軍幼、稚、廣威將軍軍、寧遠將軍汗、司馬遼東佟壽共討仁。與仁戰於汶城北,皝兵大敗,幼、稚、軍皆為仁所獲。壽嘗為仁司馬,遂降於仁。前大農孫機等舉遼東城以應仁。封弈不得入,與汗俱還。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平原乙逸、遼東相太原韓矯皆棄城走,於是仁盡有遼東之地;段遼及鮮卑諸部皆與仁遙相應援。
  9. ^ 《資治通鑑·卷九十六》:虎遣使四出,招誘民夷,燕成周內史崔燾、居就令游泓、武原令常霸、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宋晃等皆應之,凡得三十六城。
  10. ^ 《資治通鑑·卷九十六》:燕王皝分兵討諸叛城,皆下之。拓境至凡城,崔燾、常霸奔鄴,封抽、宋晃、游泓奔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