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管圓線蟲病
外觀
Angiostrongyliasis | |
---|---|
類型 | 蠕蟲感染、眼部疾病[*]、小腸病變[*]、腦膜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Strongylida infectious disease[*] |
病因 | 廣州管圓線蟲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傳染病科 |
ICD-11 | 1F60 |
ICD-10 | B81.3, B83.2 |
ICD-9-CM | 128.8 |
DiseasesDB | 29348 |
Orphanet | 74 |
廣州管圓線蟲病屬食源性寄生蟲病,是由於廣州管圓線蟲(學名: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又稱廣東住血線蟲或廣口源線蟲)寄生在人體中樞神經或腦脊液中所致,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生吃或進食未熟透的寄生有廣州管圓線蟲的水產品後即可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主要是螺類,也包括蝦、蟹等產品。病例分散,容易感染,發病率、死亡率不高,可治癒。1984年,中國第一例廣州管圓線蟲病在廣州發現。
該病的主要表現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症狀有頭痛、發熱、頸部強硬、面部神經癱瘓等,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廣州管圓線蟲是在鼠類的心、肺部寄生的線蟲,舊屬後圓線蟲科,今屬住血線蟲科。主要中間宿主是福壽螺。最早在1935年由中國寄生蟲學家陳心陶在廣州捕捉到的老鼠身上發現,故名[1]。現在於澳大利亞、西南太平洋、夏威夷、南亞、東南亞、馬達加斯加、日本、台灣、埃及、科特迪瓦、印度、薩摩亞、斐濟、古巴、加勒比海地區、波多黎各及美國東南部均有發現。[2]
新聞事件
[編輯]2006年7月中旬起,北京開始有少數市民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3]
8月18日,北京確診23例廣州管圓線蟲病。及後,北京市衛生局啟動對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症狀監測,要求醫院每日一報。指定北京市友誼醫院為定點醫院。[4]
8月21日,確診病例增至50例。[5]
8月22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發佈暫停購進、銷售福壽螺的市場控制指令。
8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發佈《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水產品監督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
8月26日,確診病例增至88例。此前共有2人自愈,3人病癒出院。16例病重,無死亡病例。
參考資料
[編輯]- ^ Chen, H.-T. Un nouveau nématode pulmonaire, Pulmonema cantonensis, n. g., n. sp. [一種新的肺吸蟲, Pulmonema cantonensis, n. g., n. sp.]. Annales de Parasitologie Humaine et Comparée. 1935, 13 (4): 312–317 [2018-03-10]. doi:10.1051/parasite/1935134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3) (法語).
- ^ 存档副本. [2006-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2).
- ^ 存档副本. [2006-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29).
- ^ 存档副本. [2006-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1).
- ^ http://www.ah-tlp.com/internet/gnnews/2006-08-21/882.html[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 台灣大學醫學系學習資源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